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宁教授从肝论治老年高血压病常用角药采撷
- 来源:内蒙古医科大学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顾宁,专家经验,老年高血压病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9-11 11:09
摘要: [目的]探讨顾宁教授从肝论治老年高血压病中医经验。[方法]通过跟随顾宁教授临床诊治和学习,探讨老年高血压病的病机、证型,总结老师从肝论治老年高血压的方法及常用药物配伍。[结果]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多虚实夹杂,多以阴虚为主,病位在清窍,以肝为主,从肝论治可分为平肝、疏肝、养肝、活血四法,用药配伍慎用猛药,注意合并症。[结果]顾宁教授从肝论治老年高血压病经验灵活独到,对中医药诊疗老年高血压病提供一些新思路,值得学习推广。
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压偏高的概率也逐渐增长,而出现心脑血管疾病事件几率也随之增加。顾宁教授是南京市中医院心血管病科主任医师、南京市名中医,博士生导师,师从国医大师周仲英教授,从事心血管疾病的诊治20 余年,经验丰富,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具有较为独到的见解。本文通过对顾宁教授对于老年高血压病的辨治思路进行分析总结,希望对中医药诊疗老年高血压病提供一些新思路。
1 从肝论治
顾师的临床诊疗中,高血压病脉象多以弦或兼细、兼数。中医理论中,弦脉乃肝脏之脉,若兼舌红苔黄,多考虑肝阳上亢之证象;若兼舌红苔少,则多与阴虚证象相关联[1]。顾师认为,老年高血压病因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阳偏亢;或因肝阴渐亏,阴无以制阳,阳亢于上;或因情志不畅,肝气郁而化火,肝火亢盛。故从肝论治尤为重要。
2.平肝法——天麻、钩藤、菊花
顾教授师认为,此类证型多以实证为主,临床上常见患者以头昏、头胀、头痛为主诉,伴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少寐多梦等症状;治疗上则当以平肝、镇肝治之,天麻钩藤汤、镇肝熄风汤为代表方。临床上,天麻、钩藤、菊花为顾教授喜用之角药,现代药理学研究表面,三药均具有舒张血管的作用[2]。天麻辛温,其性平和,入肝经,能平肝熄风;钩藤入药性凉,味甘,入肝、心包经,能息风定惊;菊花性味甘、苦,微寒,归肺、肝经[3]。三者配伍,能平肝阳,兼清肝火,配伍龙骨、牡蛎等少许重镇之品,适用于此类老年高血压病患者。
3.疏肝法——柴胡、合欢皮、夜交藤
顾师认为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病不仅仅局限在单纯降低血压,通过调畅情志,改善症状,则血压自降。肝为刚脏,主疏泄,肝气不疏,则情志不畅,故情志调节不仅在于养心安神,亦当疏肝。顾师常用柴胡、合欢皮、夜交藤配伍[4]。柴胡,性轻清,主升散,味微苦,主疏肝;合欢皮、夜交藤皆能入心、肝二经,二者性味甘平,既能养心安神,合用又有疏肝解郁之功。
4.养肝法——熟地黄、枸杞子、白芍药
顾师认为,老年高血压患者随着年龄增长,后天之本无力滋养脏腑,津液不足,肾精耗竭,乙癸同源,肝肾亏虚。顾师认为此证当以养肝、柔肝为法。顾师喜用熟地黄、枸杞子、白芍药三药。熟地黄味甘、微温,枸杞子味甘平,二药同入肝、肾二经,滋阴补血、益精填髓之良品,临床上二药配伍使用,如左归丸、杞菊地黄汤等。三药药性寒热之性缓和,为养血滋阴、补益肝肾之良品[5]。
5.病案举例
严某,女,67 岁,2018 年10 月12 日初诊,自诉发现血压升高2 月余,最高达150/110mmHg,2 月来时感头昏头胀,无视物旋转,平素情绪易焦虑、烦躁,日间乏力,伴入睡困难,纳可,二便自调。查体:BP140/95mmHg,神志清晰,精神欠佳,面色微红。既往有腔隙性脑梗死病史十年余,高脂血症六年余,平素服用阿司匹林、血脂康等药物。中医诊断:眩晕病,证属阴虚阳亢证,治以滋阴潜阳、养心安神为先。处方:天麻10g,钩藤15g 后下,白菊花10g,罗布麻叶10g,柴胡6g,合欢皮10g,夜交藤10g,酸枣仁10g,川百合10g,炙远志 10g,煅龙骨15g 打碎,先煎,煅牡蛎15g 打碎,先煎,怀牛膝10g、丹参10g,法半夏10g,陈皮10g,炙甘草3g。共7 剂,每日1 剂,分早晚两次温服。继续服用常规降压药物。10 月19 日复诊,患者头昏头胀减轻,血压波动在124-140/72-84mmHg,夜间睡眠较前改善。查体: BP130/70mmHg,精神较前改善,心肺听诊同前,舌红苔少微黄腻,脉弦细。效不更方,原方去煅龙骨、煅牡蛎,加熟地黄10g,枸杞子10g,炒白芍10g,川芎10g、杜仲10g,继服7 剂,患者症状基本缓解,血压控制良好,后继于原方巩固疗效。
6.病例分析
本案患者年近七旬,肝肾之阴已亏,阴无以制阳,肝阳易亢,且患者平素焦虑易怒,情志不畅,肝气郁滞,则肝阳上亢更甚,患者初诊时以头昏头胀、烦躁、少寐为苦,急则至其标,故初诊方中体现顾师平肝、疏肝二法之用药,佐以养心安神之品。复诊时,患者症状多有缓解,顾师加用养肝之品,同时加川芎增强行气活血,使得不而补滞,亦是顾师活血法体现。
7.体会
顾师认为肝与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密不可分,肝阳、肝气常有余,肝阴、肝血常不足,在平肝潜阳、疏肝理气之时,不可忘滋补肝阴、通经活血,顾师从肝论治老年高血压用药灵活有度,尤善平补,忌用猛药,若效力不及,可轻药重投,同时亦当重视肝与他脏之联系,用药灵活,随证加减,对于中医药治疗老年高血压病提供一定思路,值得学习推广。
参考文献:
[1]李静,范利,华琦等.《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19》[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9,24(01):1-23.
[2]陈昱,思金华,时晓迟.老年高血压并发症临床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02):508-511.
[3]胡盛寿,高润霖,刘力生,等.《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概要[J]. 中国循环杂志,2019,34(03):209-220.
[4]方祝元.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临床述评[J].江苏中医药,2019,51(08):1-6.
[5]彭猛,顾宁.顾宁教授治疗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经验简介[J].新中医,2012,44(01):147-149.
基金项目:第二批江苏省中医药领军人才培养项目(苏中医科教 [2018]4 号);南京市名中医工作室建设项目(辽卫中医[2017]8 号)
作者简介:杨宗豪(1993-),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医内科学心血管方向研究。
通信作者:顾宁,男,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名中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