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最常見的大型鳥類是非洲魚鷹和禿鷲。非洲魚鷹顯得格外英武俊朗,與食腐肉的禿鷲醜惡模樣相比,牠們簡直就是「帥鳥」。
非洲魚鷹的外型獨特,全身大多呈棕色,強而有力的翅膀呈黑色,頭部、胸部和尾部則毛色雪白,喙呈黃色,尖端有一黑斑。我們最常見到非洲魚鷹在樹上棲息,牠們站立的姿勢一般都是昂首挺立,一副雄糾糾的樣子,故此更被南蘇丹和津巴布韋等國命名為「國鳥」。
英武的身姿
非洲魚鷹是隼形目鷹科的一種猛禽,為魚鷹屬、非洲魚鷹種。又名非洲海鵰、吼魚鷹、三色魚鷹,其拉丁學名為Haliaeetus Vocifer,英文名稱African fish eagle。
非洲魚鷹的體型強壯,雌性比雄性大。一般身長為74-84厘米,翼展170- 200厘米,雄鳥體重2-2.5公斤;雌鳥體重3.2-3.6公斤,翼展可超過2米。牠們的外型獨特,強而有力的翅膀長而寬圓、呈黑色。翅膀上可見條紋狀羽毛。翅寬圓而鈍,習慣扇翅或翱翔飛行。頭部、頸部、胸部和尾部呈雪白色,腹部和肩膀呈現漂亮的棕色調,喙呈黃色,尖端有一黑斑。腿黃色,利爪。白色的面頰與黑帽形成鮮明對比。胸部有廣泛的白色帶。
非洲魚鷹原產地為非洲,主要分佈於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大部分非洲大陸,因此稱非洲魚鷹。因為分佈範圍很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品質,種群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變化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捕獵奇技
淡水湖泊、沼澤、河流和海岸都是非洲魚鷹的主要活動範圍,有時亦會出現在河口附近,或在近水的森林或林地邊緣,因為牠們需要一個位置較高的觀測點,以充分監視其狩獵的領地。如果這個觀測點位於一個大型湖泊的邊緣,其捕獵範圍不超過2平方公里。如果是一條小河附近,則可以測量到 15公里左右。
非洲魚鷹主要的食物是魚。牠們亦會吃水鳥、小龜、幼鱷魚等,不得已也會吃腐肉。牠們的上喙邊端具弧形垂突,適於撕裂獵物吞食。
非洲魚鷹擅長捕獵,尤其喜歡捕捉活魚作為食物。魚鷹的捉魚妙法很多,最乾脆是用「一抓即走」的方法。牠們在水域上空盤旋,尋找游近水面的魚,一發現有魚浮上來,就立即瞄準獵物,合上翅膀俯衝而下,突然用鋒利的爪子迅速抓住獵物帶回自己棲息的樹上飽餐一頓。要成功捉到魚,魚鷹必須眼明爪快,時間配合得恰到好處。
據報道,特別聰明的非洲魚鷹還能從鱷魚口中奪取食物!有遊客拍攝到非洲魚鷹瞅準時機,一個俯衝搶走鱷魚口中的魚,然後逃之夭夭。有時非洲魚鷹捕捉的魚很大,可能重達2、3公斤,因此無法提着飛走。這時,牠們會用自己的翅膀充當划槳,把獵物拖到岸邊!
繁殖方式
在旱季的時候,所有地方的水位都降到很低,是非洲魚鷹的繁殖季節。科學家相信非洲魚鷹的配偶是終生的,夫妻倆通常都會築下兩個或更多的巢,不斷重複地使用。非洲魚鷹的巢通常築在大樹上,牠們的巢往往都很大,巢會不斷被擴建和使用,因此,有些巢甚至可達2米寬。
雌性每次會生下1到3顆蛋,這些蛋一般為白色,上面有一點兒紅色斑點。孵蛋的日子通常為期約42到45天。孵蛋也是由雌鷹負責的,但當雌鷹出外捕獵時,雄鷹亦會接力孵蛋。
幼鳥並不一定會同時孵化出來,如果頭一隻幼鳥與最後一隻孵出相隔數天,最大的一隻幼鳥會把其他所有幼鳥都殺掉。看起來很殘酷,但是這是一種汰弱留強、適者生存的方式,目的是保證捕獵者的後代都是強者。幼鳥長羽毛的時間約需70到75天,在約2個月之後,幼鳥就已能自行覓食。亞成鳥的腿部為灰色,到5歲才能全部生出成鳥的羽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