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洱海 除了雪月风花外还有这些美食

  大理,是无数远游者心目中的胜地。每一次带着些许叛逆色彩的出走,都希望返归大理。大理也用独有的“家的味道”迎接这些远客。在这些充满暖意的美食中,最具代表性的无疑就是粑肉饵丝、雕梅、吹肝和喜洲粑粑四种了。

  南云千载后

  耙肉饵丝的发明时间,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那时云南还是“竹外一枝”,并未进入中原辖下。大唐使节到云南时,南诏王皮逻阁设宴招待,筵席上就有这道巍山特色小吃。

  饵丝最好是当天食用当天加工,过夜之后的味道就要逊色一些。最地道的饵丝色泽洁白,口感细软甜润,而且不脆不粘;在肉类的选择上,也非常讲究,只能是刚刚宰杀上市的鲜猪后腿、肘子、腹部的三线肉,在炭火上用大火将外表烤焦,再放进温水中浸泡片刻并将糊渣刮洗干净,放进砂锅中加适量草果、腊骨,用文武两火煮炖,直到肉炖至熟烂松软。

  雕梅非小技

  南诏的“遗产”非常丰富,除了粑肉饵丝之外,还有一味诗意盎然的雕梅。雕梅是白族传统名特食品,因在青梅果上雕刻花纹而得名。

  制作雕梅,首先以盐梅作原料,先用石灰水把盐梅浸泡,取出凉干,再用刻刀在梅肉上雕刻出连续曲折的花纹,从空隙处挤出梅核,中空如缕,轻轻压启成菊花状,锯齿形的梅饼,放入清水盆中,撒上少许食盐,以去梅子酸味,然后放入砂罐,再用上等红糖、蜂蜜浸渍数月,待梅饼呈金黄色时就可从瓶坛中取出食用。“斋食”OK,如不欲做佛系青年,亦可加点荤气,制成雕梅扣肉,雕梅排骨风味殊为独特。

  肝肠宜鼓吹

  在人类世界中,吹嘘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有人专作大言,欲“吹”得世人骨肉俱朽才肯罢休。这等事,伤人伤己而已,去道何止千里。倒是在大理,有些具菩萨心肠的宰猪匠不吹云,不嘘雾,专对着猪肝“打气”,生生给我们弄出一道传世美食来了。

  最好吃的吹肝,在鹤庆。宰好了猪,将猪开膛破肚,趁着还有些热乎气,就将猪肝从猪的胸膛里取出来,然后除去猪胆,宰猪匠用打气筒对着那副猪肝的气管,趁着猪肝的热气,一阵猛吹。猪肝既鼓,辣子面、花椒面、切细的香葱和着干酒齐齐加入,往猪肝气孔通道里填塞,之后再悬挂起来长晒。有朋自远方来,则取下吹肝微火慢炖,然后切薄,加上各式当地蘸水,美味非常。

  甜咸两相欢

  人事从来纷杂,没有巨手加以调合的话,多彩的人生路便会被争拗之叶铺满。爱吃豆花的人,为了将自己归入正宗,已经分裂成甜咸两党,杀得天昏地暗。大理人则拒绝入局——他们自己就创造了两种口味的粑粑。

  著名的喜洲粑粑,口味分甜、咸两种。制时皆用上下两层炭火,上层炭火为猛火,下层炭火为文火。在做好的面胚上刷上猪油之后入锅烘焙,在烤制过程中繁复刷几次油脂,烤香直至烤酥。喜洲粑粑外皮香酥,内里绵软,有人更将其比拟为苍山十九峰十八溪,尝上一口,自然“胸中有丘壑”。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