研究生(四)

  • 来源:江南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7-02-15 15:02

  当时第三代诗人流行口语化,例如于坚的《尚义街六号》,此诗也受到了影响。不过,《尚义街六号》作于1984年6月,随《他们》杂志出笼是在1986年,我写这首诗之前未必读到过。

  郊 游

  黄昏时分我们忽然感觉到空气沉闷

  随手打开窗子和最新的列车时刻表

  目光不约而同地停留在x次市郊车上

  又不约而同地转移到空中相遇

  一个小时以后我们就飞起来了

  再一个小时以后我们出了y站

  沿铁轨我们漫无目的地走动漫无目的地交谈

  然后选择一处弧形的高地坐下来

  坐下来才发现有那么多星星密密麻麻地围着我们

  月亮圆得像蜜月时用的玻璃托盘

  一会儿雾来了它便钻入云端

  就像我们感觉冷了会躲进扳道房一样

  我们对扳道工说是写小说的来体验生活他真信了

  于是他便拿出好酒好烟来招待我们

  于是他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自己的身世

  讲他的光棍日子自由自在的光棍日子

  讲老家的村民如何地看重他羡慕他

  讲城里当干部的弟弟又怎样瞧不起他不睬他

  说着说着电话铃声响了他便打着手势停了下来

  好像他是里根总统我们是他的立传人

  于是我们起身告辞悄悄退出他的白宫

  于是火车叮叮当当地用聚光灯打量我们

  于是我们又坐下来躺下来数星星

  谁也不打这条道上走

  等到我们爬上最后一列返城的火车

  这些景象就会消失,永远消失

  这首诗从未发表或投稿,只是记录了那次郊游。如今黄台车站仍在使用,且已升格为二等车站,却不再停靠客车,只办理整车、零担或集装箱的货物发到。原来,铁道部把车站分成特等至五等共六个级别,除了特等和一等必须有客运,其余车站的级别视客运或货运多少而定。黄台和历城因货运多而列二等,郭店是四等,但有少量客车停靠,而平陵城站已停用。

  3

  又一个秋天来临。那会儿我喜欢做红烧鸡鸭或鹅来补充营养,不加水,只用酱油、糖和茴香,用低瓦数的电炉慢炖。这个技艺让我后来在欧美和拉丁美洲游学时发挥了作用,老外们要求低,我再做几道蔬菜和汤就可以请客了。不过由于香味有时会飘到走廊,因此遇上保安查房容易出问题。有一次果然被逮住,我被带到保卫处。幸运的是,我有个校长导师,很快被放了且物归原主。

  与此同时,我与中文系的交往日渐增多,特别是同一宿舍楼里的研究生,他们中有些是从南方大学考来的,这与山大文科名声在外不无关系。这其中,有个单身汉较多的宿舍,三位光棍分别来自上海、浙江和安徽。后来,他们与外语系的一个女生宿舍建立了友谊。有一次,约好一起去北郊的黄河边野餐。因为女多男少,便约我同行,那次郊游让我与黄河有了近距离的接触。

  在《河套》和《长安》两篇里我已写到中游和上游的黄河,现在必须要提及它的下游了。下游的最大特点是改道频繁,小的有一千五百多次,大的也有二十来次。最北处经海河在天津入海,最南处借淮河入海(还有部分黄河水曾经大运河注入长江)。过去2600多年来,黄河河道经历了从北到南,再从南到北的大循环摆动。大体以河南孟津为顶点,从天津到淮河的大扇形内。

  1128年,南宋东京守将杜充为防御金兵南下,在河南滑县决开黄河堤岸,造成黄河水自泗水入淮河,改渤海而入黄海。那以后,黄河不再流经河北省,而主要在南面摆动,明代后期起固定在明清故道,在今江苏滨海入海,行水三个世纪。直到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在河南兰考再次决口改道,再次摆回到北面,行今之河道,复又北流入渤海。无论如何,黄河从未在山东半岛入海。也正是那年以后,黄河才流经济南北郊。

  那次我们各自骑车,男生们从新校出发,途经老校会集外文系女生,八九辆车,浩浩荡荡地向北。过了胶济铁路和小清河不久,右侧出现了华山。继续向北,就到了黄河大桥,行程一个多小时。这座斜拉公路桥始建于1978年,1982年正式通车,与我的大学本科几乎一致。桥宽二十米,长两千多米,主桥近五百米,二百二十米的跨度当时亚洲最宽,在全世界也排行第八。

  因为大家都带了食物和饮用水,有的甚至带上炊具,我们没有上桥,而是径直到桥东的河滩上找了个地方,铺展开塑料纸和报纸。记忆中的女生有一个年龄最小脑袋圆而大,还有就是杭州老乡吴苏林,她的家在武林门金祝新村。红扑扑的脸蛋,迷人的眼睛和小酒窝,无疑她是女生中最引人瞩目的,好像还是系花校花一类。

  值得一提的是,四年以后已在杭州工作的我到北京中关村访学,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另一位家住金祝新村的杭州姑娘俞飞鸿。她八岁时就演电影,其时是电影学院表演系二年级学生,曾邀我在电影学院食堂共进晚餐,她让我想起吴同学。后来俞姑娘赴美留学,回国后主演了好几部很火的电视剧和电影,成为众所周知的明星。

  再来说说吴同学,虽然我有兴趣与她交往,但她已有一位公开的追求者,那时候的我又性格内向,故只能在一旁欣赏。那位追求者是上海的赵同学,他也是那次野餐的策划人,其用意不言自明。多年以后,我在杭州街头巧遇吴同学,才知道她后来嫁给同班同学去了青岛,那次见面冲淡了一些过去年代的美好记忆。

