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行仍处调整期

  在2017年资产结构明显改善、盈利结构出现优化的基础上,交通银行仍有一些亟待完善之处,如净息差在可比同业中处于较低水平,不良贷款仍有一定的偏离度,拨备还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等。

  3月29日,交通银行发布2017年年报,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702.23亿元,同比增长4.5%,2017年以来盈利逐季提升,四季度单季增速达8%,主要是因为中间业务收入高增长及所得税大幅减少。

  2017年,交通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960.11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净利息收入受息差拖累同比下降5.6%;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大幅增长10.2%,四季度单季同比增长25.9%。主要受益于银行卡与资管业务的高增长,两者合计占比提升5.8个百分点至70.8%,是交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增长的“双引擎”。

  数据显示,交通银行2017年实现拨备前利润1147亿元,同比下降1.4%,但六大事业部利润中心(托管、信用卡、市场、资管、票据、贵金属)拨备前利润依旧保持高增长,同比增长14.88%,较上半年提升1.11个百分点,对利润贡献度日益凸显。

  资产结构大调整

  截至2017年年末,交通银行资产总额突破9万亿元,较年初平稳扩增7.56%,环比三季度末余额增长1.15%,整体增速较2016年的17.44%和2017年一季度至三季度的10.43%有所放缓。贷款总额同比增长8.6%,贷款净额在总资产中的占比提升0.47个百分点至48.18%。其中,零售贷款增幅较高,达到18.86%,占贷款的比例较年初上升2.72个百分点至31.63%,表明交行规模增速稳中趋缓,信贷结构呈现积极改善态势。

  在对公贷款投向上,交通银行主动调整由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等高风险暴露领域转向政府提倡的水利公共设施领域;同业资产和证券投资资产的增幅分别为9.32%、8.96%,均保持稳健发展趋势。在负债端,交行存款和同业负债较2017年年初均增长4.27%,在负债中的占比为58.96%、15.64%,分别下降1.89个百分点0.5个百分点;其中,存款的67.94%来自企业存款,活期化率为50.67%,同比减少1.1个百分点。与资产端的表现相比,交通银行负债端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除了对公贷款结构有所改善外,交通银行在资产端逐渐向零售贷款倾斜,信用卡贷款高速增长,同业负债有所压缩。截至2017年年末,交通银行贷款总额较9月末增长约434亿元,其中,个人贷款新增431亿元,占比提升0.66个百分点至31.63%,信贷资源加速向个人贷款倾斜;信用卡贷款规模持续高增长,全年新增911亿元至3990亿元,占个贷的比重提升至28.3%。

  与此同时,交通银行同业资产小幅压缩,增配低风险的政府债。2017年年末的同业资产较9月末小幅压缩11亿元,占比下降0.11个百分点至8.66%;应收款项类投资减少95亿元,投资类资产大幅增配政府债和央票(较2016年年末新增1740亿元)以及基金投资(较2016年年末新增665亿元),减配企业债和理财产品。

  2017年,交通银行活期存款保持正增长,同业负债呈现净减少趋势。截至2017年年末,存款规模为4.93万亿元,较9月末增加635亿元,占总负债的比重提升0.13个百分点至58.96%,其中,活期存款余额为2.5万亿元,较9月末小幅增加90亿元。同业负债较9月末净减少151亿元。根据Wind测算,2017年年末,交通银行未到期同业存单规模减少87亿元,“同业存单+同业负债”整体占比下降0.5个百分点至22.8%,负债结构有所优化。

  拆分来看,交通银行2017年利息净收入同比降低5.56%,公司净利差和净息差分别为1.44%和1.58%,较上年分别下降31BP和30BP。根据年报数据,四季度净息差环比三季度上升1BP,全年息差逐季走高,带动利息净收入三个季度环比提升。

  除了净息差企稳回升外,交通银行存贷利差首度走阔也值得重视。2017年全年息差为1.58%,较上半年提升1BP,四季度单季为1.59%,连续两个季度环比提升,盈利能力持续增强。其中,贷款全年收益率较上半年大幅提升8BP,主要是对公贷款收益率提升8BP。

  在行业竞争压力不断加剧的情况下,交通银行存款的综合成本率仅较上半年提升4BP,存贷利差自2012年以来首度走阔。2018年的贷款收益率有望继续提升,同业市场利率波动趋于稳定以及息差管理力度加大等积极因素或将逐步体现,交通银行的净息差水平有望继续回升。

