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食材本味,做大自然的﹃寻药人﹄
第一次喝到“好望水”的“望山楂”,刚入口的酸甜山楂味和过后爽快的气泡口感,有别于市面上其他饮品的味道,一下子就点亮了我的味觉记忆。
最初将山楂制成饮品的灵感,源于品牌四位创始人的儿时记忆。 “虽然我们几个人来自全国各地,却都有喝山楂水的记忆。像我小时候在家吃饭或者天气炎热,外婆总会摘一些花果和草本,在锅里熬山楂汤或者酸梅汤给我喝。”品牌研发总监晓停回忆道。
回想儿时,家里老人并不习惯给孩子吃药,上火了会煮些凉茶,吃撑了就喝点山楂汤助消化。他们似乎天生知道各种草本配方,也了解对应的功效。几个90 后年轻人觉得这是老一辈对儿孙的温柔关怀,也是一种诠释了自然本味的传统手作,于是一拍即合,决定做一款以山楂为原料的饮品——“望山楂”。
最开始为了食材的自然本味,他们花了许多力气去各地寻找合适的山楂原料。山楂习惯在背山阴凉的地方生长,也需要肥沃的土壤,山东临沂的山楂品质出了名的好,他们与当地的合作社联合,收购农户种植的山楂。这些年,与农户的合作规模渐渐扩大,他们承包了一座座山头。每到采摘的季节,农户们用剪刀从树枝剪下一串串山楂,群山之间养育的累累硕果,变成了“ 望山楂”最重要的原料。
以前外婆熬煮山楂水,在家用小锅小灶就可以完成,而如今,为了在批量化生产中还原小时候的口感,找到好食材还不够,制作工艺依然是个难题。“好望水”团队找到制作精酿啤酒的工厂,在两三层楼高的大罐子前,慢慢摸索最合适的熬煮方式。同时,为了让饮品的口感更易于接受,在延续传统熬煮工艺之外,他们还创新地加入了微气泡的口感。
过去,村子里的“寻药人”为了采集更优质的草药,常常要在山里寻觅好几天,遇到生长在悬崖峭壁的上等草药,会不顾生命危险去采集。因为坚持“自然本味”的理念,从寻找好的原材料到通过自身力量研发出“望山楂”,晓停觉得好望水在另一种层面上,也是行走在自然里的“寻药人”。今年是好望水创立的第三年,其主打的新草本气泡果汁已经入驻各大商超,也得到了许多年轻人的喜爱。“好望水” 团队希望这一瓶瓶装着风土滋味的好望水,可以给更多人带去自然的馈赠与山鲜草本的祝福
做手工甜品,成为﹃森林魔法师﹄
在小早的公众号看到一篇名为《手工甜品的阴翳之美》的推文,文章的末尾有这样一段文字,描写了以自然入味的手工甜品:“说到底,我所能体会到的手工甜品的阴翳之美,其实就是自然食材在制作过程中,被轻度氧化后的色泽与质感。当然还有更深层的,可能来源于所有食材经过人的手温,在时间的催化中,形成一种神秘又独特的味道。”
从小跟着奶奶在苏州的村落里长大,那里顺应四季的生活日常,成了烙印在小早内心的深刻记忆。四月吃蚕豆,五月吃水蜜桃,小早觉得这种当季的新鲜味道,无法被反季节的食物替代。长大后因为专业和工作的缘故,她总在接触形式化的视觉设计,所以一旦从工作回归到生活,就希望能过得更自然一些。
后来小早从公司离职,转行做独立花艺师,业余时间常去农场寻找各种应季水果,熬成果酱和奶油结合,制作口感丰富的手工甜品。从自然汲取灵感的手作过程让她愉悦,不需要像商业甜品那样标准化地涂抹奶油、点缀装饰,而是随心所欲,依照自己对自然食材的心情和灵感制作手工甜品,整个过程就像“森林魔法师”一样。
一年四季,每到院子有花开了,小早便出发寻找当季的水果,在工作室结合甜品、花艺和餐具,布置一个季节性的自然餐桌,招呼朋友们来聚餐享用。“马上快到桃子季了,我想买很多新鲜的桃子回来,用桃子和香蕉熬些果酱做蛋糕,到时金银花也开了,蛋糕还可以和金银花一起摆盘。”前阵子刚和朋友们一起享用完春季聚餐,小早马上又有了新的想法。
虽然眼下居住在繁华的上海,但小早还是喜欢去农场或果园采摘,品尝应季的水果滋味,并将它们熬制成果酱保留风味。因为小时候对四季食物变化有深刻记忆,现在她也希望通过家庭手工甜品传递这种感受,从观感到味觉的深入体验,带大家在城市生活中回归四季,让感受与自然同频。
顺时而食,寻找自然的自洽平衡
皓子和素食的相遇很巧。七年前,工作了几年的皓子一心想开店,空闲时在杭州闲逛,在喜欢的天竺路上寻到一处店址,因为是灵隐寺附近的一条小路,于是盘算着开一家“素食主义”餐厅。那时皓子对素食的理解还很浅显,只觉得烹饪时不使用肉荤就好了,店里设置了一份固定的菜单,多是素食的家常小炒。
直到后来,她接触的佛教徒、环保人士、重疾患者等食客多了,才渐渐发现素食不单单只是吃素而已,“那几年让我对素食的理解有了进阶,我想除了不使用肉荤以外,还得让它体现健康饮食,和大自然的力量联接。其实最应当下时节的食材是生命力最旺盛的,所以我想如果能吃当季的,就不要吃大棚或反季的,这样或许会对身体更好。”
餐厅经营了三年多,皓子遇到了一个重新开店的机会,也借此静下心来表达自己对素食的理解。
在新店“悟空家”,她依照自己认可的理念,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随着二十四节气,每十五天更换一次应季菜单。没有可参照的先例,皓子就自行摸索。最大的灵感来源是菜场,恰巧新店地处的杭州余杭郊区,原就是个鱼米之乡,有许多水塘、农田和山,很多农民会把自家的山货、水货聚集到“农民自产自销菜场”。虽然没有超市摆放得那么整齐,但很生活化,当地人会背着篓子卖当天挖到的笋、摘到的菇,皓子时常去那儿寻找应季食材。
采购回新鲜食材,再学习老百姓的智慧,研究节气与食物的关系,搭配不同食材,让身体更好接受。“食材本身有寒、热、温、凉四种属性,像冬季时多吃些温热食物,可以散寒活血;潮湿的梅雨季节,少吃肥甘厚腻的食物,多吃健脾利湿的薏米、白米豆,可以帮助代谢。”
这几年,皓子坚持做二十四节气素食料理,也通过食材更细致地感受到自然的变化,发现它们之间本就有对应关系。她发现,自然其实有一个自洽的平衡法则,顺应它才会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