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将导学案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时,为体现素质教育的本质,教师要巧妙地运用导学案,以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成绩。利用导学案改变学生在传统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方式,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其学习能力与合作能力,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导学案模式是一种新兴的有效的教学模式,老师还需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素质,才能更好地利用这种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我国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高考并不会考到信息技术,所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对信息技术教学还是不够重视,信息技术课经常被要参加高考的学科占用,所以学校对于信息技术老师的要求也不高,十分忽略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机房的管理、学校网络的维修、修电脑等工作都由信息技术老师负责,这就导致高素质信息技术教师的缺失。再者,教学方式也相对单一,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的不重视直接导致信息技术老师的上课态度,教师通常不会去思考怎样授课学生能够接受得更好,上课方式上以教师的灌输式讲解为主。此外,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设备老化也是限制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提高的重要原因。
二、导学案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1 学生由被动变主动,提升学生课堂参与率
信息技术课不作为升学课程,所以部分学生对课程不重视,学习主动性不强。信息技术课中设置导学案,在导学案中通过设置学生感兴趣的任务引导学生,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思考,进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
比如在学习《文本信息的加工》这一课时,在课前给学生提供一些制作精美的电子小报、自我介绍的简历、产品介绍宣传册等,先让学生欣赏资料,进而让学生思考这些资料是如何制作而成,进一步让学生思考有哪些文本加工软件,查找他们的优缺点并填入到导学案中。这样学生就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主动学习学生的学习效率会更高,求知意愿更强烈。并且设置的是探索型问题,学生在查找时可以拓宽学生知识的广度,有兴趣的学生会进一步挖掘知识的深度。通过导学案提前让学生预习查找,还激发了学生对下一节课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课堂参与率。
2 优化导学案过程
导学案教学方案设计的优越性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务必实施创新、优化教学计划,恰当的把握教学重难点。例如,在利用导学案进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教学时,首先,教师应科学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提前进行问题探讨。其次,交流探讨,待学生根据导学案计划初步对问题进行思考后,教师应配合学生进行问题分类,并将问题分别分配到各小组,鼓励小组成员进行探讨,提高学生合作、解答能力。最后,鼓励学生进行练习巩固。为帮助学生有效夯实课堂中所学到关于多媒体应用知识,信息技术教师应在导学案实践中,科学而合理的为学生设计难易相当的习题,供学生自主选择。例如,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制作海报、利用多媒体制作下一章节的教学内容等,使学生在实践中,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效归纳总结。
3 组织合作讨论
自主、合作、探究是导学案的主要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要找准时机,进行合理的切入和引导,让学生自发交流和探讨,既要保证学生能掌握基础知识,也要保证学生能对所学内容有深层次研究和探索。
如在教学Frontpage(网页制作软件)时,为了加深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的参与度,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进行培养。教师可以选择一个学生熟悉的主题,如母亲节、中秋节、校园日等,要求学生依据主题进行网页设计,并组织学生对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合作讨论,如插入文字、图片或表格参数的设置、动态图片的插入等,让学生轮流展示自己的制作成果,并与其他同学交流与互动,从而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4 合作讨论,充分自学
合作讨论是导学案模式下学生学习知识的有效途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他们深入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学案的引导,实现自学学习书本的内容。教师选取合适的时机进行合作讨论,避免过早使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或过晚导致没有充足的时机完成讨论。突出强调合作讨论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彼此分工更加有利于思想的碰撞,有利于新灵感的产生。因此,合理处理教学环节对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期望。
例如,在制作多媒体作品的教学中,此节教学目的使教师引导学习媒体概念,相关格式等概念,了解多媒体的组成。首先通过视频展示让学生观察一个网站案例,明确制作多媒体的复杂性,并通过讨论加深了相关技术性知识。然后让学生分组选取命题制作一个兴趣相关的网页,选取素材,进行整合,分工协作,从而培养学生上机操作能力。
5 知识总结归纳,提高复习质量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结束后,教师还需要利用学案来总结归纳本章的知识点,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彻底掌握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具体的实践操作,进而有效提高复习质量。
比如在学习完“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尝试在电脑上利用思维导图来总结归纳本章的知识点,学生在尝试总结归纳后,教师还可再布置相关的问题,如“统计班上学期中和学期末学生的成绩,并对三名进步最快的学生予以鼓励”等等。教师提供数据学生通过上机操作,进而在复习巩固、总结归纳中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导学案模式应用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通过以上等方式,希望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探究能力,促使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1]丁开飞.学案导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 2018(14):117-118.
[2]史海红.学案导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下), 2017(10):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