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绸之路的繁华遗章
- 来源:海峡旅游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广东,澄海,饶平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0-12-23 21:01
樟林古港,位于广东省潮州、澄海、饶平交界点的东里镇,也曾被称为“樟林村”“樟林埠”“樟林寨”。这个肇始于唐代的海滨渔村因樟树成林而得名。宋代时盐业鼎盛,著名的小江盐场使司便设立于此,专管沿海各地渔盐业课税。明代这里则是个海防重地,扼闽粤水陆交通要冲。属于樟林真正的黄金时代,则开启于清代开放海禁之后。经雍正、乾隆、嘉庆、咸丰四朝,樟林拥有了长达100 余年的全盛时期,号称“百载商埠”,成为明末清初粤东第一大港,也是全国“海上丝绸之路”三个起航港口之一。
“下南洋”的红头船
樟林是“红头船的故乡”。从雍正时期开始,樟林的商人纷纷造船出海,鼎盛时樟林港拥有数十支远航船队,每支船队有红头船不下百余艘,航线则北上杭州、苏州、宁波、上海、青岛、天津、日本,南下雷州、琼州及安南、暹罗、实叻、三宝陇(印尼)、苏门答腊等东南亚诸国,出口的货物有红糖、靛蓝、陶器、瓷器、抽纱、工艺、渔网等;进口的则是大米、豆类、丝绸、布匹、木材、药材及各类洋货、西药等。
《澄海县志》有记载,“每当春秋风信,扬帆捆载而来者,不下千百计。高牙错处,民物滋丰,握算持筹,居奇囤积,为海隅一大都会。”樟林港名扬海内外,据说1885 年英国出版的世界地图已标有“樟林”的名字,英国货物发来中国,只要写上“中国樟林”就能收到。彼时的粤海关在澄海设立了5处税口:樟林口、东陇口、南洋口、卡路口、南关口。广东省每年在澄海征得的税银占全省总金额的五分之一,而樟林口居于这五口之首,可见商贸之兴盛。
除了商贸往来,樟林还是闽南潮汕地区早期移民出国的重要口岸。据史料载,早期下南洋的华侨,大部分都是从樟林港出发的。“自入清之后,各属出洋者,必来樟林赴船”。
在鸦片战争之后,汕头港逐渐取代樟林港,樟林遂渐转为内地埠市,属于樟林的繁华开始消散,慢慢埋入历史的尘烟里。从一个海角渔村到繁华港口,再回复宁静,长达百年的繁荣给这个古港口留下许多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2014 年,樟林村被评定为广东省古村落。2016 年,樟林古港被确定为“广东省十大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汕头市政府也正在申报将樟林古港列入国家海丝遗产点。
“八街六社”的传奇背后
在樟林游走,可以一路走一路吃,猪脚饭、鱼板、豆糕粿、绿豆糕、乌豆沙朥饼……还有万不能错过的炒粿条,商贩当街架设一个大锅,柴火烧旺,猛火爆炒,一大盘几元钱,感觉连物价都是从前的水平。
樟林古港在全盛时期形成“八街六社”的港埠格局,各街有不同的商业功能,比如长发街以绸缎业为主,隔邻是火神庙,每年农历二月中旬游火帝,极为热闹。顺兴街则是日用百货店、当铺、糖行等商业。这些街社共有数百间铺屋,商店和作坊各营其业。
新兴街是樟林古港全盛时期的货栈街,是继“八街六社”再增建三街之后,最终建设且唯一遗存的老街。新兴街建于嘉庆七年(1802 年),距今有200 多年的历史。走入长达200 米的新兴街,第一间便是当年兴建此街的林氏一族的别墅“林园”,别墅的主人因与海盗有来往,在街口被斩首示众,留下了另一段悲欢交织的故事。
新兴街里有54 间两层楼的货栈,这些货栈都还是旧时模样,栈房巨楹厚板,精灰厚墙,可囤积大批货物。栈房前门向着街道,后门连接内港,临内港处设石门、水闸各一个和小码头一处,便于制水和起卸货物。当外港红头船上的货物要运进来时,便改用小船载入,可直达屋后的小码头,再搬进栈房,如此省时省力,货物畅通无阻。
长街幽静,仍有不少居民,在房前用陶盆废碗种着花草,开得活泼喜人,像是这寻常日子的欢悦。老旧的木门上还贴着红色的对联,有些人家的门楣上依然留着当年的商栈名字,时光剥蚀了字体的边缘和颜色。
新兴街口高大的“永定楼”曾是货仓和航标,当年楼上挂着红色的航灯,红头船进入南澳海面即可见到。永定楼正在维修,楼旁的古码头遗址尚存,沿着保存完好的六级贝灰台阶走到水边,就是华侨们当年背井离乡下南洋的出发地了。要么长眠他乡,要么发财返乡,他们的故事里有多少传奇被后人记载了呢?
