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平方差公式》浅谈数学课堂引入

  很多老师在备课或上课前时都会考虑这样一些问题:这节课该怎么开始才不显得突兀呢?有没有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的方法呢?学生怎样才能快速接受新知呢?其实这三个问题都涉及到一个课堂的关键环节——课堂引入。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提供一种既令人愉快又有用的东西,让学生们的思想经过这样的思想准备之后,他们就会以极大的注意力去学习。”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课堂引入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但实际上,很多老师对它却往往不够重视。你知道课堂引入大概有几种形式吗?每种形式又具体是怎样操作的呢?初中数学课堂的常用引入方法有复习性引入、实际问题引入和数学问题引入。下面我就通过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平方差公式这一节浅谈初中数学的课堂引入。

  一、复习性引入

  复习性引入的主要作用有3点:

  1.知识系统的衔接

  知识之间是有系统的,特别是数学知识。所以,为了知识系统衔接的需要,我们要在课堂当中做一些系统性的复习,使新的知识能够很快纳入到知识体系当中。

  2.知识障碍的清除

  新知识的产生过程是具有连贯性的。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会受到一些旧知识的阻碍。比如,有的知识遗忘或记不清了。如果学生在学习新知时,不断受到旧知识的干扰,就会失去获取新知的连贯性。

  所以,为了避免这些干扰,我们要进行一些知识障碍清除,先对旧的知识进行复习。

  3.思想方法的借鉴

  很多新知识的产生都是建立在旧知识的方式方法的基础上的。所以,有时我们会把相关的思想方法提前复习一下,以便将旧知识的思想方法借鉴到新知识的生成当中。

  那么,如何具体进行复习性引入?比如在平方差公式中如何进行引入呢?我们可以先复习学生已熟知的一些数学公式,如圆的面积公式 ,三角形面积公式 ,让学生直观的感受数学公式可以使某些运算更为高效和便利,本节我们将要学的平方差公式可以使某些整式的乘法运算更加简捷。这样,就激发了学生想要迫切的学好用好这一公式的愿望。

  二、实际问题引入

  数学的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在新课引入时,注意把知识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精心设问,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使学生迫切想知道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如果学生带着求知目标投入到学习中,必然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平方差公式这一节中,也可以通过这样一个趣味性的实际问题引入:有一个狡猾的农场主,把一个边长为x的正方形土地租给老实巴交的张老汉种植,一年后,农场主对张老汉说:“我把这块地一边增加5米,另一边减少5米,继续租给你,你也没吃亏,如何?”老汉一听,觉得没吃亏,就答应了。回到家中,张老汉就把这件事给邻居讲了,邻居却叹了口气,告诉他说:“你吃亏了”,老汉很吃惊,不明白为什么。聪明的同学们,你们认为张老汉吃亏了吗?为什么?这样引入,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高于现实”,生活本身就是一个生动、深奥的数学课堂。

  三、数学问题引入

  在数学课当中,有很多情景都是直接抛出一个数学问题来进行引入的。在平方差公式这一节中,可以直接出示这样的一些算式让学生去计算:101×99=?,102×98=?,52×48=?,当学生都在认真的列式计算时,而老师却早已将答案口算了出来。学生肯定会非常惊讶佩服于老师的计算能力。此时,老师适时引导,其实并不是老师有多么神通广大,只要学生善于观察发现,也会快速准确的算出这一类式子的答案。然后让学生去思考,这是一类怎样的式子?同时通过一个“试猜想”给学生一个探究方向。在此基础之上,还可以通过把具体数字换成字母问题的延伸来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