  受益于银行卡、资产托管等业务的快速发展,交通银行非息收入增长提速明显。2017年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405.51亿元,同比增长10.21%,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提升1.64个百分点至20.69%,主要来自于个人金融业务手续费及佣金(同比增长19.59%)、银行卡类手续费(同比增长34.83%)的增长,盈利结构进一步优化。2017年,交通银行成本收入比为31.85%,同比小幅提升0.95个百分点,主要源于人员成本提高了7.3%。公司拨备计提节奏有所放缓,信贷成本率为0.67%,同比下降0.02个百分点。

  从分部业务来看,交通银行2017年零售业务贡献度显著提升,利润总额占比由2016年的22.2%提升至30.5%,对公和资金业务营收有所收窄,利润总额占比分别下降8.3个百分点和0.6个百分点。

  资产质量有所改善

  2017年,交通银行资产质量延续改善之势,认定标准趋严,逾期贷款余额与占比实现“双降”。截至2017年年末,交通银行不良率为1.50%,较年初下降2BP,较9月末下降1BP;不良贷款余额为669亿元,较9月末仅增加不到1亿元,加回核销不良生成率较2016年下降0.15个百分点至0.62%,不良生成压力明显放缓。

  从主要资产质量指标来看,交通银行2017年逾期贷款和逾期90天以上贷款余额较6月末分别净减少约34亿元和65亿元,较年初分别减少94亿元和105亿元,占比分别为2.22%与1.71%,分别下降0.42个百分点和0.18个百分点;先行指标关注类贷款占比为2.9%,同比下降0.12个百分点。

  根据平安证券的测算,交通银行2017年加回核销的不良生成率为0.56%,较上年下降14BP,在业内维持较低水平。逾期90天以上贷款和不良的比例为114%,同比下降25个百分点,较上半年末下降11.5个百分点。贷款偏离度同比已显著改善,表明公司2017年对不良贷款的认定逐步趋严。

  2017年,交通银行资产质量显著改善的另一个标志是不良贷款率逐季下降,2017年一季度、2017年上半年、2017年三季度、2017年全年,交通银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52%、1.51%、1.51%、1.50%。不过,东吴证券认为,2017年四季度单季年化不良净生成率为0.74%,环比上升14BP,未来不良压力仍有待观察。

  在资产质量持续改善的情况下,交通银行继续加大计提力度,2017年全年多计提12.6亿元,四季度单季环比多计提26亿元;拨备覆盖率提升至153.08%,同比增加2.58个百分点,环比增加2.02个百分点;拨贷比为2.3%,环比微升1BP,存量拨备对不良的覆盖能力增强,进一步加强了风险抵御能力,且未来计提压力有所减轻。

  值得关注的是,在各类风险因素相互交织、金融强监管趋势下,交通银行在2017年全年未发生重大风险事件和大案要案,稳健经营的红利尤为凸显。特别是在推进国际化发展的过程中,交通银行合规和反洗钱工作得到各东道国监管机构的认可,多家境外机构的监管评级继续保持当地中资银行中的最好水平。

  总体来看,2017年,交通银行收入和利润增速逐季提升,手续费净收入高增长,净息差环比改善,加上不良生成速度放缓,资产质量明显好转,拨备小幅提升,显示交通银行整体经营趋于稳健。在经济企稳向好的宏观环境下,交通银行资产质量改善的持续性逐渐增强,而息差回升有望促进业绩的持续改善。

  当然,在2017年资产规模稳健增长、结构积极改善、中间业务收入增长略超预期、盈利结构出现优化的基础上,交通银行仍有一些亟待完善之处,如公司息差处于可比同业较低水平,资产质量压力略有缓解但仍有一定程度的偏离度,拨备目前还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等。

  2017年,交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4.0%,同比减少2BP,环比增加2BP,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环比上升为10.79%,在监管要求的范围内。截至四季度末,交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0.79%、10.86%、14%,环比分别上升3BP、2BP、2BP;另一方面,交通银行2017年风险加权资产同比增加9.4%,环比增加1.8%。

