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望着中国军团离场的背影,伴随着韩国天团 EXO 动感的歌声,奥运圣火在平昌熄灭了,这是一个令人伤感的瞬间,也是令人振奋的时刻,因为冬奥会从这一刻开始,进入了北京时间。
在平昌,人们记住了武大靖摘金的荣耀时刻,也见证了那些冰雪小将的成长。17 岁的李靳宇、 20 岁的高亭宇震惊世人,15 岁的张可欣豪言“ 2022 年我就是想拿金牌”,这展现了少年们抓住机遇、奋勇争先的决心与豪情。中国军团在 10 个小项中首获参赛资格,填补了中国冰雪运动的空白;放眼国内,冰场雪场遍地开花、走进校园的冰雪运动方兴未艾,为中国冰雪运动的蓬勃发展厚植根基,燃起了一把“白色火焰”。畅想 2022 年的北京,我们距离体育强国的目标会再近一步,到那时,在“三亿人上冰雪”的号召下,更多人将投身到冰雪运动中,这也会带动更多人爱上运动,健康生活。到那时,我们的张可欣、高亭宇将更加游刃有余,年轻的中国冰球队也在摩拳擦掌。刷新中国队在冬奥会上的最好成绩,我并不怀疑。
在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精彩的 8 分钟文艺表演,象征第 24 届北京冬奥会的 24 名轮滑演员和 24 个带透明发光屏幕的智能机器人来到舞台,借助先进科技实现的影像变幻,给全世界观众带来了一场融合科技与文化的视听享受。这一幕让我想起了多年前看到的好莱坞科幻电影《创 · 战纪》,那时我曾感叹,这样令人目眩神迷的科技终究只能存在于科学幻想里吧。没想到,就在今天,来自中国的团队将之运用到了现实。在 2022 年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上,又会有怎样震撼的图景出现在人们眼前,这令我望眼欲穿。
中国的崛起引来世界惊叹,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也在不断提升。四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作为过来人,作为大国公民,我们当以一种更加从容和自信的姿态,迎接奥运会的再次降临。
还记得 2001 年申奥成功的夏天,举国欢腾,这不只是获得了一次体育赛事的举办权,申奥成功的背后是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也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崛起的认可。 2008 年,世界聚焦北京,北京以一份完美的答卷展示给世人; 2022 年,我毫不怀疑北京将再次交出一份无与伦比的成绩。
四年后的北京会是什么样呢?我们一起去见证。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