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是幸福的支点。积极德育以积极心理学、成长型思维为支撑, 在内容分类上主要包括生涯德育、活动德育、心艺德育, 在实践上则主要通过积极的、正面的教育方法, 挖掘和激扬学生内在积极力量, 进而实现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其归旨要义是引导学生有健康、积极的需要与愿望, 进而在实现这种需要与愿望的过程之中体验到成功、满足和幸福, 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一名优雅的生活者。
一、生涯德育
以学生的当下幸福成长和未来职业规划为主要内容, 对学生进行生涯发展指导, 以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 实现学生自我职业规划能力的提升, 引领学生成长为积极的发展者。
1. 生活指导。生活指导既可以看作是积极德育的重要内容, 也可看作是生活德育实践的重要路径。生活指导,即教师立足学生的实际, 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对学生进行健康且科学的引导, 通过这种德育精神与理念在日常生活中的渗透与浸染, 促进学生道德习惯的养成, 最终实现其美而善的生活。在生活指导的过程上, 生活导师往往需要依据目的与计划, 去规划、设计和组织一定的具有积极德育价值和主张的生活场域和情景, 并以此为基础来开展教育活动。积极德育不但回归“现实生活”,而且建构“可能生活”; 不但建构“所有生活”, 而且建构“道德生活”。如学校坚持每周在班级播放新闻, 为培养心中有国家大事、心中有人民群众、心中有大好河山的好公民奠定坚实的基础。
2. 发展指导。把学生培养成积极的发展者, 是学生发展指导的主要目标。学生对个人的发展基本上处于印象状态, 缺乏具象的表达和思考。学生发展指导, 强调在德育过程中, 引导学生清楚地了解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的情况, 将抽象的发展观变得形象、立体。比如举办科学家、企业家进校园活动,通过与科学家、企业家的近距离接触、交流、互动, 让学生对职业有更形象的感知、更深刻的思考。
二、活动德育
活动德育指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实践之中, 以活动和实践为基本特征的一种德育方式。通过精心设计、组织开展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教育活动, 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 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激励学生, 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在活动中张扬个性、展现自我、磨炼意志、帮助他人。
1. 节日活动。传统节日积淀着民族的情感、信仰和伦理, 为学生提供精神给养, 是积极德育的重要资源。我校大力推进积极德育和传统节日深度结合、深层融合, 以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为主抓手, 辅以二十四节气, 并开展一系列传统节日大讲坛。如学校组织学生充分参与春节开展的诚心祝福、诚挚孝亲活动, 中秋节开展的“感恩丰收、尊重劳动” 活动等。
2. 主题活动。主题活动作为积极德育新的生长点, 在塑造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等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爱国主义和仁孝传承是积极德育主题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德育坚持从实际出发, 结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 遵循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 大胆实践, 不断拓宽主题活动途径。学校组织各级部开展仁孝主题系列班会和分享会; 坚持爱国主义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邀请各领域科学家进校园为学生讲述“科技强国” 的故事。
三、心艺德育
心艺德育指在教师德育过程中运用心理学效应和心理学方法, 努力实现与学生的内心世界进行沟通和融合, 真正做到用心去感悟、用心去温暖、用心去教育, 以此涵养学生的心灵, 进而帮助学生形成和谐积极、健康成长的积极德育状态。
1. 心艺班会。定期开展心艺班会,以积极心理为主要德育线索, 贯穿德育活动周期, 这既是开展积极德育的有效途径, 也是学生直抒胸臆的心灵舞台。学校每月开设心理健康主题讲座, 开展心理关爱大班会, 普及成长与挫折教育。此外, 还举办了成长心理剧大赛和大型团体心理康乐活动, 组织家校心理团辅, 让每个学生做青春的主人, 让每个学生幸福成长。
2. 心艺空间。营造浓郁的心灵艺术文化氛围是积极德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隐性的影响。发挥心艺文化环境的心理功能, 健全学生人格, 调节学生心理状态, 促进学生对心灵艺术和健康德育内容的有效内化。学校在主要场所创设心艺空间, 如幸福广场、六大园林、百花园、百草园、百果园、学习大厅, 各级部设置团体沙盘咨询小组, 配备心理咨询室, 邀请心理专家定期培训学校专职心理教师和班级心理委员, 全面提高学生心理品质。
责任编辑王思静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