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春日里的生机勃发
- 来源:海峡旅游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韭菜,种植史,技术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4-12 11:37
春日里万物生发,处处都有按耐不住冒出的嫩绿钻进你的视线。入春,人们在“吃”上则时兴“咬春”,各色好看得让人肝颤的绿轮番登场,闽南人好吃薄饼,把这些充满生命力的春味都炖煮成馅儿,包进薄可透光的饼皮里享用;走到江浙,又有诸如荠菜、草头之类的“地区限定” 春日好味……春天餐桌上的精彩,多半是绿油油的。不过论起生机勃发的力量,恐怕没有人能忘记韭菜。
韭菜,一旦种下成活,便可长久收获,故称“久”菜。它的种植史颇长,早在《礼记》中便有“春韭配卵”的记载,可以理解成韭菜炒鸡蛋。这也许是学校食堂“万物皆可炒鸡蛋”阵营中,最重要的一员大将。韭菜的辛辣在佛教中被视为该戒除的不良刺激,与葱、蒜、薤、兴渠并称为 “五辛”,虽然是植物但也被当作荤食。食用五辛是既影响他人又妨碍修行的错误行为,佛教经典《楞严经》中还有关于食用辛物的训诫:“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纵能宣说十二部经,十方天仙,嫌其臭秽;诸饿鬼等,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与鬼住。福德日消,长无利益。”话虽如此,不过韭菜还是有着非凡的魅力,让人无法舍弃。
随着种植技术的进步,韭菜终年不缺、稳定供应,可到了春天,还是会想认认真真地吃上一回,郑重对待。曾经学着日剧里中华料理店的样子做过“韭菜炒鸡蛋”,拿五花肉慢慢煸出猪油,再与韭菜同炒,经过油脂洗礼的韭菜被激发出更明艳的翠绿,调味时不用盐,而是用蚝油或酱油一类的深色酱汁,装盘之后才盖上一张煎得蓬松松的蛋皮。韭菜本就霸道的气味和猪五花的油香扭打在一起,变得更具冲击力,缺了与鸡蛋胡乱炒作一盘时的肆意洒落,怎奈这日式中国菜的摆盘,“好造作,好喜欢”。
韭菜入菜可以简单直接,做成点心也同样优秀。闽南人钟爱的“咸甜豪华早餐搭配”名单中,我最放不下的,就是韭菜盒子配花生汤。小时候的周末,阿嬷总会带着我出门觅食,或是去吃鼓浪屿上的叶氏麻糍,或是去吃好清香的芋包,又或者是到中山路上的黄则和去,就着韭菜盒子喝一碗花生汤。浅肚敞口的厚瓷碗里,飘着一层熬得绵软的花生瓣,拿舌头一抵就化了,汤里得舍得放糖,甜味要明确,配上咸口的韭菜盒子吃最好。咬开炸至金黄的酥皮,里边韭菜香和着豆腐、肉末的气味窜出来,生生把你的注意力从花生汤上勾走。酥皮脆得让人不知该怎么下口,只好先专心致志地收拾完这颗“春日炸弹”,一边心想着:“要是能再打一颗鸡蛋在花生汤里就更妙了。”只是想想,嘴角都不自觉地上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