  那年夏天球王马拉多纳在墨西哥大放光彩,并帮助阿根廷队赢得世界杯,我因此穿着白底的蓝色条纹T恤。我们沿着河岸走了走,遇见一位持枪的猎手,手里拎着几只野兔,我和他合了影。可是,我没有看见一位垂钓者,黄河水流不仅浑浊细小,旱季甚至可能断流数月。这让母亲河在我心目中的地位降低,但我对夕阳下的芦苇荡印象深刻。

  虽说黄河流经济南才130年,但这条水道的历史却十分悠久,原本它就属于济水故道。这也是济南名字的来历,还有下游的济阳,以及济宁,后者与黄河相距有些远了。说起早已消失的济水,它是一条极其神秘的古代河流,源于河南济源市王屋山(豫晋界山)上的太乙池。在《小回忆》之《河流》篇里,曾讲到王屋山有位列道教“十大洞天”之首的王屋洞。

  济水先以地下河向东潜行,约四十公里后才露出地面,形成珠、龙两支河尔后又合为一支,叫水。至焦作市温县西北始名济水,那里也是太极拳的发祥地。之后,又再次潜流地下,穿越黄河而不浑,在荥阳(隶属郑州)再次神奇地浮出地面。济水流至新乡市原阳县时,第三次伏行一百多公里至山东定陶(隶属菏泽)。

  济水三隐三现,神秘莫测。难怪辞书之祖《尔雅》中提到的四渎(四条独流入海的河流)中就有济,其他三渎是众所周知的(长)江、(黄)河和淮(河)。古时皇帝祭祀名山大川即指五岳和四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重新颁布了天下名山大川的序次和祭祀规格,济水名列四渎之首。

  唐代以大淮为东渎,大江为西渎,大河为西渎,大济为北渎。那以后,济水已逐渐衰微,尤其是济水下游,由于泥沙淤积,大多河段断流。可是,祭祀的规格反而有所增加。直到清代,对济渎庙的崇拜丝毫未减,如今它是河南省最大的古建筑群,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些历史,让我对黄河下游多了一份敬重,也增添了那次郊游和野餐的意义。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又多次返回济南,在友人的陪伴下,发现南郊有美丽的群山,长清区还有齐长城起点。后者始建于春秋时期,比秦始皇下令修筑的万里长城要早得多。近来还有学者考证,古代民间故事中的孟姜女哭长城哭的是齐长城。如同《故国》篇记叙的,2015年夏天,我在从蓬莱到济南的路上,驱车造访了济南东郊的龙山文化博物馆和城子崖遗址,完成了最有意义的一次郊游。

  十、畴人

  想必你已经知道,莫德尔在十年前已经过世,但他的猜想仍然活着。

  ——爱多士致柯召

  1

  在古汉语里,畴人有两层含义。其一,古代天文历算之学,都有专人执掌,父子世代相传为业称为畴人。其二,精通天文历算的学者。由于古代中国数学主要围绕着历算,研究天文的人往往也是数学家,故而数学家是畴人,而祖冲之的儿子祖暅是子承父业。如果说济南或山东最好的数学家出自山大,那应该不会有错,在教育部最近两次学科评估中,山大的数学学科均列全国第三,仅次于北大和复旦。

  山大最好的两位数学家,无疑是先师潘承洞和彭实戈。而在历史上,山东贡献出的最杰出的数学家恐怕要数魏晋时期的刘徽了,他是邹平(西距济南机场五十公里)人,其主要成就包括割圆术和牟合方盖的发明。前者为之后一千多年中国数学家在圆周率的数值计算领先世界奠定了基础,后者为得到球体积计算公式指明了方向。巧合的是,这两者的继承和发扬者均为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祖暅父子。

  刘徽的著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堪称中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他的思维敏捷,方法灵活,既提倡推理又主张直观.是中国最早主张用逻辑推理方式论证数学命题的人。说来有趣,刘徽被认定是山东人要感谢皇帝中的艺术家宋徽宗,刘徽在史书上的记载寥寥可数,唯《宋史》里的六个字“魏刘徽淄乡男”最有价值。原来,1109年,徽宗追封古代天算家七十余人。而宋时仅山东三处地名含淄——临淄、淄川和淄乡,后世学者据此考证刘徽是邹平淄乡人。

  济南出身的现代数学家中,以王浩成就最大,他是世界驰名的数理逻辑学家。1921年,王浩出生于济南,祖籍德州齐河县。他后来就读于历史悠久的省立一中初中部,即今天的济南一中。抗战开始后他转至扬州中学和中央大学实验中学,最后在西南联大附中毕业。1939年,王浩考入联大数学系,听过杨武之的代数课,尽管杨老先生希望他攻读纯数学,但他获得学士学位后进入清华研究院哲学部,师从金岳霖先生。

  据说王浩在济南读初中时就在后来出任一中校长的父亲王祝晨建议下阅读过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和金岳霖的《逻辑学》,后者用八十页篇幅介绍了罗素和怀特海的《数学原理》,让他认识到数理逻辑既有趣又易懂,他的硕士论文是《论经验知识的基础》。我想起比王浩年轻一岁的家父“文革”期间曾向北大老同学借阅《反杜林论》英文版,他和王浩在昆明时间上也有交集,假如毕业后不回家乡闹革命,而是像王浩那样跟着金先生读哲学,恐怕人生道路大不相同了。

