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研究
- 来源:学习导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9-08 10:12
摘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提倡整本书阅读,并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作为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的学习任务群正式纳入高中语文的课程体系,可见整本书阅读的重要地位。整本书阅读是叶圣陶先生首次提出的,他认为,整本书阅读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在良好习惯的驱动下完成自主阅读、主动阅读的任务,从而为强化学生的语文素养创造有利的条件。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正处于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这就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必须要加强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为学生提供有效的阅读指导,让学生通过整本书阅读养成“读好书,好读书”的习惯,从而获得巨大的教学效益。
引言:
由于篇幅限制,导致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多是节选内容,学生在课堂阅读中只能获取片面的阅读知识,不仅不利于完整阅读知识体系的构建,而且还影响了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深入理解。鉴于此,高中语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十分必要,力求通过整本书阅读来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语文学习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语言能力。那么,对于高中语文教师来说,究竟应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呢?本文将会给出答案。
1.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首先,从阅读内容上来看,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施能够极大地丰富阅读内容,最终为强化学生的语文素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高中语文教材的基本特点来看,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节选片段,这种碎片式的阅读内容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这对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都是极为不利的。[1]而整本书阅读恰好能够对课内阅读内容进行完善和补充,促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阅读内容的前因后果,从而深化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认知。从这一角度来说,整本书阅读为学生提供了精读、品读和悟读的机会,在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的显著提升。
其次,从核心素养培养工作的基本要求来看,整本书阅读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而且还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强化学生的审美情趣,最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方面,整本书阅读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形式,促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表达方法,从而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显著提升。在此过程中,学生也能更好地领会整本书的文化内涵,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另一方面,通过整本书阅读,学生的语文思维得到了发散的机会,不论是思维的广度还是深度都得到了拓展延伸,这对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是极为有利的。当然,这一过程也是学生审美能力提升的过程,学生不仅能够领会文学美,而且还能感受精神美,而这些正是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
2.基于整本书阅读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2.1 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兴趣培养
所谓整本书阅读,是指学生在部分阅读内容的基础上对整本书的内容进行阅读与思考,从而实现阅读内容的拓展延伸。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意识发挥着的重要的作用,广大教师只有充分调动起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才能实现上述目标。为此,语文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内动力形成过程入手,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作为强化其自主阅读意识的有效方法,促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快乐体验,从而将其转化为整本书阅读的驱动力。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必须要对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和创新,不断融入创新性、趣味性的教学元素,促使学生能够眼前一亮,从而激发起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热情和欲望。[2]以《红楼梦》为例,这是我国经典的文学著作,主要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落后与腐朽,揭示了深刻的社会问题。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阅读内容的本质内涵,语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在此之前,教师可以利用微课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影视资料,让学生在动态教学资源中体会阅读内容的本质内涵,并激发学生的对整本书的阅读热情,这样学生便能主动投入到整本书阅读活动当中了。
2.2 立足语文教材,完善阅读体系
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在进行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很容易脱离语文教材,这对构建系统的阅读知识体系是十分不利的。为此,语文教师务必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优势,立足于语文教材,对整本书的阅读内容进行深入挖掘,不断强化整本书阅读与语文教材的内在联系,从而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阅读体系。 [3]还以《红楼梦》为例,《红楼梦》作为我国古代文学经典著作,其内容包罗万象,在很多方面都能与语文教材中的内容联系起来。比如,从著作揭示的社会问题来看,《红楼梦》旨在体现封建社会的落后与腐朽,其本质内涵与《雷雨》极为相似。因此,在学生阅读《红楼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其作为课内阅读的切入点,不断强化其与教材内容的关联性,争取在完善阅读体系的同时,也能增强整本书阅读对课内阅读教学的服务效能,从而获得巨大的教学效益。
2.3 成立阅读小组,形成长效机制
此外,语文教师应该认识到,整本书阅读活动的实施大多是在课余时间进行的,要想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语文教师有必要建立课外阅读的长效机制,通过成立阅读小组的方式强化学生之间的有效监督,促使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完成整本书的阅读任务,这样不仅能够增强阅读效果,而且还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最终为实现阅读效益的最大化目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以《乡土中国》为例,由于《乡土中国》一书中收录了十四篇论文,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整本书阅读,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争取在减轻学生阅读压力的同时,也能深化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在完成阅读任务后,学生需要进行组内讨论,将阅读感想与阅读知识进行有机整合,从而更好地了解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及其本色。
3.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不仅是拓展阅读教学内容的主要方法,而且还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有效途径,更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因此,语文教师务必要做好整本书阅读活动的引导工作,从多个方面指导学生完成整本书阅读的主要任务,帮助学生选择合理的阅读素材和阅读方法,促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对阅读内容进行理解,并在丰富的阅读体验当中形成浓厚的阅读兴趣,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过程。
参考文献:
[1]周丽萍.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探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0(10):115-116.
[2]李佩芬.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36):76.
[3]刘艳华.高中语文新课标视角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与策略[J].辽宁教育,2018,6(10):60-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