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艺术的运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应注意小学数学课堂中语言的表达和质量。从语言教学的概念和数学行为出发,因为小学生年龄低,理解能力不强,考虑到这个原因,以此为出发点,我们运用科学规范,简单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语言。注意小学数学课堂使用语言的简洁,清晰和生动。
关于在数学课堂中使用语言,“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草案) ”有明确的规定:“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小学的数学语言可以在逻辑上进行讨论与质疑“。然而,在实际小学数学课堂中使用语言时,我们仍然发现了许多缺点。特别是在小学数学教师的语言表达和质量方面,要么偏向叙事风格,要么抒情风格,或者重复,不能做到表述恰当。由于数学课堂的语言使用不当,因为这个原因而降低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现象层出不穷。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更加注意课堂教学语言的表达。考虑到小学数学的性质和特点,小学数学教师应从语言教学的概念和数学行为出发。此外,小学数学教师应从小学生时代的特点出发,尽可能使用幽默语言,克服方言的影响,运用标准普通话和简洁有效的语言使小学生在科学规范的语言中去完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小学数学教师应避免教学中使用方言,善于在关键和关键时刻使用精确的教学语言,并加上适当的肢体语言作为辅助,以此来促进学生的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怎样才能正确地运用教学语言,将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最大化地发挥出来呢?
一、简洁明了的课堂教学语言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应简明扼要。从数学的本质来看,数学课堂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而数学思维则强调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性。特别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每一个概念,公式和定理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表达方式。在帮助学生掌握这些概念,公式和定理时,学生必须准确而独特地理解,小学数学教师并辅以指导和帮助,在学生理解这些知识点时,他们应该用教学语言简单明了。否则,小学生将无法很好地完成理解。与此同时,更不利于小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培养数学思维。举个简单的例子。例如,数学应用问题中有两种参考:“添加”和“添加到”。小学数学教师知道虽然它是一字之差,但在表达的意义上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如果小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两个词之间的区别,他们自然会无法做出正确的回答。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使用最简洁明确的语言让小学生了解这两种表述的确切含义。同时,尝试引用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使它们更深入,更好地区分它们。还有很多像这样的教学案例,此处就不一一列举,但必须指出的一点是,正是由于数学教师语言教学语言的简单和清晰,小学生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必要的理解,也不至于对教师甚至是对数学这个学科产生厌烦的情绪,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有针对性的课堂语言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不应该使用太多的专业数学语言教学,这会占用大部分课堂时间,不利于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使他们不能积极完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新的数学课程改革中不允许获得第一手的学习经验。同样,如果数学老师在必要时没有正确使用教学语言,那么当他们遇到思维障碍时,就无法指导学生,这样他们就可以帮助学生完成从感性思维到理性思考的过渡,并且不利于他们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效果。因此,正确使用数学课堂教学语言是为了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自律,合作和探究。在组织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时,特别是在交流学习经历时,数学教师是非常必要的。有针对性的教学语言。比如说在教学《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数学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形,过圆心用直径把大圆等分成四块或者六块,要求学生通过这个数学模型来直观地学会简单分数的加减法。当学生完成合作、探究之后,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对各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交流。当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概括得不全面的时候,数学教师就应该运用教学语言对学科知识、章节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比如说怎样相加正好可以得到圆的一半?如果把不同的区域涂上不同的颜色,各个颜色占总体的几分之几?如果将圆形不等分,提升难度,又怎样算出所占比例等等的问题,这样学生才会获得完整的数学知识,帮助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
三、生动的课堂教学语言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语言要求简洁明了,更多的是从时间的角度出发,并从有针对性的角度针对要求。这两个要求构成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语言中最重要的因素。同时,这两个要求也保证了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时间,教师也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时间与学习效果。与此同时,应该注意的是,对于小学生来说,除了上述两个要求外,还要要求教师具有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语言。因为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方面来看,小学生不具有足够强的注意力,而且在课堂上也比较容易分心。此外,只有学生更积极地进行探索,并辅以老师的指导,学会必要的知识点。才能保证在课堂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从而形成更高的数学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也应注意尽量使用生动的教学语言,以确保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为了保证课堂教学语言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灵活地运用专业术语和口语,也可以自己编口诀,帮助学生更好地专注于课堂,帮助他们更好地记忆和理解。例如,许多学生不记得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差异和联系。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用这样的口诀帮助他们记忆:“长方体、正方体,一棱两面三棱点,六面八点十二棱,棱长形面不一样。长方体、十二棱,相对四条都相等。四条四条四条加,棱长总和现原形;长宽高和再四倍,同样也能现原形。正方体、十二棱,条条棱长都相等。棱长 12倍求棱和,棱和 12分求棱长。”相信学生对于这种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充满兴趣,也很容易就记下来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陈思雨 .小学数学教学语言运用浅析[ J].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5(10): 54.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