  1946年,王浩前往美国哈佛大学留学,跟随著名哲学家、逻辑学家奎因,学习他创立的形式公理系统,两年后即以《经典分析的经济实体论》获哲学博士学位。不久他又赴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做博士后,并应邀到牛津主持数学基础的讨论班,研读维特根斯坦,同时开始对电子计算机产生浓厚兴趣。

  1952年,王浩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这是一个纯民间的组织。后来,他又当选英国科学院院士,是继陈寅恪、夏鼎和赵元任之后的第四位华人,这也是一个由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的杰出学者组成的民间团体。1961年,王浩受聘哈佛大学讲座教授,是华人中的第一个。1983年,他被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授予首届数学定理机械证明“里程碑奖”。

  与王浩同龄且同年考入西南联大的历史学家何兆武后来在《上学记》中这样描写昔日同学,“王浩本科是学数学的,哲学念得也非常好,他认为,学哲学只有两条路走,一条路是从自然科学入手,特别是从数理科学入手,不然只能走伦理说教的路,比如孔孟之道,仁者爱人,但这些不是哲学,真正的哲学一定要从自然科学入手。另一条路,就是得到一点哲学熏陶,从哲学背景改行搞文学。”

  何先生接着写道,“他这一点说得非常有理,西方的大哲学家大多是科学家出身,像近代的笛卡儿、莱布尼茨,当代的怀特海、罗素,还有列宁批判过的马赫、彭加勒,都是第一流的科学家。王浩是学数学的,当然可以搞“真正的哲学”,我没自然科学的基础,念了一年工科远远不够,心想还是不要学哲学了,学也学不好。”遗憾的是,王浩没带过中国学生,他的学问没有同胞可继承。1995年春天,王浩在纽约去世,享年七十四岁。

  2

  1986年6月下旬,我亲眼见到一位外国畴人,并与之有近距离接触,那便是数学大师保罗·爱多士。爱多士是匈牙利犹太人,二十一岁在布达佩斯取得博士学位,到曼切斯特做博士后研究。之后在世界各地学术旅行达半个多世纪。他没有其他嗜好,心无旁骛地献身于美妙的数学,研究领域涉及数论、组合数学、图论、集合论、概率论、数理逻辑等,一生共发表1500多篇论文,是古往今来第一人。

  爱多士之所以来中国,得先从我的台州老乡柯召说起。柯老1910年生于温岭,小学毕业后进入杭州安定中学(现杭七中),该校也是文学家茅盾、历史学家范文澜、翻译家冯亦代、漫画家华君武的母校。从清华数学系毕业后,柯召于1935年赴英国曼切斯特大学留学,师从著名数学家莫德尔,两年后获博士学位回国,长期在四川大学任教,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并曾担任川大校长。

  正是在曼切斯特读书期间,柯召结识了比他年轻三岁的匈牙利青年爱多士,两人成为好朋友,并合作过三篇论文,他也就成了爱多士数一,还做了后者的围棋老师。1938年,柯召回国时,爱多士一路从曼切斯特送到伦敦。二十二年以后,爱多士取道莫斯科和乌兰巴托来北京,柯召从成都赶来相见,并合作完成了爱多士-柯-拉多定理,成为组合数学的经典命题。

  下一次见面又隔了二十年。1979年,爱多士在加拿大的一个数学会议上见到了柯召的学生魏万迪,因为知道老朋友安然度过“文革”而欣喜万分,托魏带一封信给柯召,从此恢复了联系,时有信函往来。1984年,爱多士与陈省身一起获得了象征终身荣誉的沃尔夫奖。那年秋天,在托一位同胞数学家从北京中关村转寄成都的信中,爱多士用一种幽默的方式问候了老朋友:

  亲爱的柯:

  我依然存活在这个世上,围棋下得就像从前一样的糟……

  拉多,他比我年长,现在挺好。他遭遇了一次车祸,也已完全康复,他的妻子路易丝伤要重得多,不过现在也好了。那个爱多士-柯-拉多定理已经非常有名了,被好多人引用。卡托拉发现了一个非常简洁的证明。

  我最近收到马勒的一封信,他现在不那么好,但是依然在做证明和猜想。

  …………

  想必你已经知道,莫德尔在十年前已经过世,但他的猜想仍然活着。事实上,几个月前它刚被德国的青年人法尔廷斯证明了,他用了非常繁复的代数几何。

  致以问候 再见

  可怜而伟大的老人

  一年半以后,他们终于又在北京柯召女儿家见面了。爱多士依旧不拘小节,上衣袖子破了,阿姨帮他补好并钉上纽扣。那次爱多士送了柯召女儿一条白纱巾,柯召说那是太阳从西边出来。因为身体的某种原因,爱多士无法亲近女性,因而终身未娶。爱多士又与柯召下起了围棋,他依旧是输家,然后两人联名给从前的同事马勒写了封信。翌日爱多士在数学所做报告,王元主持,柯老前往捧场,那也是两位老朋友最后一次见面。

  正是那次中国行,爱多士应潘师邀请,从北京来山大讲学。他给我们做了一场数论报告,我却记不得题目了。只记得午餐后,潘师嘱我送他回留学生楼休息。他没有关门,而是邀我进屋坐下,他走到桌前,在一张白纸上写下数行公式递给我,并用夹带着浓重东欧犹太人口音的英文解释,直到我完全明白他的意思。遗憾的是,我没有找到问题的答案,甚至没有保存好那张纸条。

