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父子还有几面缘
- 来源:老伴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8-03-19 17:03
在故乡那个偏远的山沟里,父亲一辈子忠于那几亩旱田。
父亲晚来得子,直到近四十岁,才添了我。在村上,我第一个考取重点大学,双手捧回大红色录取通知书时,乡亲们围拢上来,啧啧称赞说:“瞧瞧,老王好福气哟,儿子争气啊!”村东四爷捋着白胡须,说:“王家娃光宗耀祖噢,咱村上,古时连个秀才都没出过……”那几年,父亲的脸颊上总是泛着无法抑制的喜悦与自豪。
我研究生毕业后,忙于打拼,尤其结婚生子后,与父母更是聚少离多,难得回去。
父亲不善言谈,性情温和,以往从无喝酒的嗜好。然而,这几年,尤其是患了一次脑梗后,身体不太灵便了,他竟隔三岔五地去村上小卖部,买了酒,回家自斟自饮。母亲劝阻他,他说喝点儿酒好,活络血脉。母亲便不再多说。可父亲饮酒无节制,经常会喝高,然后就独自呆坐在屋檐下。
母亲曾私底下跟我说,你爸以往不是这样,如今老糊涂了吧?去年回去,我跟父亲交流闲谈,并未察觉异样,也没看出任何老年痴呆的征兆。
今年中秋过后的一个晚上,我还在单位加班,父亲来电话了,一听他喊我乳名的音调,我就知道,父亲喝多了。我嘘寒问暖两句,父亲只是说:“没事儿,都好哩。”再问他有没有啥事?他满嘴酒气,磕绊着说:“老呛家在县城上班的娃子,回来看老呛啦,天擦黑儿时,俺在村口碰到了……”父亲大概真喝多了,或者有点儿糊涂了,竟毫无缘由地聊这个,让我感到纳闷。
老呛家儿子牛惠智比我小一岁,当年大学没考上,后来读了职校。我追问说:“哟,十来年没见过他了,他现在生活咋样?”父亲讷讷地说:“不知道,反正到了周末,常见他回村!”
由于加班任务重,电话里,我劝着父亲少喝点儿,便匆匆挂断了。
约莫又过了一个多月,电话里跟母亲闲聊时,母亲又唠叨起父亲喝酒的事儿。母亲说:“昨儿,你爸又喝多了,你老呛叔也在,你爸一个劲儿说:‘老呛啊,还是你日子好哎,娃子离得近,周末都回来……’” 电话另一端,母亲还在不紧不慢地絮叨着,可她这一句,却如同一根针猛地扎了一下我的心。
实话说,直到现在,我仍是父亲的骄傲,而且在村上,乡亲们还经常以我为榜样教育娃子:要好好学习,将来走出大山,走向繁华的大都市。然而,怎么也没想到,这反而也恰恰成了父亲羡慕别人的痛点。因为我不仅走出了大山,而且这一走就离家三千多里,又忙于工作生活,一年到头难得回去看望父母。早前,我曾把父母接到南方,但父亲住不惯,来过两次,再也不肯来了。
前思后想,我暗自猜度,年迈的父亲如今时常饮酒,或许与此有关,这虽然难以断言,但至少可以肯定:父亲岁数越来越大了,没有儿孙绕膝陪伴,他的内心越发孤寂了。
时隔不久,去北方出差,我执意绕路回去看看。那晚,父亲很开心,要我陪他喝两盅。碰杯间,我劝父亲少喝,莫伤身体,父亲也劝我,工作上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后来,父亲又老调常谈聊起我小时候如何顽劣,还如数家珍地抖落我儿时的那些糗事儿。
我和父亲尽兴地聊着喝着,不知不觉中,我俩都喝得有些多了,父亲突然微微仰起头,说:“俺这身子骨,不知道还能熬上几年,从你上次回来,咱父子有 11 个月 21 天没见面咧,往后的日子呀,咱们父子不知道还有几面缘哟,估摸着,掰着手指数得清……”
父亲嗓门不大,声调不高,却重重地击碎了我的心房,我顿时泪流满面了,却又无言以对了。曾经,放长假时,我总想带妻儿去旅游,却很少想过赶回去陪父亲;曾经,该休年假了,总觉得工作重要,于是主动放弃了,也很少想到回老家,看望体质每况愈下的老父亲;曾经,电话里,我只是关注父母缺不缺钱花,却很少关心父母过得究竟如何?还有没有扰心的事儿……
返回路上,我反思着,自责着,也认真筹划着,何时再回去,陪老父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