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开展中学生德育工作
- 来源:素质教育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8-06-15 13:58
【摘要】德育对中学生思想觉悟、政治立场、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培养起巨大作用,它是塑造中学生灵魂的系统工程。本文从中学生德育工作的必要性出发,就学校应如何抓好中学生德育工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思想教育 德育网络 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5-4197(2018)04-0014-01
中国教育的全新时期给我们的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我们肩负的担子愈来愈重。我认为很有必要对此进行分析,以便找到良策,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从而培养适合新世纪的高素质人才。针对中学德育目标的实现,我有以下一些认识和思考:
一、加强德育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首先,德育是阶级社会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在我国,现阶段中学德育就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定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如果德育没有独立地位,那么,智商以外的大量问题就难以解决,学生在思想上、心理上就可能出现问题,甚至在政治方向上发生错误,毕业后就不能适应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互相联系、互相促进,而德育起主导和方向性的作用。
其次,从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上看:他们正处于青春期,生理上逐渐成熟,心理上向成人过渡,一部分学生闭锁心理、抵触心理较强。中学生的这一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学校必须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指导工作,决定了中学生德育必须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以帮助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过程中的中学生端正政治方向,提高思想认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品质。
再次,从社会环境素质来看:目前中学生的心理、思想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冲击,商品经济发展的冲击,各种思潮和现象的冲击……有些冲击了传统中正确的、应继承发扬的思想观念,结果带来了错误的思想和不健康的心理,对中学生有很大的腐蚀作用。这种社会环境决定了青年学生思想的复杂性,也决定了中学生阶段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中学生德育只能加强不能放松,更不能缺少,也无法代替。放松德育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大失误,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二、新形势下做好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1.认清新形势下的德育教育。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而人才和劳动者的素质,最主要的就是思想政治素质,也就是德育素质。所以,对中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教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夯实他们的德育基础至关重要。
2.德育教育中出现的新情况。当今教育已由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从教育对象来看,当今的中学生思维活跃,理想、信念不稳定,容易走极端。即使是高智商的人才,如果思想品德恶劣,到社会上仍会是一大祸害,所以,我们培养的人才必须是有强烈爱国热情的有品质、有才能的人,是具有各方面良好素质的人。
三、如何做好中学生德育教育工作
1.建立健全学校德育网络。学校的德育工作并不是死记硬背一些条例,也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有人、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要教育,离开一定的机构不行。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和性格心理素质教育要遵循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要根据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以《德育纲要》为指导,通过思想政治课、各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共青团、少先队、学会生、劳动与社会实践活动、课外活动、校外教育、家庭和社会教育等途径,建立学校德育的网络机制,使德育工作落到实处。校外、家庭、社会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延伸和补充,应纳入德育工作的议事日程。德育工作只有形成以上的教育网络,才不至于流于形式、偏于空洞,才能落到实处。
2.了解德育教育的基本内容。(1)德育教育包括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常识的教育,五爱教育、爱国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道德教育,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教育;公民道德、社会公德教育,热爱集体、维护集体利益的教育,初步的职业道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与纪律教育。(2)《中学德育大纲》反映了党和国家对中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依据。(3)《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国家对中学生日常行为的规范性要求。只有深刻领会学校有关德育工作的文献精神,通晓中学生德育工作的内容,才能有效地进行德育工作。
3.寓教于乐,把德育工作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学校的德育工作并不是空洞的口号,也不是一般性的口号,是通过丰富的活动,做到活动育人、环境育人,营造育人氛围,寓思想教育于其中,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达到预定的教育目标。
四、加强学校、社会、家庭三方联合教育
广义的德育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为了更好的抓好学生德育工作,必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使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教育相互配合、促进。例如学校可与当地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驻地部队等单位保持联系,建立各类校外德育基地。另外,可开办家长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设立家长信箱,逐步形成良好的家庭、学校联系反馈机制。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促使家长提高自身素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并主动协同学校搞好学生的德育工作。
总之,中学生的德育工作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的紧密配合。通过加强对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出发,通过规范学生的德育考核、充分发挥课堂德育主渠道作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学校、社会、家庭三方联合教育等措施,全方位的抓好学生的德育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