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兄弟聽音樂

  • 来源:中国旅游
  • 关键字:音樂,情懷,高雅
  • 发布时间:2021-09-18 19:03

  我喜歡聽音樂。當不能隨意遠行時,閒下來聽聽優美的音樂,也能感到舒懷,進入陶醉之境。所以說,愛樂的人不會悶。

  我的弟弟Ivan更是深度愛樂者,而且是宣揚古典音樂的熱心人。最近兩兄弟都變成宅男,隔空交流頻率增加,常談話題還是音樂。

  哥倆對談興味如交響樂

  我們有同感,推廣高雅音樂有實質意義。

  一哥說:聽高雅音樂才能經歷由欣賞融入情思的過程,化為心靈感應的情懷。

  Ivan說:音樂無國界,但國人的音樂文化認知不高,普遍對西方音樂較陌生,喜歡聽的多是簡單的流行音樂作品,很少人進入雅樂的層次。

  西方文化比較重視美育和音樂教育。平民百姓也知道,300年前音樂是王公貴族的奢侈品,如今我們平民擁有了,不能不珍惜。西方人一般從小被父母帶去參加教堂禮拜,就要唱聖詩,所以多數人是張口能唱,少有五音不全的。

  一哥說:200年前(1820年代),小提琴鬼才帕格尼尼在英國巡迴演出。倫敦街頭正籠罩在黑死病的陰影中,平民為了能一睹「鬼才」的琴技,對劇院提高票價的行為發起暴動,無視病魔的恐怖。可見,西方窮人也很重視精神享受,這與我們文化裡的認知截然不同。

  Ivan說:我喜歡的西洋音樂依次由巴洛克起,接着是古典主義,然後再到浪漫主義。古典主義至少保持了神聖的情懷,不像浪漫主義,夾雜了階級鬥爭。浪漫主義時代的階級鬥爭是新興的資產階級鬥封建王朝,跟後來的無產階級鬥資產階級一樣,用仇恨和憤怒來抒情,腎上腺素沒有少分泌的。

  一哥說:聽音樂要減低腎上腺素才好,我不會被裹挾到浪漫主義的激烈情緒中去。巴洛克的音樂家,創作是為了取悅別人,包括取悅神。可是浪漫主義作曲家,主要為了取悅自己,哪管他人瓦上霜?不過如果遇到同時也取悅了我的作品,我也會喜歡。

  I v a n說:在400多年的古典音樂史,好聽的音樂以巴洛克時代跨度最長,從1600年到1750年,所以最豐富;古典主義50年,包括莫札特和海頓。好聽的都佔了200年了,剩餘的好聽與不好聽各據一半,所以我不會花太多時間,能用心聽前半部分就好。

  一哥說:貝多芬是騎在人頭馬上的騎士,前面是古典主義,後面是浪漫主義,你和我都喜歡。

  望哥哥徹底進入愛樂世界

  Ivan藏有唱片數以千計,幾乎所有經典作曲家的音樂作品都有。這些精神財富他都可以和我分享。他對我說:「挑你喜歡的曲目和錄音,我幫你灌入手機,就可以慢慢聽了。現在即使沒有書也可以上網查詢到很多資料,我分享唱片給你後,基本就不必再花錢了。」

  Ivan對聆聽的音質要求很高,為我所不能企及。他說:「聽音樂要講究品質。古典音樂是交響樂團演奏,幾十把樂器,音域音場寬廣,沒有好的音響效果是很大損失。除了用手機分享和聆聽,我還可以用音質最好的燒錄碟Dub 好你心儀的音樂CD,回去慢慢聽。」

  一般人缺乏常識,Dub碟時都用高速複製,音質肯定不好。因為數碼轉換時,複製速度愈低,品質愈好,能保障資訊完整讀取,所以Ivan必使用低速。

  音樂語言是靠一些樂器演奏的泛音來加重語氣的,就像一篇好文章會用各種詞語去表達感情和加強語氣一樣。音樂不是文字,箇中美妙變化靠的是泛音。泛音豐富的樂器,出來的音場寬廣,音量也大,音色會很漂亮,傳輸得更遠。一把值千萬美元的古琴斯特拉迪瓦里(Stradivari)小提琴,價值連城,就是因為它發出的共鳴聲泛音非常豐富,才能奏出音樂語言中應有的情懷。在精確音響效果的錄音中,再現泛音非常重要。沒有豐富泛音的錄音,你無法分辨演奏家那把小提琴是只值30美金的現代小提琴,還是天價的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中國古人也能認識泛音的重要,所以有「繞樑三日」之說。沒有泛音的樂聲,木木篤篤,哪會有餘音去繞樑呢?

  有些人用幾塊錢的耳機聽,也說是喜歡音樂;而愛樂者動輒花幾千元買耳機,為了追求泛音引出情懷。

  聽我說在用幾百元的耳機,Ivan急了:「如果你想徹底進入古典音樂,一定要講究好的聆聽。我可以給你一副 3,000元的舒爾(Shure)入耳式耳機,再加上藍牙接收器。這樣你就可以隨時隨地欣賞古典音樂了。都是我用過的器材。現在不用上班了,我在家用音響,耳機和藍牙接收器就富裕出來了。我還有其他更好更貴的耳機可以用,不用擔心我會有任何缺失。」

  弟弟的心意我明白,奈何我是既愛畫畫、攝影、寫作⋯⋯也愛音樂的「花心人」,能成為徹底的愛樂者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