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视线通廊控制的城市设计应用研究——以烟台市芝罘区解放路东侧城市设计为例

  • 来源:建筑与文化
  • 关键字:城市,设计,建筑
  • 发布时间:2021-08-04 10:56

  1研究背景

  1.1建筑高度

  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也是城市规划过程中重要的控制要素。随着城市规划理论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学者提出了众多土地集约利用控制方法,例如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和地下空间利用等。

  建筑高度是指建筑物的竖直高度值,是城市设计的技术经济指标之一,是城市规划控制的重要数据。根据建筑高度控制方法实施过程中控制指标的不同可以分为高度分区控制法和天际线美学控制法等,根据实现手段的不同可以分为地理信息系统与三维模拟软件控制法等;但所有的控制方法都会受到研究场地的视点选择的影响,视点选择应综合考虑空间构成、历史文化、景观美学和人体工程学等要件,采用综合因子加权法进行确定。

  1.2视线通廊

  根据平面几何公理“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在风景园林学中连接视点与景点之间的直线,即为视线通廊。视线通廊的终点为“景点”,是城市设计中既有或潜在的良好景观场所;其起点则是“视点”,是观看“景点”的场所。视线通廊的作用就是保证城市设计方案实施之后“景点”与“视点”之间或者不同“景点”之间能够建立良好的对视关系;而对视关系实现的前提则是合理控制通廊中建筑的高度。

  2案例分析

  2.1法国巴黎的“纺锤形控制”

  法国巴黎优美的城市景观得益于采用1977年土地占用规划中“纺锤形控制”理论;以该理论为指导,将城市景观的各组成元素按照“综合保护”原则进行整体性的规划布置。

  《土地占用规划与景观——法律篇》(1995年版)中明确“纺锤形控制”理论的适用条件:从固定点或线形移动等可能的眺望点观赏到的“全景视点”景观的保护;从各个眺望点所观赏到远景的保护;历史纪念物背景景观的保护。同时还规定,城市设计过程中,可根据保护地属性和被保护景观特性的不同,分别选择远景、全景和视廊三种不同形式;但是不论哪种保护形式,其本质上都是一种严格的全城高度控制互动[1]。

  2.2香港眺望景观控制方法

  香港特区受地形地貌条件的限制,其城市建设区主要集中在滨海平原和填海造陆区,而周边山脉则成为城市景观的天然背景。为了在城市建设的同时最大程度上保障城市景观的视觉效果,以及人与城市环境、空间、市容等城市要素之间的协调发展,2003年香港编制完成《香港城市设计指引》,并将其作为城市设计评审的主要依据。

  《香港城市设计指引》将山脊线、文物建筑和观景通廊作为城市设计中重点保护的城市景观要素。具体要素评估和确定的主要方法是视线分析法:在“视点”和“景点”之间构建观景廊道,对廊道中建筑物的高度和密度提出指标性要求;避免由于建筑密度过大或者高度过高,影响城市景观的视觉效果[2]。

  3方法确定

  《香港城市设计指引》利用“三分法则”对天际轮廓线进行控制,要求建筑顶端位于山体三分之一高度以下,不影响山脊线和山峰等景观的视觉效果。综合考虑烟台市芝罘区解放路东侧的城市景观和背景特性,参考香港经验进行保护设计。采取视线通廊与天际线控制叠合演算方法,建立人与城市尺度间的视线联系,从城市设计的角度提出合理地控制要求,塑造城市整体形态。

  4城市设计应用研究

  4.1视线通廊划定

  以烟台市芝罘区解放路东侧城市设计为例,规划区内外的烟台山、东炮台、魁星阁、塔山等制高点之间,在历史上都有直接的视线联系,以便于军事瞭望和传递信息。为保持这些制高点之间的视线通畅性,根据《烟台市芝罘区南大街北侧片区和工人文化宫以南地块控制性相依规划》和《山东省烟台市整体城市设计》相关规定,规划区内划定4条宽度为200米的视线通廊,视线通廊范围内的建筑高度不得影响各制高点之间的视线联系。

