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然与偶然的结合产生更多的可能

  • 来源:旅游会展
  • 关键字:旅游,会展,行业
  • 发布时间:2021-09-18 21:30

  2020年的春节,新冠疫情似乎是从天而降,闯入了人们的生活,这必定将是对国家和人民的一次考验,也是对我国生物科技、医疗、公共管理水平的一次考验。随着疫情的发展,全世界70个国家和地区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感染者,这场疫情注定不会轻易的结束,它旷日持久又无孔不入,给世界带来慌恐的同时,对许多行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势必进行一轮洗牌。

  旅游会展行业是高强度的人员流动和聚集型产业,受到疫情冲击是必然的。从武汉开始封城的时候,公司就已经决定将工作进一步调整。

  回顾2003年非典时期,国内很多大型会议都进行了延期,如中国互联网大会(乌镇互联网大会的前身),延期到当年的11月份召开,本来预想是800人的规模,结果到会是1500人,这是当时互联网产业强势发展产业拉动市场的表现之一。可以看到,疫情推动了强势产业的发展,会促成新的会议项目,会拉动新的会展经济。国家当年的GDP并没有受到非典的影响,而是在不知不觉中拉开了2004年会展狂潮的序幕。

  新冠疫情已经不是中国的事情,而是全球性的,是人类的公敌,是公众的恐惧。对全球会展业来说,不断传来的会议和展览取消、延期的消息,加重了我们的创伤与无奈。2020年上半年的会议全盘失守,延期转入10月份以后,或者还在观望择日。全国重大场馆10-12月份的会议场地资源有限,想排开档期,实属不易。原定转向其他国家的会议,因为全球疫情的爆发又徘徊难定。在艰难时期寻找新的出路,非科技不足以致胜。云服务近年来迅速的发展,为会展业插上了助力的翅膀。17年前的非典,我们只能静静等待,组委会之间用邮件和电话进行联络。而现在的新冠期间,我们已经无需等待,云服务已然进入了我们的会议、组织、筹备、宣传、运营、线上召开、数据分析等方方面面,作为线下会议的线上模式,必然与偶然相结合,产生了更多的可能性。

  毋庸置疑,云技术在会议的方方面面给予了我们诸多支撑,一是组委会的云办公,大会的组委会人员大多来自不同的单位,分散办公,为了共同举办会议临时组织到一起的,现在已经由原来的定期召开碰头会改为实时网上视频会议。原来通知开会的人员是比较固定的,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执行人员又没有在会的前提下,只能记录下来,会后确认。再等下一次的会议汇报。现在的视频会议可以随时邀请大会的方方面面人员参与到会议当中,提升了会议效率,减少许多程序,避免了传达上的疏漏;大型学术会议工作量最大的一块就是收集审交论文,有了云审稿,全世界专家可以在云上完成评审与作者交换意见,随时召开论文评审会,方便快捷;还有“云选址”,随着目的地城市的数字化以及智慧场馆的推广,不需要踏遍千山万水,只需要带上VR到云上去提取资料,各个备选的城市风貌与场馆条件都能及时比对。所以云媒体全媒体运营是未来会展最重要的工作。三月一日起,国家劳动人事部增加了职业认证,就有全媒体运营师这样一个岗位,可见传媒在推动会展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疫情期间会展行业需要线上技术,这也是科技服务于会展行业的卓越体现。线上会议大大降低了会议成本,拓宽了会议时间的选择,参会人员可以选择封闭式或开放式,规模控制更加灵活,会议资料云传送,环保又高效,无需会务接待工作,参会人员无需差旅支出,也缩小了时间成本。同时线下会议是社交的重要方式,是人类进步的必然需求,也是人类生活情感的刚需。未来的线下会议,主体功能是社交有共同专业、共同兴趣、共同理想,甚至是网上的挚友,需要一个聚集性的社交平台,彼此面对面交流,有温度的恳谈和相互激励智慧。是为了人与人提供情感的必要平台,不单要面对面交流,还要彼此互访,加深了解,拓宽思维,感受各地方风土人文带来的美感。

  疫情过后线上会议会大幅增加,人们逐渐适应了这种交流方式,因为线上会议的便捷属性,新发起的会议将更多的依靠线上推动,不受成本与规模的负累,更快的传播信息,更精准的做会后数据分析和定向推广,更容易直接达到成果。借助线上的宣传运营与发起优势,更加成熟的线上会议将适时进入线下,增强共情效应。线上线下比翼双飞,形成互补态势。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