  1991年秋天,我第一次坐飞机,到成都参加第四次全国数论会议,那次会议也是为柯老补做八十大寿。五年以后,爱多士在华沙做报告时突然去世。又过了两年,他的两部传记《钟情于数字的男人》和《我的大脑敞开了》问世;2013年,儿童书籍《热爱数学的男孩》也出版了。2004年,我也曾写下一篇纪念文章《与保罗·爱多士失之交臂》,收录在商务版《数学传奇》中。

  虽说后来有许许多多的数学大牛来华访问讲学,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也在北京召开。普林斯顿的两代数论大家——挪威人赛尔贝克和南非人萨那克都来过山大,后者还获得山东大学名誉博士学位头衔,也曾到过浙大,但似乎再也没有爱多士与柯召那份浓厚绵长的兄弟情谊出现。

  3

  1799年,一部冠名《畴人传》的著作问世,主编是扬州人阮元。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科学家传记,共46卷。既有商高、孙子、史马迁、王充、张衡、蔡邕、郑玄、赵爽、刘徽、葛洪、何承天、祖冲之、祖暅之、李淳风、一行、沈括、苏颂、秦九韶、杨辉、李冶、郭守敬、徐光启、黄宗羲、梅文鼎等243位同胞科学家,也有欧几里得、阿基米德、哥白尼、第谷、利玛窦、汤若望等37位外国科学家。

  阮元何许人也?他是清朝名臣、学问家、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史家、书法家,被尊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畴人传》的出笼使中国开始有了系统记载天文数学方面人物的书籍,此书为中外科学史家所瞩目,民国时收入《清史稿》。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在其名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称《畴人传》为“中国前所未有的科学史研究”,并赞阮元是“精确的科学史家”。

  1764年正月,阮元降生于扬州。虽然贵为一代大儒,终生温文尔雅、滴酒不沾,阮元的家族却为武官世家。只因他从小身体文弱,学射箭拉不开弓。父怜之,命其改学经学,才有了一代文宗。阮元八岁即能做诗,且有“雾重疑山远,潮平觉岸低”之妙句。但他的诗才并非私塾老师所教,而是得益于他的母亲。林氏常说:“读书做官,当为翰林。”

  二十四岁那年,京城举行了一次额外的恩科考试,阮元在殿试中以二甲第三名赐进士出身。一年后,他在翰林院庶吉士的考核高中第一名,并深得乾隆喜欢。1793年,二十九岁的阮元出任山东学政,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官宦人生。阮元来到济南,当时山东学署的休憩之地在大明湖南岸的四照楼,推窗便是百顷湖水。他体察士子寒窗苦读的艰辛,爱惜真才实学之士,对落榜士子也富有同情。

  对八股取士阮元却深怀不满,作为学政,他虽然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考试形式,但他对考试内容进行了重大调整,不考四书五经里须死记硬背的知识,而是考如何以经术教士、如何治学及取士之道等人才培养问题,以观其识。暇时阮元遍游齐鲁名山,留下一部诗文集《小沧浪笔谈》。小沧浪是在大明湖北岸,正好与四照楼相对。两年后他改任浙江学政,开始编纂《畴人传》。

  在古代中国,数学虽曾被列入儒家必习的六艺之一,却始终不受统治者重视。在他们看来,数学是九九贱技,而研究科学是“万物丧志”。《新唐书》称:“凡推步、卜相、医巧,皆技也,小人能之。”此处推步即推算天象历法,也包括了数学。只要对中国历史稍有了解就会知道,古代科技虽也有辉煌的成就,但与儒家经典的研究相比较,实在是微乎其微(今日则恰好颠倒了过来)。

  虽说宋代出现了秦九韶、朱世杰等大家,元、明两代却没有算学馆,国子监的学生不知宋代数学研究的成果为何物。到了清代,因为历法的需要,数学才开始受到重视,康熙晚年复又设立算学馆。到了乾嘉之际,随着考据学的盛行,对传统算学的整理和研究也成为学界热点。乾隆接受大臣建议,将一些失散已久的数学著作收录进《四库全书》。

  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和前辈的精神鼓励下,阮元将数学升格为儒家的“实事求是”之学。他并以此作为评判通儒的标准,认为“天与星辰之高远也,非数无以效其灵;地域之广轮,非数无以步其极;世事之纠纷也,非数无以提其要。通天地之道曰儒,孰谓儒者而可以不知数乎?”于是,他开始编纂《畴人传》,将包括数学和天文学的自然科学纳入儒学。

  阮元早年研经,略涉算事。后来精通步算,二十四岁写成《考工记车制图解》,二十八岁撰写《拟张衡天象赋》,获得圆明园大考一等第一名,显示了他深厚的天文学知识修养。此外,他还曾运用天文历算知识考证《诗经》的写作年代。这些,都为他编纂《畴人传》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书出版后不仅受到学术界推崇,继承者亦多,在随后的一个多世纪里,增订版《畴人传续编》《三编》《四编》相继问世。此书收入的畴人虽说有不少官员,但阮元并没有把自己列入。即便他嘱托罗世琳编著《畴人传续编》(1840年),也没有他自己。直到1886年,编三才收入阮元小传,此时阮公去世已经三十七年了。

  遗憾的是,阮元在书中始终坚持黄宗羲提出的“西学中源说”,认为西方自然科学的每一成就都能在中国传统科学中找到它的萌芽。不过,他同时认定,古代中国的科学超过西方,如今西方科学胜过我们,我们仍具有赶超西方科学的实力。这对近代中国走上“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路应该有一定的影响。

