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体育篮球课分层教学方法探索

  • 来源:素质教育
  • 关键字:中职体育,篮球教学,分层教法
  • 发布时间:2020-12-29 16:09

  【摘要】为有效提高中职体育篮球课的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性别、身体素质以及篮球基础水平采用分层教学,来实现因材施教。随着中职教育的深化改革,素质教育全面铺开,对于中职体育教学提出了心得要求,分层教学在中职体育篮球课的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提高学生兴趣,促进教学目标,体现因材施教为目的,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思的体育教学。

  在常规的中职体育教学中,教师通常会以同样的标准要求来组织篮球教学,以便简化教学程序,明确学生最终所要实现的学习成果。但是,这种统一的教学要求与组织程序却很难兼顾所有中职生的运动兴趣,而且一旦学生难以突破任务目标,便会陷入一种消极、抗拒的不良状态,并不利于中职生的长远发展。在新课改下,教育部反复强调以生为本,所以中职篮球教师必须要积极引入分层教学法,根据学生的实际运动需求去落实篮球教学,由此保证篮球训练的科学性与针对性。

  一、设计层次化的篮球训练任务

  学习任务是指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现有水平与潜在发展空间所制定的任务目标,对中职生有直接的推动与引导作用。在中职篮球课上,教师也要认真分析本班学生的篮球运动水平与身体素质情况,结合实际制定层次化的篮球训练任务,以便让中职生客观把握自己的运动能力,明确自己可以实现的成长突破,借此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的好胜心与进取心,为学生取得运动成功做准备。

  就如在“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与行进间运球”技能教学中,笔者便认真观察了本班学生的运动水平,并由此设计了相应的运动任务:篮球运动水平较差的学生需理解与模仿练习双手胸前传接球这一动作规范,并且跟着具体的音乐节奏做出相应的动作规范 ;篮球运动水平一般的学生需要掌握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了解这一篮球作战技术的规范要点,同时初步学习行进间运球的相关技能 ;篮球运动水平较好的学生应该熟练使用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与行进间运球这两个动作要点,能够在具体的篮球训练中使用这两个运动技巧与同伴打配合。这种层次化的篮球运动任务就可以让每个学生积极投身于篮球训练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运动积极性。

  二、组织差异性的篮球训练活动

  必要的篮球训练是优化中职生篮球运动水平的必要之路,但是常规的枯燥、乏味、单一的篮球训练却让学生们承受了繁重的运动压力,而且由于缺乏针对性,导致篮球训练并不能很好地满足中职生的身体健康需求,存在运动伤害这一现实问题。对此,中职篮球教师便要针对学生个体的身体素质水平来确定层次化的篮球训练任务强度,确保各个层次的学生既能得到针对性地篮球训练,切实优化学生的运动感官,减弱学生内心深处的抗拒感与恐慌感。

  就如在“行进间高手投篮”技能教学中,笔者就根据本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运动水平组织了层次化篮球训练。比如,有一部分学生的篮球运动水平与体育素养较好,很快便在笔者的指导下掌握了行进间高手投篮动作,所以笔者便要求这部分学生自由分组,积极参与投篮对抗赛,借助真实的比赛竞技活动感受行进间高手投篮这一动作的应用技巧。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的运动能力水平较低,难以参与对抗比赛,所以笔者便要求这部分学生自由练习,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分析行进间高手投篮这一动作规范的应用技巧。另外,还有少部分学生身体素质较差,无法适应高强度的篮球训练,所以笔者要求他们掌握行进间高手投篮这一动作规范,并不会制定明确的训练量,而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灵活确定训练强度。

  三、完善个性化的培优辅差活动

  在中职篮球课上,有少部分学生会有突出表现,或者是难以完成教师所设计的低层次运动计划,需要在课后接受针对性的运动辅導。对此,中职篮球教师便要积极完善个性化的培优辅差活动,针对学生个体需求制定篮球辅导计划,以便及时解决学生在篮球课上所表现出来的运动不足与缺陷,从而促使中职生在篮球活动中实现长远进步,让越来越多的学生爱上篮球活动。

  就如我们班有几个学生的篮球运动水平很高,而常规的课堂训练难以满足这些学生的运动需求,所以笔者便专门在课后针对这些学生进行了专业篮球训练,根据各个学生的运动优势对其进行针对性地球员位置、职责、技能教学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准确把握自己的运动优势,进一步发挥学生的运动潜能。另外,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无法内化所学技能,那么也可在课后随时与笔者沟通,以便笔者设计出合理的篮球辅导计划。

  四、教学评价体系分层

  教学评价体系主要采用评价目标分层和评价方式分层。目前高职的篮球课堂中,乙组和丙组中的学生,篮球教师主要针对这两组学生的评价目标主要定位在学生参与篮球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甲组的学生,教师对这组学生的评价目标定位主要是学生对篮球技术的提高和比赛的运用以及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评价方式一般说来,针对丙组学生,体育教师可以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打分三种评价方式,通过互评促进学生参与篮球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其成就感。针对乙组,教师则可以采用小组之间互评和教师评价两种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竞争,还能增加学生的凝聚力。针对甲组学生,采用教师评价方式,对于学生的技能提高,组织比赛能力,裁判能力,教师给与更为专业、精准的指导和建议,不断优化甲组学生的篮球专业技能。

  总之,篮球教师要充分认识分层次教学与因材施教重要性,做到密切关注学生特点,尽量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身体素质以及篮球基础和学生个性特征,坚持学生为中心,根据教学大纲,设置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方法、内容等,来培养每一个学生在篮球课上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最终达到篮球课堂的应有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吴波 .中职体育动态分层教学模式探究 [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17(04)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