  作为综合化经营的典范,一直以来,交通银行将综合化经营作为长期战略,2017年,综合经营版图进一步扩张,金融科技也在加码。在综合化经营方面,交行旗下子公司交银国际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成为首家在港上市的中资银行系券商。成功筹建交银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为综合化经营再添利器。作为国家批准成立的首批五家试点金融租赁公司之一,交银租赁各项核心业务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2017年,交通银行控股子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41.94亿元,同比增长14.87%,占集团净利润的比重同比上升0.54个百分点至5.97%;资产总额较年初增长24.34%,占集团资产总额的比重同比提升0.48个百分点至3.51%。同时,交通银行还积极加码金融科技,截至2017年年末,手机银行注册客户数同比增长21.73%,预计未来线上线下一体化协同服务和集团公司多领域布局优势将为公司带来新的盈利增长点。

  收益和不良改善有待观察

  综合来看,交通银行2017年年报亮点主要表现为息差环比回升1BP来之不易,存款占比较三季度提升11BP至61%,净手续费同比增长10%比较亮眼,银行卡和理财是主要的增长点;但中泰证券认为交通银行2017年年报也有一些不足,虽然资产质量有所改善,但未来不良压力仍有待观察;拨备前利润增速较弱,为-1.4%,盈利能力略显不足。

  从全年来看,交通银行营业收入增速逐渐回升。2017年一季度、2017年上半年、2017年前三季度、2017年全年,交通银行营业收入、拨备前利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5.1%、-3%、-2.6%、-1.4%,0.8%、-2.2%、-1.3%、-1.4%,1.4%、3.5%、3.5%、4.5%。

  把业绩增长拆分可知,交通银行息差负向贡献减弱,非息正向贡献增强。正向贡献因子为规模、非息、成本、税收,其中,规模对业绩的绝对贡献程度最大,非息和税收的边际贡献程度进一步增强。负向贡献因子为息差、拨备。息差负向贡献力度减弱2.13个百分点,环比上升;拨备加大计提力度,负向贡献程度增强1.05个百分点至-1.93%。

  不过,交通银行2017年年报显示其盈利稳定,估值折价明显,未来或许能带来稳健的收益。

  数据显示,交通银行2017年日均净息差环比上升1BP。息差稳中有升带动净利息收入环比增长1.2%,生息资产环比增长0.7%。单季年化净息差为1.5%,环比微升1BP。其中,资产端收益率或受益于资产结构的调整,主要表现为贷款占比提升、较低收益的同业资产压降,环比上升7BP;负债端或受流动性偏紧的影响有所承压,环比上行6BP。此外,根据交通银行财报公布的单季日均净息差数据,剔除代理客户理财产品后净息差环比微升1BP。

  从资产结构的角度进行分析,交通银行生息资产规模环比增速出现反弹,四季度环比增长0.7%,三季度环比增速仅为0.1%,同比增长7.2%。四季度末,交通银行贷款和债券投资占比环比上升15BP、33BP,同业占比下降至9%。

  资产结构的调整首先体现在信贷规模向个贷的倾斜,从四季度新增贷款结构来看,新增个贷占比为63.2%,相比半年度上升23.2%。住房按揭仍是主要的贷款投向,信用卡贷款占比有较大的提升,此外,利率较高的消费经营贷也有所提高。其次,对公贷款投向基建和服务类领域较多,如租赁服务、水利占新增贷款比例分别提升至15个百分点和17个百分点,过剩及风险较高的行业贷款规模逐渐压降。第三,债券规模环比增加1.8%,主要是持有政府债及央行票据增多。从应收款项类投资结构来看,信托及资管计划、理财持续压降。

  从负债结构来看,2017年,交通银行活期存款比例有所提升,个人存款比例有所下降。在核心负债方面,从期限上看,活期存款占比相对稳定,较半年度提升0.8个百分点至50.7%;客户结构方面仍以对公存款为主。

  从非息收入来看,交通银行2017年净非息收入全年同比增长10.95%,净手续费和净其他非息收入均实现同比增长。净手续费增速靓丽,全年同比增长10.2%,手续费收入对拨备前利润的贡献提升0.56个百分点至38.4%。其中,银行卡和理财业务是主要的增长点,同比分别增长31.7%和19.6%;不过,代理服务手续费收入下降较快,同比下降30.6%。净其他非息收入全年同比增长48%,主要是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收益增多所致。

  数据显示,交通银行2017年成本收入比略有上升。四季度单季年化成本收入比为36.71%,同比上升2.2个百分点。全年业务及管理费同比增长3.4%,其中,员工费用同比增长7.3%,主要是基本养老保险及实业保险费增加所致。

  本刊记者 杨练/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