  十一、鲁国

  孔子是中国的耶稣,虽然他很少谈论神,却在道德方面有着与耶稣相似的影响力。

  ——戈尔·维达尔

  1

  山东乃齐鲁之邦,古时候齐鲁两国的竞争成就了山东,如今也有两座大城——济南和青岛。古时齐国更强盛,疆土也大,齐桓公曾列“春秋五霸”之首。我在前面至少已撰写了两篇文章——《泉城》和《胶东》专谈齐国,《故国》的叙述范围也在后来的齐国之内。鲁国虽弱小,但以礼仪和文化传世,本篇就来谈谈鲁国。我试着叙述相隔三十多年的三次旅行,涉及的交通工具分别有火车、轮船和汽车。

  1984年夏天,我和两位师兄去合肥科大参加全国数论会议的路上,曾经停九州之一的兖州,这座以煤铁矿著称的城市如今是济宁市的属区。据说兖州得名于兖水,兖水即济水。我们从兖州搭乘公车去曲阜,参拜了三孔。孔府和孔庙在城里,孔林在城北。沂水和泗水一南一北流经曲阜。记得我们从南面走起,首先参观了孔庙,并在一座大殿前拍摄了唯一的合影。

  孔庙三路布局,九进庭院,贯穿在一条中轴线上,左右对称排列。这个在我的想象之中,三路是常态,九进是给了孔子帝王甚或神明的待遇。记得2004年柏林文学节期间,已故美国名作家戈尔·维达尔曾亲口跟我说,“孔子是中国的耶稣,虽然他很少谈论神,却在道德方面有着与耶稣相似的影响力。”虽说如此,孔庙的面积之大仍出乎我的意料,它占地十四万平方米。换句话说,如果宽度是一百米,长度有一千四百米。

  孔庙是祭祀孔子、表彰儒学的地方。始建于周朝,完成于明清时期,是全世界两千多座孔庙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孔庙东侧为孔府,是孔子后代长子长孙居住的地方。初期只有三间古宅,后来逐渐扩大。目前的孔府系明代建筑,据说孔府是1503年,即弘治年间改建的。到了嘉靖年间,又特意迁移了曲阜县城,把孔府孔庙围在其中。

  孔林位于城北的泗水河边,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我们乘坐三轮小卡车前往。孔子死后,弟子们将他下葬,但只是“墓而不坟”,即无高土隆起。到了秦汉时期,才将坟高筑。后来随着孔子地位的升高,孔林的规模越来越大。1994年,孔林和孔庙、孔府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孔墓西侧有三间子贡芦墓处,弟子们守墓三年,唯有子贡又守三年。我还看见清初剧作家、《桃花扇》作者孔尚任之墓,他是孔子第六十三代孙。

  其实,孔子的祖籍在河南,具体是在商丘市夏邑县。他的祖上是宋国贵族,先祖还是商朝的开国君主商汤。说到商丘,不得不说及当时人们遵守的“灭国不灭祀”原则,武王夺取政权以后,让纣的儿子武庚继承殷王位,统治殷商故地。同时安排自己的哥哥管叔、弟弟蔡叔、霍叔驻守在殷都附近,以监视武庚,史称“三监”。蔡姓的故国蔡国也因此而诞生,最初的都城在上蔡。

  武王死后,成王继位,周公摄政,哥哥管叔不服,于是便发生了“三监之乱”,武庚也被挟持参与。周公亲率大军东征平乱,杀死了武庚和管叔,放逐了蔡叔,降废霍叔,这可能是因为蔡叔和霍叔是周公同母弟弟的缘故。不仅如此,周公仍以纣王庶兄微子继承殷祀,在商丘建国,是为宋国。可以说,宋国臣民大多是殷商遗民,有不少是贵族后裔。

  果然,宋国人知耻而后勇,发愤图强,这个面积与如今江苏或浙江一样大小的小国家,存在了将近七个半世纪,几乎与鲁国一样久长。不仅善于经商致富,更是出现了孔子、墨子、庄子和惠子四位圣人,分别引领儒家、墨家、道家和名家。虽说“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并未成就大业,但计然却帮助越王勾践灭掉吴国,似乎完成了孔子未能完成的一部分壮志。

  话说微子死后,其弟弟微仲即位,他是孔子的十五世祖。六世祖孔父嘉是宋国大夫,曾为大司马,他在一次宫廷内乱中被杀,其子木金父逃到鲁国都城,他的曾孙叔梁纥便是孔子生父。叔梁纥的正妻连生九个女儿,小妾生的儿子又有足疾,晚年再娶一个,终于诞下孔子,其时他已年近七旬了。孔子年少父母俱亡,后来为了能常回宋国祭祖,娶了宋女亓官为妻。可是,孔子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载,到达宋国时并不受欢迎。

  自从十七世纪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把孔子著作译介到欧洲以后,孔子逐渐成为世界级的文化名人,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2004年底,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首尔正式设立,之后如雨后春笋般开放。虽说美国芝加哥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和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大学先后关闭了孔子学院,十一年以后,孔院已遍布一百三十多个国家,学员总数接近两百万。

  前面说到周公,他是武王弟弟。武王当初分封时,鲁国是周公封地。但因翌年武王去世,成王年幼,需周公留在镐京辅政,于是他派长子伯禽出任鲁国开国国君。伯禽坚持以周礼治国,使鲁国面貌焕然一新,辖区北至泰山,南达徐淮,东至黄海,西抵阳谷。后来蔡叔参与叛乱被流放,他的儿子蔡仲却遵守德训、与人为善,又被周公提拔到鲁国辅助伯禽,因政绩卓著被周公续封蔡国。蔡叔和蔡仲均为蔡姓的始祖,我提这些,是为了表明鲁国与蔡姓有缘。

