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家庭作业现状与对策研究

  • 来源:素质教育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8-06-15 13:58

【摘要】家庭作业是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作业要求,课外独立完成的一项学习任务,是学生巩固学习成果、扩大学习效益重要工具。在当前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有效的家庭作业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力的提高、对掌握知识、综合实践以及考试评价等方面的成效有着积极的影响。可见,家庭作业在教育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实际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不重视家庭作业。本文就根据小学教学实际,反映出小学生家庭作业的现状,并进一步挖掘其形成的原因,还根据小学生家庭作业现状提出一些对策。

【关键词】小学生;家庭作业;现状;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5-4197(2018)04-0011-01

一、问题的提出

家庭作业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巩固所学知识,寻求未知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过程。然而许多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比较随意,不大考虑科学性与合理性。致使学生的作业有的只是教材中的练习题或教材配套的练习册;有的却“千篇一律”,无论是内容、数量、还是形式都缺乏改变,无法激起学生的兴奋点;有的作业“一刀切”,没有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而定”,这样一来,大量的“繁、难、杂”的作业成了学生沉重的负担,使得学生不厌其烦地做着抄、写、背等重复劳动,在行为和思维方式上完全服从教师的指挥,毫无个性和创造力。种种原因致使学生的作业兴趣不浓,热情不高。重视家庭作业的内容、形式以及评价方式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了。

科学合理的家庭作业才能给小学生留一些空白,给他们提供自主探索,表现个人才华的机会,在实践活动中,小学生才可以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科学合理地家庭作业才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适应新课改“以人为本”思想。只有减少过多的书面作业,才能加进实践性、多样性家庭作业的内容,开展布置作业小学生实践性、多样性家庭作业的内容,将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扩展学生学习的空间,使课内课外相互沟通,家庭作业才显得有意义。

二、家庭作业布置策略

(一)家庭作业要体现社会实践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修订版《大纲》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优化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拓宽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因此,经常设计社会实践性的作业是适应时代的需要,符合大纲的要求。当然,学生的各种实践,看重的并不是结果,而是学生参与的过程和从中悟到的创新学习的原理和科学的精神,以及学习的方法。这不也正是我们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需要的吗?

小学生对“新鲜,有趣而且与自己生活实际联系较紧”的事物兴趣,小学生课余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家庭作业仅仅是课余生活的一部分,应该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建立联系,充分体现实践性的特点。给学生留一些空白,给他们提供自主探索,表现个人才华的机会,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亲自动手,亲身经历整个过程,制定解决问题的对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倡布置活动性、实践性家庭作业,将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又能享受到快乐,就能最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家庭作业就更有意义。

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要与家长密切联系。家长应在物质、精神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遇到难题时,家长应指导帮助他们。使学生既完成作业又丰富了课外生活,既学到更多的知识,又可以补充课内知识的不足,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作为家长也应理解配合老师的行为,以达到思想上的共识。

(二)家庭作业要注重形式多样性,激活学生的想象力。

一方面,小学生爱幻想,富有挑战性,因而他们往往反感机械单一的作业,产生消极应对情绪,如此以来对学习注意的时间会越来越短,这就要求家庭作业题型灵活多样,具有挑战性,以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满足他们浓郁的好奇心。同时也要求家庭作业的答案自主灵活,具有多元性,使学生个性得以充分的张扬。 另一方面,传统的作业形式单一枯燥,读写训练量大,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感,且不能有效、全面地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所以,作业的形式应不拘一格,灵活务实地处理学与练的关系,力避单调重复,形式上以多样化的题型、多角度的考察,与听、说、读、写、演、画等训练形式全面结合起来,各项并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多样的作业形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生活中发展,还能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 。

在家庭作业内容上,要求过于简单的,学生容易掌握的,不必再留,同类作业切忌重复,并要加强布置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作业,避免布置单一枯燥的作业,注意作业的综合化,注意作业的启发性和思考性。现代教学以人的发展为最高准则,呼唤学习者主体性的张扬,积极性、创造性能量的释放。“自主”应当成为小学生家庭作业设计的重要原则。

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延伸,它的优化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由支配,发展他们的个性。让学生深深懂得,家庭作业架设了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和培养能力间的桥梁。家庭作业重在质量,而不在数量。在布置作业选题时应注重“少而精”,并适当加深题目难度,一定要丰富作业形式,寓教于乐。

(三)家庭作业要突出层次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由于接受能力有差异,所以掌握知识的快慢也就不一样。因此在布置家庭作业时,老师要精心选择有利于加深对课堂所学内容理解的作业,如在布置预习课文的作业时,教师根据新课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出定量的概要题、细微题及基础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带着任务主动自学课文,探索方法,尝试生疑,在此基础上自行独立判断自己量化项目的掌握情况。

教师要群策群力,共同搞好教学工作。一方面,把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水平把握清楚,另一方面,把家庭作业的内容、形式搞活,使之符合每一位小学生的实际,使家庭作业不是学生的负担,而是在愉快地完成同时,又能收获自己的自信心。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