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编织山路

  • 来源:中国旅游
  • 关键字:疫症,回歸,保護
  • 发布时间:2020-06-02 11:31

  每次推介本地郊野公園,內心總是糾結:一方面香港山林美麗如斯,自然希望更多朋友認識;另一方面,又怕報道後,會招惹一班「牛鬼蛇神」,這些人不知珍惜,大聲喧鬧、隨處拋棄垃圾自不多說,更氣人的是抽煙!抽完又亂扔煙頭!扔完又不捻熄煙蒂!這已經不止是「無品」,而是「無腦」了!近日疫症爆發,大家紛紛登高避疫,人一多,害群之馬也多,於是乎,針山燒完又到鹿巢山大火,看着本來翠綠的山頭化為焦土,實在心如刀割。

  思緒至此,不免灰心,想着不如請主編撤回麥徑這個主題,老子不幹了——這當然只是氣話。事實上,遠足界普遍認為,再艱難也好,還是得讓更多人瞭解和認同本地山林。之所以有這個結論,一則出於現實考慮:如果公眾對環境議題不關心,不說燒山不燒山,推土機老早就殺進郊野公園了。此外,山從來不屬於誰,人來人去,皆應有的權利,我喜歡清幽,所以請大家不要上山了,這種說法不現實,也橫蠻,畢竟,人們不能單憑一己之私獨佔山林。

  既然如此,只能回歸最老套卻又最踏實的套路:着手公民教育了。此處想強調一點,所謂公民教育,不止針對惡意破壞山林的人,同時也面向普通人。我們常言「愛護」,然而這個字詞的涵義是甚麼呢?自己垃圾自己帶走?不要隨意餵飼野生動物?以上皆是,但未免過於基本了。在今次採訪過程中,我碰見很多有心人,他們或自發清潔山林、或舉行山徑維修課程、或修復郊野遺址??若然真的有心保護一件事物,我們應該採取更積極和實在的行動。

  回想起來,麥理浩徑本身,正是前港督麥理浩及其夫人,以及遠足界一班前輩向我們作出的示範:以愛護之心,編織出令香港人引以為傲的「夢想之路」。寄望我們每人多走一步,讓未來的孩子,也可以享受香港的山林。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