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如何抗疫?

  • 来源:中国旅游
  • 关键字:時光機,宋朝,宋人
  • 发布时间:2021-09-18 18:56

  假設我們搭乘時光機,「啾」的一聲回到宋朝,回到正月初一凌晨,站在隨便哪一戶平民百姓家門前,將會看到如下鏡頭:我們會看到一個男人,也就是這戶人家的男主人,早早起牀,來到門外,貼門神,貼春聯,然後用一把鐵鏟在門口空地上刨坑,往坑裡埋一些東西,一邊埋,一邊嘟嘟囔囔唸咒語。

  舊曆春節,貼門神,貼春聯,這些習俗現在也有。但是宋朝的春聯有一個特點,橫批跟今天不一樣。那時這四個字大有講究,與瘟疫有關。

  瘟疫是上天賜下的懲罰

  宋朝人不明白瘟疫是病菌或病毒引起的,每一場瘟疫降臨,他們都覺得奇怪:氣候沒有突變,食物沒有短缺,怎麼就無緣無故病倒了呢?一個人病倒以後,那些跟他接觸的人怎麼也會無緣無故出現同樣的症狀呢?先是一家人病倒,然後一村人病倒,然後更多的人病倒,成千上萬的人迅速死去,再高明的大夫都說不出其中道理,甚至也無力醫治。過一段時間,瘟疫又會無緣無故地消失不見。再過幾年或者幾十年,又一場瘟疫突然降臨,無緣無故,無聲無息,再次帶走無數生命……

  瘟疫如此可怕,威力如此巨大,像地震,像海嘯,像突如其來的蝗災,卻又比地震、海嘯、蝗災更神秘,世人認為它一定是上天對人間施行的懲罰。所以,宋朝人將瘟疫稱為「天行症」。而在大門口貼上「順天行化」四個字,則表示對上天的畏懼和服從,意思是告訴上天:我們服了,求您老人家高抬貴手。

  貼過「順天行化」,這位宋朝男子還要刨坑埋東西。他埋的是三樣東西:蛇、豆子、雞蛋。不過,那蛇是用麵團做的假蛇,豆子是煮熟的豆子,雞蛋也是煮熟的雞蛋。他一邊埋,一邊唸誦:「蛇行則疫行,豆生則疫行,雞子生則疫行。」等到假蛇爬出來那一天,等到熟豆會發芽那一天,等到熟雞蛋孵出小雞那一天,就讓瘟疫降臨好了。

  假蛇會爬嗎?不會。熟豆會發芽嗎?不會。熟雞蛋能孵出小雞來嗎?不會。當這些不可能發生的現象都發生,瘟疫才會降臨,意思就是瘟疫永遠都不會降臨。宋朝人試圖用這種好玩的習俗來打敗瘟疫,他們的習俗當中暗藏着巫術,而他們的巫術當中其實暗藏着對瘟疫的束手無策和聽天由命。

  當瘟疫真的來了,宋朝人只會聽天由命嗎?也不是。

  逃疫快,好世界?

  首先,大部分人都會逃,逃離傳染源,逃離瘟疫的爆發地,希望自己和家人盡量不被傳染。《宋史•孝義列傳》裡面有一個例子,說的是杭州鬧瘟疫,有一戶姓范的人家,父母兄弟七人染病而死,親戚和鄰居都很害怕,長達一個月不敢收屍;還有一戶姓危的人家,八口人被傳染,其中兩人死去,同鄉親鄰見狀,紛紛逃進深山。

  瘟疫一來,疫區百姓外逃,在宋朝叫做「逃疫」。逃疫是消極的法子,極有可能將瘟疫傳播得更遠,讓更多的人被感染。有些宋朝官員認識到逃疫的風險,會採用積極的手段來降低風險。

  《宋史•富弼列傳》有寫,宰相富弼早年在河北當官,因為黃河決口,幾萬百姓死於洪水,屍體來不及掩埋,引發一場瘟疫。富弼急忙徵集工匠和民夫,在地勢較高的曠野上搭建了十萬間窩棚,將逃疫的難民安置其中,免得瘟疫四散傳播。然後呢?他又派出差役掩埋屍體,還拿出官倉裡的糧食,給難民提供飲食。

  富弼說:「前此救災者皆聚民城郭中,為粥食之,蒸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數日,不得粥而仆,名為救之,而實殺之。」他的前任官員救災,讓難民進城領粥,幾十萬人聚在一處,為瘟疫傳播提供了好機會,許多逃疫者為了領粥,粥沒領到,卻發病而死,像這樣愚蠢的做法,名義上救人,實際上害人。

  比富弼稍晚的官員曾鞏是著名散文家,名列「唐宋八大家」,他在江西做官時,也遇到過一場大瘟疫。曾鞏沒有像富弼一樣搭建棚屋,他讓人「來食息官舍,資其食飲衣衾之具,分醫視診」,將官府的房子騰出來,讓逃疫者住進去,由官府供應飲食和衣被,並派醫生前去診療。他的做法其實與今天有些相像,瞭解這輪新冠病毒疫情的朋友想必知道,武漢疫情最為嚴重,醫院牀位遠遠不夠,官方徵用了黨校、禮堂、大學宿舍等公用建築,當做疑似感染者和輕症患者的臨時隔離所,用古人的說法,這就是「食息官舍」。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