海港发达的地方,宗教信仰也发达。樟林的庙宇众多,譬如新围天后宫就曾是广东省最大的天后宫,占地约十亩地,以福建泉州的天后宫为蓝本,当时的宰相刘墉为这座海隅神庙题赐“海国安澜”四字巨匾;还有我国古代沿海唯一祭拜风伯的官办神庙风伯庙、供奉“三山国王”的山海雄镇庙、“即南海”观音庙、火神庙等,庙宇的香火仍然旺盛,与港口的兴衰似乎无关。
南盛里和德茂内的建筑语言
在港边游走,复原重建的红头船静静地停泊在岸边,大概再也没有扬帆远航的机会了。而岸边的人家,祖上也许见识过港口的繁华,如今不过平凡度日,一盏单枞茶香,一颗粽球。在有着精美石雕木雕的院落里,偶尔也能听见游客的惊叹。
西塘庭园,建于清嘉庆四年(1799 年),为潮汕第一座“苏州庭园”,其楼台、亭榭、画廊、假山、池塘、曲径尽得苏州园林之精髓。
南盛里,曾是当年远近闻名的豪宅,由下南洋的樟林华侨蓝金生于1900 年筹资修建,1917 年竣工。占地80 多亩,共有大小房屋70 座、房间671 间,具有传统潮汕民居特色,是一个建筑形制为驷马拖车、四点金及普通户形的建筑群,亦是潮汕传统民宅建筑之精华所在。
南盛里有五巷三埕一池,布局疏密有致,值得流连半日,细细观赏里面的石雕、木刻、嵌瓷、泥塑、书法等。其核心是锡庆堂,门楼内外侧的石刻木雕、嵌瓷泥塑都令人惊叹。走进大夫第内,地面上的多彩釉面地板砖花纹繁复细腻,图案各有不同。老屋或仍住人,或废弃,草木旺盛,在幽深的庭院里兀自生长,像是另一种纪念方式。
著名作家秦牧的故居在南盛里的一个小单元,占地面积387.5 平方米,是一座主座四点金带右侧从厝的潮汕传统建筑,由他的父亲从蓝氏后人手中所购买。老屋虽已建成一百多年,却仍保存完好,门壁上的潮式嵌瓷雕栏窗花、青瓦刻石依然精美,现在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而另一组精彩的建筑是“德茂内”,即“德茂的家”,又被称为“起凤陈公祠”,因为这一组建筑的主体为起凤陈公祠。德茂内建于1921 年,由下南洋发家的饶平黄冈人陈德茂的儿子陈欣木及长孙陈燕臣合建。原建筑群占地8 亩,中间的主体建筑是起凤陈公祠,两边对称各有书斋、大夫第(大厝)、花园。后被日寇焚毁了两边的花园、东侧大厝,如今仅存大夫第、哲谋广居、起凤陈公祠和向荣别墅。德茂内如今是“汕头市不可移动文物”,建筑内各处的书法作品都出自名家之手,因此也称为“不可移动的书法展”。其建筑风格中西结合,颇有意趣。德茂内的金漆木雕至今仍熠熠璀璨。哲谋广居书斋里使用了进口花瓷砖与科林斯柱式,门楼上有着西洋的天使与中国的蝙蝠,屋内有具法兰西风情的南洋蓝窗框和百叶窗。四点金的传统潮汕大夫第里有不少欧风元素,比如门框灰塑上有身着束腰百褶裙、戴礼帽、撑洋伞的欧洲贵妇游船图。而近代著名教育家、民主革命家黄炎培夜宿过的向荣别墅里,有一座春晖亭,是中式的飞檐凉亭和希腊科林斯柱式的融合,竟然也有着冲撞的美感。亭子上使君子开得正艳,葡萄硕果累累,工夫茶具一摆,百年的浮尘似乎都在茶香里散去。
在大夫第里,红泥小火炉沸腾,茶香四溢,“来来来,喝茶”,永远的三只小茶杯,滚烫的沸水一浇,轮流着喝,主人客人互相谦让,夜幕低垂,四下静寂,图虫创意。对于潮汕人来说,吃吃喝喝才是永恒的事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