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信息技术与思政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策略

  伴随现代化、信息化飞速发展的大数据时代到来,信息技术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及学习,已成为人类推动社会进步发展力的创造性工具。教育的发展更呼唤数据化智慧。《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教育信息化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信息化也引发了课堂教学的深刻变革,充分使用信息技术已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需要。

  小学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积极开发和有效利用各种网络资源,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探究信息技术与思政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策略,构建学本课堂,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是我们一线思政课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断摸索、总结,在孜孜以求中收获良多。

  一、利用信息技术丰富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探究学习的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之源。学生“乐学”是学习兴趣的充分体现,是掌握知识的最初开始,“乐学”是在育人的理念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地位从被动走上主动,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是等和靠,而是变学为思,变学为悟。教学中,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把大量丰富多彩的情境图象、视频、动画演示等,形象、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启迪思维和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热情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课例一:小学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日益富强的祖国》一课,教学内容充满社会性、历史性,离现代学生现实生活相对比较久远,作为六年级的小学生对此并不感兴趣,怎么让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呢?课前,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在本课的教学当中老师把世界银行统计的国家经济生产总值,位于国际排行前十位的一组大数据视频展示给同学们,通过这组大数据的变化演示,让同学们深深感受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祖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课标》中提出:“品德教学的内容应该源于生活,归于生活。”教师合理利用这样一组相关的社会资源,进而极大的拉进了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把教材中枯燥、远离生活实际的社会知识转化为生活问题。同时,这样一组把握时代脉搏的大数据给了同学们极大的视觉冲击和心灵上的震撼,强烈的感受到了祖国从贫穷落后,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学生的爱国情、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潜移默化中实现德育教育无痕的落实。

  课例二:在执教《我是一滴水》一课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动画课件:将“小水滴”制作成直观形象、生动逼真的动态人物图像,一滴小小的“水”一下子就有了生命的活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给学生的想象思维插上一对强有力的翅膀,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探究水资源的匮乏,珍惜保护水资源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在课堂上,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积极动脑思考,不仅能积极自主、高效地完成学习目标,而且对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像力,更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降低教学难度,凸显“以学为本”的实效性。

  教师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利用PPT动画视频可以把教材中复杂的学习内容形象生动的呈现出来,更好的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从而高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降低教学难度,完成教学任务。在执教《我是一张纸》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将复杂的造纸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把古代的造纸术、现代纸张的生产过程通过视频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直观的了解了从古至今我国造纸技术发展的全过程。学生在动态的画面中产生形象感知,使困惑教师难以讲授的内容轻而易举地传递给学生,由传统课堂中受时间与空间限制的教学内容变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授,学生学得津津有味,由衷的惊叹:“做出一张纸这么费劲呀!”“以后,我们再也不能浪费纸了!”学生珍惜纸张、对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的赞美之情、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学生的情感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教育效果,从而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课堂教学焕发出巨大的生命活力。

  三、利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善于合作的学习能力。

  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界限,有效转变了学生学习方式,对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在互联网络信息时代,网络已成为学生学习的最大资料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好计算机网络,指导他们根据学习任务,有目的的按照学习要求去收集、整理资料,合作交流完成学习。在执教《日益富强的祖国》时,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融合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一个个有意义的教学活动,通过采取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展开学习活动。首先,教师根据学习内容设计学习任务卡,放手让学生分组收集、查找资料。学生利用互联网信息搜集体现祖国不断富强的中国奥运历程相关的音像资料:有关于奥运申办成功的信息,有我国奥运冠军的情况……等。他们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查阅大量的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认知体验,为课堂学习做了充分的准备。其次,指导学习方法。教师在指导学生整理资料的过程中,注重指导学生对所查找到的信息要进行分析、研究,将所获取的丰富信息进行筛选、整理,培养学生能够根据问题鉴别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再进行合作交流、学习探讨答案。信息技术的融入,不仅帮助学生扩宽了学习内容渠道,还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善于合作的学习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发挥了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新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体会到从贫穷落后走向富强,中国人真正的站立起来了;认识到中国申奥成功、北京奥运会的成功召开和运动员在运动场上取得的辉煌成绩,不仅反映了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更体现了中国的崛起和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感到自豪和骄傲,实现了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总之,教师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与思政课堂教学进行深度融合,促进了教师深入挖掘思政课程资源,通过巧妙的教法设计与行之有效的学法指导,使课堂教学发生了结构性的转变,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教师彻底由以往的教学活动的主体,转变成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过程的积极参与者、活动探讨者和执行者,真正突破了“以教师为中心、靠教师讲,学生听” 的传统教学模式,打造了学本新课堂,有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 《如何运用信息化技术提高课堂教学》

  [2] 统编教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3] 《新课程、新思路,培养学生实践智慧》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