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做国内市场,shoobilee必须为消费者提供性价比更高的产品。
不买鞋,还可无限次穿新鞋,竟然有这等好事?
7月10日,由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办、风启·蒲公英众创空间承办的第53期“光谷·青桐汇”如期在武汉举行。
创业者Michael Chou带来的“虚拟鞋柜”项目--Shoobilee,推出“新鞋无限次穿”的商业模式,引发投资人热议。
讲述人 Shoobilee CEO Michael Chou
项目概况
有调查数据显示,美国女性平均每年要花500美元买10双鞋子。不过,鞋子却是排名前三的冲动型购买产品。在她们购买的这些鞋子中,有超过五成在被穿过一次或几次之后,就被永久地放在了鞋柜里。
与此同时,很多女性还会觉得鞋子不够穿,依然会不断地购买。然后,反复陷入这样的循环,很多鞋子都被浪费了。另一方面,世界还有超过10亿人口没有鞋子穿。
Shoobilee做的事,就是把无尽的欲望和永无止境的慈善需求连接起来,针对的顾客群体是18-35岁的女性。具体操作模式是,通过构建一个网站,并在网站展示精挑细选出的各式各样的鞋子,顾客每月只需缴纳60美元的会员费,就可拥有自己的“虚拟鞋柜”,在上面挑选自己喜欢的鞋子。
顾客每选择一双鞋子,我们就会免费寄给她们。顾客想穿多久就穿多久,哪怕只穿一天寄回也可以。不仅如此,我们对顾客每月穿多少款鞋子的数量没有限制,也就是“新鞋无限次穿”。当然,顾客穿过后的鞋子,我们都会捐给慈善机构,不再重复使用。
商业模式
会员费是Shoobilee的主要收入来源。不过,若是顾客非常喜欢某一款鞋,她们也可选择不寄回,而是花12美元将鞋买下来。
Shoobilee去年12月测试上线,目前已有一些付费会员。从运营的数据来看,每个顾客平均每月会穿2.4双鞋。其中,购买和捐赠的比例为1:1。也就是说,我们每寄出2双鞋子,就会有1双被顾客用12美元买下来。
Shoobilee的鞋子都是从中国工厂直接采购,因为砍掉了很多中间环节,所以在价格方面有一定优势。当前,由于Shoobilee的顾客群体量还不够大,且运费成本也较高,所以只有40%的销售利润。随着顾客群体的逐步扩大,相关成本会有所下降,销售利润有望达到60%。
Shoobilee目前的服务范围是美国洛杉矶,预计今年的营业收入能达到100万美元。下一步会逐步扩大到北美洲,市场规模预计有1000亿美元,按照一定比例测算,Shoobilee未来的营业收入能超过2亿美元。最终,Shoobilee的目标是全球市场。
融资需求
天使轮50万美元,出让3%的股权,目前已融资25万美元。
投资人点评
成本和损耗需得到控制
方莉 顺融资本投资合伙人
从女性角度来看,这个项目蛮有吸引力。Shoobilee本质上做的是流量转化的生意,且产自中国的鞋子在成本方面很有优势。如果能确保鞋子的质量、卫生等问题,项目在中国的市场会很大。
关键在于成本和损耗问题。也就是说,鞋子寄给会员后,她们会不会爱惜。如果要确保鞋子能二次利用并捐赠,就要制定寄回的标准。比如,坏了的鞋子是否需要购买?
另外,会员的等级可根据不同层次的人进行细分。比如,平时买几千元鞋子的人并不愿意穿几百元或者几十元钱的鞋子。
要提供性价比更高的服务
熊仁霞 承胜创投投资经理
Shoobilee相当于开了家租赁公司,承担了鞋子采购、物流发送、处理货物的职责。这种租赁模式,国外可能比较能接受。
不过,对国内消费者来说,接受这种模式有一定难度。通常女性遇到喜欢的东西,就有买下来拥有它的欲望,而租赁和拥有的感受大不一样。不仅如此,对女性来说,通常只有奢侈品或是消费不起的物品才适合租赁,Shoobilee的鞋子实际上是她们消费得起的物品,吸引力并不大。
如果要做国内市场,Shoobilee必须为消费者提供性价比更高,或者说是商品附带品质更高属性的产品,比如价格更高的鞋子。但这又会与捐赠形成矛盾,导致成本压力过大。Shoobilee应做出合理预算,更好地平衡这两方面的问题。
商业模式可拓展到B端
张奕 麓谷资本投资总监
如果能够积累一定的付费会员,Shoobilee的商业价值会很大。因为Shoobilee符合C2B趋势,它把消费者和产品连接起来,能搜集消费者的需求。当会员量足够大时,可将这些数据集中、比对,并进行大数据分析,从而实现C2B反向制造。
由此,Shoobilee的商业模式就可拓展。一是可利用产生的数据,为B端的鞋厂提供数据分析服务,比如告知他们哪些鞋子比较受欢迎,让他们根据需求生产鞋子;二是可利用搜集的数据,自己生产爆款鞋并销售,获得更多的收入。
就Shoobilee当前的商业模式来讲,成本有些高。它采取的方式是将会员穿过的鞋子捐给慈善机构,但其实有些鞋子也可回收再利用。只要将回收过程标准化,比如将鞋子的损耗、消毒、清洁等工作做好,消除会员的不信任心态,成本能大大降低,利润也会更高,Shoobilee的发展也会更好。(支点杂志2017年9月刊)
《支点》记者 林楠 实习生 汤春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