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让我走进孩子的心

  曾说过这样一句戏谑而不无哲理的话“在中国的官职中,权力最小的是班主任,责任最大的也是班主任”。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到班主任工作的复杂化、多元化。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班主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去感受他们内心的真实与渴望,才能以感情赢得感情,以心灵感受心灵。所以,在我从教的三十一年里,我始终坚信只要有爱,就会有收获。

  1爱孩子就应从关心他们点点滴滴的日常生活入手。

  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即使家里是二胎的,孩子的动手能力也是比较弱的,因此在孩子们进入学校之后,家长就希望老师多照顾一下自己的孩子,而我们面对这么多的孩子,不可能个个都照顾到。所以,我就采用互相帮助的方来就解决一些孩子们生活上遇到的困难,例如:到了冬天,孩子们都要穿过羽绒服,有的家长给孩子买的羽绒服过长,孩子们在拉拉链时就会遇到拉不上来的时候,开始我会教他们怎样拉拉链?然后再让孩子们同桌两个人互相帮忙,给对方拉拉链、围围巾、戴帽子、帮忙背书包,这样孩子们不仅能够快速的穿好衣服、背好书包,而且也能够学会互相帮助。我还会教孩子们系鞋带、洗抹布、刷杯子、梳辫子等,除了教孩子们一些生活技能外,还对孩子的平时的生活多关心,如:孩子生病了,我会随时关注这个孩子,发现不舒服及时给家长打电话;遇到天气突变,气温骤降时,我会给家长发信息让家长给孩子增添衣服;在重大的民俗节日里,我会跟孩子们一起品尝月饼、给孩子们系五彩线及带荷包。这样在日常的生活中为孩子们付出一点点爱,渐渐地就能走进了孩子们的心中。

  2爱孩子就应帮助孩子们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困扰。

  在每个班级里都会有一些特殊的孩子,如父母离异的、爷爷奶奶带大的、父母溺爱的。针对这些孩子,就得用爱去温暖他们、感动他们。对待父母离异的孩子,我会从生活上给予关心,如:我教的第一班里有个叫王小光的孩子,母亲在他满月不久就离家走了,而他爸爸也很快又结婚了,他就由奶奶姑姑带大的,他不爱说话,学习成绩差,也不和我班孩子玩,我了解情况后就从抓他的学习入手,课堂上多叫他回答问题,课下鼓励他与大家接触,中秋节我又给他买月饼,送给他自己家中的葡萄,在我的带动下,班级的孩子也主动和他玩,他的性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班的陈雅婷的事情,想必大家都了解,正是出自老师对学生的爱,我们才会帮助这个孩子,让她从后妈的虐待中走出来,不然这个孩子现在不会这样独立、这样自信。

  对待爷爷奶奶带大的孩子,我会在爷爷奶奶面前表现出很关心、很喜欢他家孙子、孙女的样子,实际上面对这些被娇惯的小皇帝、小公主,在他们出现问题时就要一针见血的指出问题所在,不然孩子不服气、爷爷奶奶还会找你麻烦。记得我曾教过的林启明,他就是父母从小就不在身边,爷爷一手带大的,爷爷眼中的的大孙子聪明、听话,爷爷对他比较溺爱,事事都依从他的意愿。实际上这个孩子身上的坏毛病非常多,拿小朋友的文具不还,理由是喜欢、没用完,我会直接找他爷爷,让爷爷把家里不是他的文具找到还给孩子;作业经常不写,爷爷会帮他编理由搪塞老师,说忘带了,我会派我班离他家近的孩子直接去他家里拿作业,第二天交给我,爷爷一看我这样做,就马上说他没写,回去让他补;即使这样,这个孩子身上的坏毛病改了一些,但是爷爷的不好言论影响到孩子,使得孩子在四年级时,出现了逃学现象、偷拿我手机、撒谎骗我班家长等更严重的问题时,爷爷才意识到孩子他管不了了,在我的坚持下才和他父亲见到面,他父亲才知道孩子的种种表现,才会配合我教育孩子,孩子平平安安地毕业了。

  3爱孩子就应一视同仁,特别是对优等生不能偏爱,要严格要求,甚至有时要给点打击。

  孩子生活在家庭这个平静而温馨的港湾,绝少经历生活中的“风雨洗礼”,尤其是一些优等生,在家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在校是老师的得力助手,认为生活中处处是鲜花和掌声,这样的心理素质是很脆弱的。因此,有必要为这些孩子们补上几节“磨难课”,使他们切身体会到生活并非顺水风帆,急滩险浪随时会出现,应该理智而现实地依靠自己走出困境,战胜自我,以逐步增强对挫折的适应能力和承受能力。所以我会与家长商订放手锻炼孩子,使他们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学会生活本领;对个别学生根据其特点给予恰当的“打击”,拓其心胸、明其小智……我班的穆天翼是大队干部、班级的学习委员,因屡受表彰而表现出了自高自大的虚荣心和骄傲心理,五年上学期期末评选市级“三好”学生时,我建议学校取消了她的评选资格。这对她的触动很大,一度很消极,于是我找到她,讲明我的看法,并指出她现在存在的问题,要认真想想自己最近的表现,她终于认清了自己的缺点,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她逐步摒弃了虚荣心和优越感,成为一名谦虚懂事的好孩子,毕业时她终于拿到了《市优秀少先队员》的证书,被评为《市阳光少年》的称号。

  不可否认,现在的“问题学生”越来越多,“问题” 也呈复杂化、严重化趋势。而班主任的工作就是在这些广阔的、存在问题的心灵世界中播种耕耘的职业。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要想完成教育的使命,属于什么计划方法都是次要的,那超过一切的条件是同志们肯不肯把整个心献给人民和儿童。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仅要走出校门,走进社会,走进家庭,而且要求我们用心去教,用爱去教,与家庭、社会紧密结合,共同织就一张“爱心教育之网”,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爱网恢恢,疏而不漏”的神奇力量。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