  2

  从天池回来一个多月以后,趁着中秋恰逢周末,我与三位中文系同学结伴去了微山和枣庄。微山县属济宁市,枣庄和济宁两市均与江苏徐州接壤,虽说徐州与曲阜的距离等同于济南与曲阜的距离,仍在鲁国的范围内。我们两男两女,没有一对情侣关系,倒也轻松自在。其中一位孙姓的女生是南京人,另外两位是山东人,他们的一位同班同学是微山父母官的公子。有一天,他弄来一艘机帆船,让我们在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微山湖遨游一番。

  说到微山湖,它是微山县南部的断陷湖,水深不过三米,北与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依次相接,俗称南四湖,济宁市位于北端。京杭大运河傍湖而过,湖对岸是徐州沛县,以前苏鲁两省常为湖的归属和水的使用争吵,现在规定水面属微山县,湖西湿地属沛县。沛县西侧丰县和南边铜山区从前均隶属沛郡,汉高祖刘邦便是沛丰人,明太祖朱元璋祖籍也是沛县。还有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南唐后主李煜也是那里人,故有“龙飞之地”的雅称。

  依据我的手绘地图记载,那次我们先是坐火车到了薛城,然后向西到夏镇,那正是微山县城所在地。据说夏镇与同属微山的南阳镇,还有镇江、杭州并称为运河“四大古镇”,我那时却没有看出来。1851年,黄河在蟠龙集决口,沛县一带被水淹没,沛县县治一度迁来夏镇。直到太平天国时捻军攻陷才迁走,历时十一年,故素有“一步两省、一街两县”之说。

  从前曾有夏镇八景,可惜如今已荡然无存,这里来述说其中两景。一是“泗亭问渡”,位于夏镇闸上。壮年时刘邦仍在沛县任泗水亭小亭长,某日他忽然起兵反秦,后来无路可走,遂来此求救。船民即指路送行,助其逃生。清康熙南巡经过此地曾问及泗亭之事,随后便建起了牌坊。

  二是姜肱故里。汉代“独尊儒术”后,儒家的道德标准成为最高准则,鲁国更不用说了,东汉尤其重孝,以至于到了不近情理的地步。据《后汉书》记载,夏镇人姜肱是世家名族,对继母很重孝道,兄弟间友爱备至,三人共盖一床被。以致长大成人、各自娶妻以后,仍不愿分开。后来考虑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每人都要传宗接代,才不得不分开就寝。之后,“姜肱共被”就成了形容兄弟友爱和睦的典故。

  坐在船上,我们时而歌唱,时而欢笑,却无人想起那些典故。不过,我们都看过电影《铁道游击队》,秦怡饰演女主角芳林嫂。讲的是鲁西南矿区的铁路工人沿津浦铁路与侵华日军周旋的故事。这部片子依据刘知侠同名小说改编,其时他在济南工作。影片中有一支旋律优美的插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由二十六岁的吕其明作曲。不知不觉间,我们哼唱了起来:

  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

  微山湖上静悄悄,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唱起那动人的歌谣……

  那次我在微山湖上写了一首诗《被遗忘的中秋月》,场景却安排在山大校园里,这说明那时校园舞会已经颇为流行了。同时也隐约折射出,那一刻我对过去的怀念之情。

  哦,朋友

  请让我暂时离开你们

  离开那喧闹的舞池

  那些迷人的笑容和眼睛

  去到她的身边

  和她单独在一起

  沐浴她的光辉

  感受她的温情

  倾听或诉说

  娓娓而谈

  哦,朋友

  假如此刻你们正余兴犹酣

  假如你们忘记了我的存在

  假如……

  ——这一切都已不那么重要

  回济南那天,我们先向东去了枣庄市峄城区。峄城原为历史悠久的峄县治所,有西汉经学家匡衡墓。1958年,峄县政府迁至枣庄,如今峄山是枣庄市属区。我们到了榴园镇,去果园里摘了不少石榴,那也是朋友的美意。可惜因为那会还没有国庆长假,我们错过了滕州,那可能是枣庄最有文化底蕴的地方。

  3

  从前我们的祖先惧怕海,齐国没有发挥濒临黄海和渤海的地理优势,反而鲁国由于处于内陆,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往更加方便,孔子才会周游列国。2015年夏天,我从胶东驱车去洛阳,路过济南停留了两天,尔后向西南方向进发,先后经过聊城和菏泽,在平阴过黄河,到郓城借宿如家酒店。春秋战国时期,聊城属于齐国,而菏泽分属宋、卫、鲁(春秋),齐、楚、魏(战国),唯有郓城始终属鲁国。

  据《春秋左传》记载:“成公四年冬城郓。”意思是说,鲁成公四年(公元前487年),鲁国为加强防御,筑城名郓,这是郓城的肇始和名字的由来。《郓城县志》也有记载,“郓为鲁西鄙,地临曹、卫,尝聚军于此,以防侵轶。”此处“鄙”有边远之意,也就是说,郓城为鲁国的西端。

  我们抵郓城时天已黑,街上灯火幽暗,只有小吃摊一字儿排列,让我想起《水浒传》里描写的忠义堂,晁盖、宋江、吴用等绿林好汉都是郓城人。事实上,这部小说的作者施耐庵一生只在两个县治做过县令,一是郓城,二是钱塘,他对这两个地方熟悉。因此,他笔下的人物许多出自郓城,还有数十位好汉死于招安后对浙江方腊的征讨,包括几位深受读者喜爱的将领,花和尚鲁智深在六和塔下圆寂,行者武松葬于西子湖畔的西泠桥附近。

