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低阻力”痛点切入市场

  • 来源:支点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7-09-09 14:09

  中国医疗健康领域正面临一个拐点机遇,技术类和模式类的项目都有巨大的空间。

  2010年,医疗健康领域的热度并不高,投资项目争夺也不激烈。这种情况从2014年开始发生巨大变化,很多曾经无人问津的项目受到VC轮番哄抢,价格一路飙涨。

  2014年到2015年间,行业出现了很多专业医疗基金,主流的大型VC机构,也把原来移动互联网领域的资金撤出一部分,用以布局医疗大健康。在2015年,投资行业泡沫已很明显。从2015年下半年起,首当其冲的是移动互联网。医疗健康领域启动相对较晚,泡沫幅度相对较小,调整相对有限。

  我认为,从中长期看,医疗健康依然会是一个比较好的创业的方向。资本寒冬会淘汰一批创业投机客,但对有追求、有韧性的公司来说,仍有不少成长性。

  天使投资更多是种“埋伏式”的投资,创业者寻找创业机遇也是一样的道理。行业热了再去布局就晚了,要关注一些还不那么热的行业,勇敢投入。当热潮起来时,你在恰当的位置上,自然就受益了。目前在医疗健康方向,值得关注的有生物新药和移动医疗两个领域。

  生物新药领域,国内外都面临重大突破。2014到2015年间,全球生物制药公司不约而同地在美国波士顿聚集,使该地产生了生物制药领域的冠军产业群,涌现出一大批科技新成果,吸引了数以万亿计的资金。

  和此趋势相对应,中国在2015年8月发布《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出台了两项新政。一是加快新药审批流程,对重大疾病药、创新药设立绿色通道。这意味着缩短了投资医疗中早期项目的资金回报期,资金效率得到提高。二是试点药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明确了新药研发所有人,可以授权给有资质的企业生产。这样医药研发企业没必要再去建厂就可以专注做研发、做临床,减少了医药资源浪费,投资人的钱能用在刀刃上。

  新政还规定仿制药要做生物特效性、一致性评价等试验才能上市,对已上市的仿制药也要重新评审,这对以往只追求规模、不追求研发的企业将是一大冲击。新政的严格执行,能有力推动研发能力强的医药企业发展,对专注投资这些企业的投资人来说,春天已经到来。

  在移动医疗领域,过去五年产生了众多新商业模式,甚至出现了一些独角兽公司,如春雨医生、挂号网等。但在我看来,这一领域暂时还不能快速爆发。医疗行业虽痛点密布,但发展依赖医改机制,医改政策与落地时效是最大变量,一些掣肘性要素力量强大。所以,很多移动医疗公司经历过烧钱模式后,仍找不到将痛点变现的手段,当移动互联网的流量红利逐渐退去,盈利模式不明朗的移动医疗备受质疑。

  纵观当今医疗行业,大三甲、大主任、大药械厂商和大保险已形成利益分配机制,初创公司在其中处于劣势地位。因此,在众多痛点中选择不触及现有利益相关方敏感利益的“低阻力”痛点切入市场,是初创公司较为明智的选择。

  总之,创业者一方面要建立信心,另一方面也要有打持久战的信念和能力。把握好节奏,在这个领域做深,才能“剩者为王”。(支点杂志2017年9月刊)

  陆刚(北京联想之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合伙人)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