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绳运动能促进学生成长发育, 增强学生体质; 还具有经济实用性, 不受运动场地的限制。我校将跳绳引入到体育教学中, 为学生提供更多课外活动的机会, 也为学校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
一、提高学生兴趣是开展跳绳教学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学生是否对跳绳运动有兴趣, 决定了跳绳运动是否能在课堂中顺利开展。
在开展跳绳运动之前, 学生眼中的跳绳是一种枯燥无味的单一性重复性运动。为了改变这种认识,我校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重新认识跳绳运动, 知道跳绳的好处, 了解跳绳的种类, 感受跳绳的魅力, 体验跳绳的乐趣, 慢慢地使学生对跳绳产生兴趣。
在实际体育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善于运用情景教学, 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例如将类似于“救助战友” 的游戏引入教学, 让学生通过跳绳接力、斗智拉绳子、穿越火线、跋山涉水等环节达到救战友的目的,在跳绳中相互合作、相互竞争。
也要注重节奏的掌握, 一些重复性动作往往比较枯燥无味, 这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学生喜欢的、节奏感较强的音乐, 让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跳绳。既能使学生忘记疲惫, 又能提高他们练习的兴趣。
二、巩固跳绳技能是开展跳绳教学的动力
跳绳运动分类很多, 但又有着一套完整的系统, 难度呈递增式上升。高级动作是在低级动作的基础上演变而来, 因此巩固跳绳技能对跳绳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
(一)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生跳绳技能
当学生的跳绳技能发展到比较高的水平时, 就要开始练习多摇动作。而多摇动作要求的是动作速度能力和全身的协调能力, 一般的教学示范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因此需要运动图像或是视频技术, 利用图像把动作的各个要素分解出来,让学生知道动作的各个环节, 利用视频的慢放技术, 让学生了解各动作环节的运动轨迹。目前, 学生可以通过智能跳绳系统“LOOP” 学习新的跳绳技能, 跟线上的绳友互相竞赛, 记录自己每天跳绳的情况, 督促自己完成每天的训练量。
(二) 利用大课间体育活动提高学生跳绳技能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体育课堂的延伸, 体育课学到的跳绳技术可以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进行练习、巩固、提升, 从而更有利于跳绳课堂教学的有序开展。例如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融入绳操、跳绳节奏练习、竞技跳绳、合作跳绳等, 结合课内和课外提升学生的跳绳技能。
(三) 利用家庭作业巩固学生跳绳技能
运动技能是要经过长期多次的练习才能掌握的, 因此除了校内的练习外, 还需布置家庭作业。根据学生的水平布置不同的任务, 要求家长督促孩子完成作业, 最好与孩子一起跳绳, 进一步促进学生跳绳技能的掌握。
三、增强学生体质是开展跳绳教学的保障
体能是所有运动的基础, 学生体能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的可持续性。而跳绳是一项对体能要求比较高的运动项目, 要想学好跳绳运动, 必先练习好体能。
在教学中可以将绳子看作是练习力量的工具。例如, 将绳子放在地上作为起跳线, 让学生练习立定跳远; 把绳子围成不同距离的圆圈让学生跳跃, 加强下肢力量; 手持一定重量的绳子进行摇晃, 锻炼上肢力量; 把绳子挂在一定高度作为标志物, 让学生通过仰卧起坐进行触摸, 锻炼核心力量。
体育教师可以利用短绳让学生练习伸展性的拉伸动作, 例如背后屈伸拉绳, 锻炼肩部的柔韧性; 还可以让两名学生各持一端将跳绳拉至一定的高度, 练习者身体下桥缓慢移动通过跳绳, 锻炼下肢、躯干的柔韧性。
可以用绳子做成高低不一的障碍线, 让学生穿越, 学生可以进行跳跃或是俯身通过; 同时设置变向标志, 学生在教师的指令下进行练习, 提高自身的协调能力; 还可以将绳子做成敏捷梯, 让学生进行下肢和上肢的训练, 提高学生身体的灵敏性。
还可以将绳子摆放成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 让学生跟着图形进行跑步或跳跃, 进行循环练习,设计中等强度、长时间的练习, 锻炼学生的耐力。
综上所述, 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开展跳绳运动需要提高学生对跳绳的认识, 设置适当的教学情景, 利用音乐的韵律来提高小学生的跳绳兴趣; 需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设计游戏、竞赛来活跃课堂气氛,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大课间体育活动、家庭作业来巩固提高跳绳技能; 还要创新思维, 巧用跳绳, 从各方面增强学生体质, 为跳绳教学的开展提供保障。
(作者单位: 广州市从化区希贤小学)
责任编辑晁芳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