  根据地形高度与建筑高度,计算得到视廊范围内建筑绝对高度,以视廊端点为起点,视廊内建筑绝对高度为终点,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直线的延长线至另一视点的高度为可视控制高度。可视控制高度连接线的投影部分为规划建设高度。

  根据以上方法计算得出,这些视线通廊分别为:

  魁星阁—东炮台:视线通廊长度2508米,控制宽度200米。魁星阁可视控制高度208米,东炮台可视控制高度7米;

  魁星阁—烟台山:视线通廊长度3065米,控制宽度200米,魁星阁可视控制高度186米,烟台山可视控制高度6米;

  魁星阁—塔山:视线通廊长度2688米,控制宽度200米,魁星阁可视控制高度8米,塔山方向不做控制要求;

  东炮台—烟台山:视廊范围内全部为海面,视线控制面范围内严格控制建(构)筑物高度,不得影响东炮台与烟台山之间望山观海的通视性。

  4.2视线通廊控制

  规划区内的开花石视点历史悠久景色优美视野开阔,是当地居民游玩远眺的重要观景点。根据烟台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芝罘区开花石科技公园为市级专类公园,规划选择开花石作为规划区内的人视点,选择芝罘岛作为目标点。

  通过选取人视点和目标点确定一条视线,根据人体工程学,人两眼重合视域为124度,单眼舒适视域为60度;确定一个视域平面,这个视域平面通过人眼成像后,所形成的二维全景,就是这个视点所看到的城市全景。

  在这个二维全景中,以自然海天环境作为背景,人工建筑环境作为前景,两者之间交界形成的线即城市天际线。根据规划策略中综合整治部分的建筑高度,结合视角分析,规划整理出两条视线通廊和一个30度视域面,要求保证视角范围内城市天际线的通透性。

  作图公式推算:以人视点至目标点的视线作为一条边,人视点到目标点的水平距离作为另外一条边,人视点的高度作为高,形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在此基础上,推导建筑高度控制线的作图方法。

  根据以上计算方法计算得出,这些视线通廊建筑控制高度分别为:

  控制通廊(1):视线通廊长度1719米,控制宽度30米。开花石至山体线控制高度0~76米,山体线至环山路控制高度76~68米,环山路至四马路控制高度68~51米,四马路至三马路控制高度51~31米,三马路至二马路控制高度31~6米。

  控制通廊(2):视线通廊长度1548米,控制宽度34米。开花石至山体线控制高度0~60米,山体线至环山路控制高度60~44米,环山路至四马路控制高度44~42米,四马路至三马路控制高度42~32米,三马路至二马路控制高度32~21米,二马路至大马路控制高度21~6米。

  控制通廊(3)(右侧30度):开花石至南环路控制高度0~6米,南环路至环山路控制高度6~38米,环山路至二马路控制高度38~22米,二马路至滨海北路控制高度22~6米。

  4.3城市设计应用

  该规划借助视点与视线通廊对建筑高度的控制手段,作为整体城市设计的指标因子之一,同时选取道路交通条件、区位条件、公共服务设施条件等多个要素,作为影响土地开发潜力的外部约束因子。以指标因子权重赋值加权平均的方法,辅助整体城市设计更科学地制定土地开发策略,提出更科学的建筑控制方案。最终得到的结果有效反映土地开发潜力的空间分布特征,作为城市设计下一步工作的技术基础。

  结论

  烟台等沿海地区具有明显的地理和人文特征,城市设计的方法不能盲目地照搬和模仿,应注意对地方资源和历史的利用保护。视线通廊与天际线控制叠合演算的方法只是影响因子之一,城市设计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根据项目区域的特点和需求而选择,也可以探索新的逻辑方法,使之成为符合地方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