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与幼儿健康生活习惯培养

  • 来源:西部论丛
  • 关键字:幼儿,健康生活习惯,如何培养的策略
  • 发布时间:2021-09-03 10:19

  摘 要:幼儿阶段的教育启蒙越来越受到当今时代教育的重视,它是对儿童情感的培养、学习的态度以及综合能力的养成的最重要的阶段,良好的健康教育对幼儿的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起到关键性作用,而良好的生活习惯严重影响着幼儿未来的人生的发展,幼儿阶段好比新培育的幼苗,只有经过精心的栽培,才能茁壮的成长[1]。因此,学校必须加重对这一阶段幼儿的培养,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

  幼儿阶段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其对生活的概念相当于一张白纸,可塑性特别强,通过老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才能使幼儿的心理更加的健全,养成一个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使其终生受益。不仅如此,一个良好的行为规范可以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讲文明、讲卫生、懂礼貌,对其身心发展起着重中之重的作用。俗话说无五音难正六律,没有一个良好的行为规范,难以在社会中稳步的发展,因此幼儿阶段非常重要,它是有助于儿童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阶段。通过学校科学的规范,在老师的限制与要求下,逐步的形成一些简单的良好的生活行为,可以使幼儿在生活中更加有条理性更加有规律性。这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良好的启蒙作用。除此以外,学校还可以定期安排课外教学活动,让幼儿通过实际案例增强见识,更加有效地助于幼儿全面的发展。

  一、当前幼儿健康教育中的现状

  (一)针对幼儿健康教育的总体规划不够完善。由于我国的健康教育事业处于初期阶段,因此针对于幼儿健康教育的总体规划还不够完善,关于幼儿健康教育的工作内容不够明确,以及对幼儿健康教育的工作标准没有准确的要求,并且目前关于幼儿健康教育的教材缺乏专业性以及权威性,同样不够完善,导致不能将幼儿健康教育更加全面的实施,停滞不前。

  (二)乡村与城市的教学环境差别很大。城市幼儿园的硬件设施设备比较完善,并且拥有强大优秀的师资队伍,多样式的教学手段以及新颖的教学模式,非常迎合我国当代发展的需求,对于幼儿的启蒙及健康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另外,城市的教学环境非常良好,更能够激发幼儿对校园的热爱之情,有效的促使幼儿积极热情的投入到学习当中。然而,在众多的农村地区,由于学校的硬件设施以及师资队伍的匮乏,不能将幼儿健康教育有效的全面实施,致使幼儿的健康意识不健全,对幼儿今后日常行为的发展极为不利。

  (三)老师的专业技能不够全面。随着我国幼儿教育的普及,众多的幼儿教育机构崛地而起。由于多数都是私人企业,所以在进行师资选拔的时候,对老师的标准不是很高,以至于老师健康意识不专业,对培养幼儿健康习惯的认知度不够高,其对幼儿健康教育的认知度仅存在于传授知识以及营养卫生的层面,其次,老师自身缺乏健康的日常行为习惯,达不到言传身教。因此导致幼儿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得不到老师健康全面的正确疏导,严重影响了幼儿健康的良好习惯的养成。

  (四)忽略幼儿心理健康问题。当前的教育工作非常注重如何开发幼儿的智力以及提高身体素质能力,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既是对幼儿心理健康疏导教育,健康的心理素质影响着幼儿未来人格的形成以及道德的修养,因此,幼儿的健康发展与心理是否健康息息相关。幼儿阶段是培养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的阶段,要想使得幼儿未来能够拥有一个健全的心智,需得从幼儿阶段抓起。

  二、培养幼儿健康的良好习惯的方法及途径

  (一)将幼儿健康教育的指导纲要进行全面详细的规划。我国有关部门应该针对幼儿健康教育加以重视,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规划明确教育目标,制定出一套符合培养幼儿健康生活习惯的科学规范教材,除此以外,还要加强规划对幼儿教师健康教育的培训,将幼儿健康教育工作彻底落实。

  (二)针对于幼儿认知规律进行适合的日常行为教导。对于实施幼儿健康教育不仅仅体现在着力开发幼儿智力方面,更不是进行正确的日常生活行为指导,而是将健康的生活理念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得幼儿将学习到的知识可以灵活的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从而受到启发[2]。例如,培养幼儿日常生活中的自理能力,将起床,洗漱,吃饭,上学等日常行为,通过科学合理的时间规划,帮助幼儿渐渐地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老师可以结合教育内容使幼儿懂得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还能够增强智力。并且,为了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将教育内容与游戏或者儿歌相结合,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知识,并且有效提高了对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健康教育除了培养幼儿自理能力,还需对幼儿卫生习惯进行一系列的教育,例如,不要乱扔垃圾,要做到饭前勤洗手,饭后勤刷牙,勤换内衣等,老师可以通过实际案例,加深幼儿不讲卫生所带来的危害,比如,小朋友在玩耍的过程中,将玩具上的细菌粘到手上,然而细菌是用肉眼看不到的,如果不勤洗手的话,细菌会通过我们吃的食物进入到肠道,从而会导致肚子疼痛。利用这样简单真实的案例,引导孩子知晓讲卫生的重要性,同时要求孩子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一个讲卫生的好习惯。最后还要帮助孩子树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健康合理的饮食是保障孩子身体健康的前提,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务必重视培养孩子的饮食习惯,树立幼儿正确的饮食观念,做到不偏食、不厌食,保证营养均衡,可以按照孩子的喜好结合教育内容,将孩子不喜欢的食物做成其喜欢的图案,从而吸引孩子的兴趣,进行合理的饮食。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需要通过老师精心、耐心的引导,按照孩子的认知发展规律,进行科学合理的实施开展幼儿健康教育工作。

  (三)创造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所需环境。学校的教育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关键性作用,然而,家庭环境对孩子习惯的养成同样举足轻重,所谓家长既是孩子的第二任老师,家长日常行为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的生活观念。例如,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手机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不仅能满足我们正常的通讯功能,还能集新闻娱乐为一身,使得家长常常沉迷于网络中不能自拔,不能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以至于让孩子认为这是正确的日常行为,对于孩子成长中的认知影响颇深[3]。由于孩子的思维尚在萌芽状态,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能力比较薄弱,而且缺乏行为观念的认知,因此,为了促进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需得为孩子建造一个对成长有利的环境,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起着积极引导作用。

  (四)增强幼教水平,加强培训工作。随着我国幼儿教育不断的改革与发展,为我国教育领域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然而,由于我国偏远山区乡镇的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导致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为了促进偏远地区幼儿的健康发展,必须加强幼师的培训工作,提升幼师的素质教育水平以及增强教育理念,从而强化幼师对健康知识的认知,只有将幼师技能全面系统的进行多方位的培训,才能够进一步推进我国幼儿健康教育的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促进我国幼儿健康教育的发展,不单着手于健康教育专业,更要综合性的进行全方面教育,将正确的观念通过学校以及家长灌输给孩子,并为孩子健康有利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培养孩子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份责任,一份关乎于社会发展的重大责任,因此,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仅需要借助学校和家庭的力量,更需要借助于全社会的力量。孩子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因此我们要为孩子能够更好养成健康的良好习惯而更加的努力。 .

  参考文献

  [1]  张聪. 健康教育与幼儿健康生活习惯培养[J]. 中国健康教育, 2015, (8):814-815.

  [2]  刘卫华. 健康教育与幼儿健康生活习惯培养[J]. 教育, 2015, (52):35-36.

  [3]  王蜀冰. 探析健康教育与幼儿健康生活习惯培养[J]. 新课程 ( 教研版), 2017, (12):239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