  翌日早上,我在县城里兜了一圈,看到了水浒好汉城。市中心的一中是我大学班长蔡林的母校,我稍作停留,拍摄了几张照片。不久以前,我才从班微信群里知道班长十四岁以前在郓城,他与彭丽媛念同一所中学,拥有同一位音乐启蒙老师,难怪他教会了我们那么多好听的歌,包括电影《铁道游击队》插曲。只是班长有所不知,他毕业后,他的学妹曾来山大为我们演唱《沂蒙山小调》。

  多年以后我才得知,彭丽媛与我们同年来济南,她考入的是五七艺术学校中专部,当年年底该校改名山东艺术学院。两年以后,已出访过欧洲六国的彭丽媛毕业分配到济南军区前卫歌舞团,成为一名文艺战士。之后,她又到中国音乐学院进修大专和本科,继而成为金铁霖教授的硕士研究生,并在1984年正式调入总政歌舞团。

  在聊城,我参观了大运河畔的运河博物馆。原来,元、明、清三朝繁盛一时的京杭大运河沿岸的码头城镇,如山东段的济宁、聊城、德清、德州,因受南北漕运影响,风俗颇有江南特色。这些城镇里大多有竹竿巷,集中了江南地区常见的竹编店铺,街面上开设的茶馆,其铺面格局,卖茶、饮茶方式也具有江南特色。

  相比之下,胶东地区的民俗有所不同,体现出了外出谋职带回的异地文化。在历史上,有无数山东人闯关东,他们大致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携家移居东北,带有逃荒性质;另一种是家仍在山东,但大半生在东北做生意,俗称“住地场”。他们将山东的习俗带去东北,又将东北的习俗带回山东。长期的交流使两地的民俗文化有了许多相似之处,比如一些内容相同的民间故事,还有人物个性,甚至身材、方言的趋同。

  无论鲁国还是齐国,都是周武王的封地,还有一个儿子召公被封燕(今北京房山区),为燕国的始祖,曾与周公分陕而治,支持周公摄政、平定叛乱。那次分封对中国的历史演变和文明的形成起到关键的作用,否则的话,恐怕就没有春秋战国和诸子百家了。周公不仅制定了《周礼》,还关心历算,著名的勾股定理的雏形便是他与大臣商高对话时由后者提出来的:

  勾广三,股修四,径隅五。

  这是(3,4,5)这组最小的勾股数最早的记录了。完整的勾股定理也是周公的后人荣方和陈子提出来的,收入中国最早的数学典籍《周髀算经》中,它等价于西方的毕达哥拉斯定理,商高、荣方和陈子三人的传记也收入了阮元的《畴人传》。

  遗憾的是,虽说鲁国是周公的封地,周公又是孔子最崇拜的人,孔子继承并发扬了周礼,奠定了周公开创的儒学,却没有继承他的多才多艺和文理兼备。事实上,孔子及其弟子的著作中没有提到过数学,而在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对数学和推理颇感兴趣的墨家和名家被排挤消灭,中华民族的理性思维的翅膀被折断了。

  十二、部长

  李从军卸任校研究生会主席时,计算机系一位从西安来的愣小伙毛遂自荐,做了他的接班人。

  ——题记

  1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通向外部世界的窗户打开来,自然也影响了校园生活,跳舞热便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山大的舞池是在文史楼,每逢周末,那里总是人山人海。当然,学跳舞还是在小教室,是班级、学生会或研究生会组织,开始时会请外系或校外高手来教。起初流行的是快三慢四等,后来有了伦巴、探戈,不过拉丁舞的技术含量高,并非每个人都能学会。每次遇到难跳的曲子,大家就停下来看少数几对舞伴表演。

  我开始读博时,校研究生会主席是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的李从军,他比我早一年半入学,导师是萧涤非教授。李从军是安徽六安人,硕士学位是在吉林大学读的,他出生于1949年,比我们年长许多。我那时担任研究生会学习部副部长,李从军喜欢跳舞,我和另外几位部长曾协助他举办舞会。他的个头应有一米八零以上,记得他经常邀请的舞伴中有中文系八三级的高个女孩张菁,是他的安徽老乡。

  张菁的男朋友是比她低一年级的烟台人王松,王松是校排球队主力队员,也是我的诗友,我们的友谊一直持续到今天。张菁毕业后留在济南,做了一名电台文艺频道的主持人,曾在她的节目里介绍过我的新书。而王松一直是自由职业者,自称“人贩子”,组织劳务输出到世界各地,他自己也趁机先我跑遍了五大洲。

  有一个周末,舞池里来了不速之客——省长李昌安。李省长是辽宁鞍山人,出生于1935年,那会刚五十出头。他曾担任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时任省委副书记、省长、中共中央委员,李省长是工人出身的劳动模范,后来进入北京机械学院业余大学学习。我离开山东那年,他也调任国务院副秘书长,只是后来没再升迁,而是去了央企。

  李省长红光满面,风度翩翩。我不记得那次有没有学校领导陪同,但李从军是在场的。被安排邀请省长跳舞的有中文系八三级女同学李晋琳,她是我的好友、又高又帅的张华的舞伴,两人联手表演的现代舞《请跟我来》和西班牙舞《天鹅湖》片段在校迎新晚会演出很受欢迎。

  张华是菏泽成武人(伯乐的老乡),那时是中文系文艺学在读硕士,导师之一曾繁仁在潘师病故后接任了山大校长之职。后来张华在人大获得博士学位,任教于北京语言大学。我至少认识三个与他同专业但非同门的师兄师姐,其中刘自力后来嫁给张华,毕业后进了央视,成了新闻联播报道组长,专门报道最高领导人出访事宜。

