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引起数学教育工作者更多的就是对教学观的反思与课堂结构变化的关注。信息技术环境下所发生的最根本的变化之一是教师作用与角色、学生学习环境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提供者,权威和智慧的源泉,而成为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的伙伴、援助者和指导者、促进者、引导者。学生不仅仅是从听与做作业中获取知识,而是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探索者,问题讨论的启动者和调整者,问题解决的参与者、经历者,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与权利。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理念的整合
《数学课程标准》非常重视信息教育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的重大影响。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同时建构主义理论也认为: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强调的是学,这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信息技术正好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与环境,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获得及时的体验、拥有足够自主的空间,从而真正实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学习。
二、信息技术在当代数学学科课程中的作用
1、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数学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现实的生活材料,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因此,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十分注意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比如:在《秒的认识》的教学中,在处理“分”与“秒”的关系时,我通过计算机的演示,让学生感受一分钟的烟花有多长时间,从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1 分=60 秒;让学生观看了1 分钟时间的flash 动画,在欣赏动画片段的同时,学生体验了1 分钟时间的长短,也调节了课堂的气氛和节奏。
2、利用信息技术的人机对话,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处于被动和受教育的客观地位。运用信息技术之后,教师把学生推向台前,自己站在幕后,更多地处于协助者和合作者的地位,与学生一起去面对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学习“加和减”时,我用电脑设计了一棵果树,学生可以任意选择树上的果子,每个果子都能进入一个练习,当学生做对时,就会响起一阵轻松美妙的音乐声。电脑是没有生命没有情感的物体,所以谈不上与学生情感的交往。而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需要,随时随地地、有针对性地运用电脑与学生交往,就会让学生尝到成功的乐趣。
3、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提供丰富资源
信息技术具有集文字,图象,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载体于一体的特点,它可以利用视觉听觉效果方面的独特优势,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这远比单调的教学手段要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例如,在学习“统计表”一课时,教师首先向学生明确提出学习任务——制作统计表,然后让学生网上查找旅游资源。网上的资源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形声兼备,学生在链接的引导下,就可以轻松自如地在信息海洋中冲浪。既体现了教学内容的时代性,也加大了课堂容量,让全体学生平等的享有了教育资源,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发展。
4、信息技术为数学优化了练习,深化了学生思维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可以达到优化练习,从而使学生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练习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知识、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又是运用知识发展技能的重要手段,它需要有坡度、多角度、多层次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练习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省时、容量大、拓宽思路的特点来强化练习效果,提高练习效率。如教学“元、角、分”的认识后,我们就利用计算机创设“虚拟商店”让学生当售货员与消费者,进行仿真练习。由于信息技术演示具有“应变”、“重复”的功能,因而这种练习可不断重复,使练习效果不断强化。
三、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和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1、计算机作为辅助手段引入课堂教学,但计算机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需要一个较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还欠熟练,尤其是小学生,往往因相关同步知识不具备而使辅助教学本身遇到障碍。
2、从数学学科的角度需求出发来使用计算机,而不是为了用计算机而使用计算机。要强调教师的心理学、教育技术学和学科教学的基础,要在充分了解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使用计算机,发挥计算机的长处,而不是抛开一切,只要用计算机就行。关键还是教学设计。
3、合适的网络课件或工具平台的缺乏,使“课程整合”本身难以系统化,显得零敲碎打。若教师自制,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耽误本身的教学任务。
作为一线教师,首先要做教材的鉴赏者,会鉴赏才能创新;其次要做教材的开发者,要学会利用教材赋予教师的开发空间,进行合理的、适度的、准确的开发。正如特级教师徐斌所说的,对于教材内容的理解应做到“ 尊重、理解、创造 ” 。在这个过程利用好今信息技术这个优势,形成一套生活化、立体化的教材内容体系。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和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有利于充分认识到实施小学数学教学必然地要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转变教育思想,改革课堂教学,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教育观念与教学机制的整体深刻变革。我们会积极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出最佳途径。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