  山大毕业生在京城颇受重用,据说学校百年校庆的新闻上了新闻联播,而有些C9名校却没有这份“待遇”。1999年春天,我早已回到杭州,有一天,我突然在浙江电视台晚间新闻节目里看见李从军的身影,身份是浙江省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原来,他从山大博士毕业(毕业论文是有关李白出生地的再考证)后就从政了,进了中宣部政策研究室任副处级调研员。

  来杭州之前,李从军担任过宁波市委副书记兼宁大党委书记。毕业后,我再也没有见到他。巧合的是,我的一位老邻居是他硕士阶段的同学,他们来往比较多,由此可见,这位老同学还是比较念旧的。李从军后来回京,先后担任中宣部副部长、全国人大常委、新华社社长、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李从军卸任校研究生会主席时,计算机系一位从西安来的愣小伙毛遂自荐,做了他的接班人。他的名字叫张光平,毕业于西北电讯工程学院,就是我第一次游西安下榻的学校。原本,一朝天子一朝臣,我有意卸任。但比我年长一岁、依然在读硕士的光平兄极力挽留,我只好留任,这回担任学习部长一职。我不记得自己有何政绩,好像奉命办过一次书展和一次研究生学术成果展。

  多年以后,我在美利坚漫游时,从明尼阿波利斯的一位老同学那里得知,光平兄就在华尔街工作,随即与他通了电话。他在电话里热情邀我重返纽约,但那时我刚离开美东不久,准备返回加州的大学了。光平兄随后给我寄来一份金融领域的英文报纸,上面用一个版面介绍了金融工程学,他是这门学科的三位创始人之一,并且是为首的一位。

  原来光平兄毕业后先是留校,后公派赴美留学,获得得克萨斯南卫理公会大学的金融学博士。1996年夏天,王军霞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获得五千米跑冠军,就在那天早上,我在央视“东方之子”栏目里看到了张光平。他被冠以衍生金融专家称号,先后出版过《巴林倒闭与金融衍生产品》《奇异期权》和《人民币衍生产品》等中外文著作。如今光平兄早已回国,曾借出差之际与我在西子湖畔相聚,目前任上海银监局副局长。

  2

  我不记得任职部长期间举办的那次书展都进了那些书,但至少有“走向未来丛书”,这套白封皮、小三十二开本的书籍由金观涛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顾问名单里有包遵信、严济慈、钱三强等。第一批出笼于1984年,最后一批是在1988年,原计划出版一百种,实际出版七十四种。既有国内作者的,也有翻译外国的。

  在第一批十二种图书里,有三本是译著,我本人买了《GEB——一条永恒的金带》和《增长的极限》,没买的那本是依据卡普拉的《物理学之道》编译的《现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全是跨学科的。中国作者里,有金观涛和他的夫人刘青峰,他们的著作分别是《在历史的表现背后》和《让科学的光芒照亮自己》。

  说到金观涛,他的父亲金松寿原是杭州大学化学系主任。1965年,金观涛考入北大化学系,后进入学校宣传队。虽然他学的是理科,却对文科有浓厚兴趣。可以说他有着敏锐的嗅觉,那时就开始反思“文革”,研究起毛泽东思想,从马克思上溯到黑格尔,对后者尤其痴迷,言必称“黑格尔”,故朋友送他雅号“金格尔”。此时刘青峰在北大物理系就读,后转入中文系,据说两人相识是通过被众人传阅的金观涛的黑格尔哲学学习笔记。

  1970年,金观涛从北大毕业,分配在杭州塑料厂工作,而刘青峰回到贵州清镇中学教书。两人结婚后,先后调入郑州大学。1978年,又双双调入北京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杂志社当编辑,后来金观涛出任科学哲学研究室主任。。

  《GEB——一条永恒的金带》(乐秀成译)的作者是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霍夫施塔特,该书获得1979年普利策奖。G是20世纪伟大的数学家哥德尔(Godel)、E是当代杰出的画家埃舍尔(Escher)、B是最负盛名的古代音乐大师巴赫(Bach)。这本书暗示,有一条永恒的金带把数学、绘画和音乐等不同领域的共同规律联系在一起,构成了人工智能和生命遗传机制的基础。

  虽说此书超出一般读者的知识范畴和理解力,但发行量巨大。无论如何,它是我最早读到的跨越文理的书籍。写到这里,我想起1987年秋天,我离开山大前夕写的一首诗《球》,也是把三个不同事物的共同形象抽象出来(载《东部文学》创刊号):

  球被掰成两半,安放在

  女人们胸前

  从少女到妇人

  她们时饱时瘪

  我们人生在世

  或者吮吸

  或者依偎

  总是离不开她们

  自呱呱坠地

  直到进入坟茔

  我们仍在球的

  覆盖之下

  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始终如一

  紧贴在另一只

  硕大的球上

  《增长的极限》(李宝恒译)原著初版于1972年,中文版有副标题——罗马俱乐部关于人类困境的研究报告。作者是三位管理学家,两位美国人和一位挪威人。对中国读者来说,这本书超前地提到了环境污染、可持续发展、可再生资源、约束增长等问题。

  有学者指出此书的目标:其一,更加深入地认识我们每个人、每个企业所处的这个唯一的地球系统,践行和谐可持续发展;其二,举一反三,学会系统思考,应对工作与生活中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复杂性挑战,做出睿智决策。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