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 来源:学习导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分层教学法,小学,数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9-25 20:17
摘要:分层教学法是当前较为成熟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适应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和成长需求,制定层次性的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活动的实效性,推动高效课堂的构建。小学数学课程是学生数学知识体系构建的关键阶段,对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基础环节,分层教学发展的科学运用能够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本文通过分层教学法的重要作用进行详细阐述,分析当前分层教学开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科学的分层教学开展策略,有效提升课堂授课效率,推动高效课堂的科学构建,为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提供有效的条件。
1 引言
数学是教育体系的基础构成,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的主要途径,数学素养的科学培养对推动学生全面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学生作为数学课程的主体,学生在知识积累、思维能力和学习水平等方面存在着个体间的差异,分层教学的科学运用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授课的针对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而在实际分层教学活动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教师正确认识分层教学理论,科学设计分层授课活动,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
2 分层教学法的应用意义
分层教学的科学开展对提升数学教学质量提供有效的条件,传统的课堂授课教师处在主导位置,不能有效适应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分层教学策略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授课的实效性,凸显学生的主体位置,准确把握课堂节奏,有效控制课程难度,适应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分层教学活动的推进能够实现教学目标的层次化分解,明确课程开展方向,为多样化授课活动的开展提供科学的依据,推动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同时分层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详情,数学知识内容较为抽象复杂,对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要求较高,具有较大的学习难度,分层教学的开展能够有效控制授课难度,对教学活动进行科学设计,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制定针对性的学习目标,科学选择教学方式,有效调动学生的主动意识,并能够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培养学习兴趣,营造积极的数学教学环境。[1]
3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科学构建对增强教学质量起到积极作用,而分层教学活动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需要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进行分层课堂的建设,具有较大的难度,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忽视学生的主体位置,教师对学生的学生能力水平和知识积累情况缺乏准确的掌握,课堂互动环节不足,教师对分层教学理论无法进行合理的利用,教学目标的分层不够明确,学生分组较为固定,制约着分层教学价值的实现。[2]二是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当前的授课形式相对单一,缺乏层次性设计,无法根据分层情况进行授课方式的合理选择。三是课堂评价缺乏层次性,课堂评价内容缺乏有效的分层,评价标准不够科学,较高的评价标准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3]
4 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4.1 学生的科学分层
学生是数学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授课中,要充分结合分层教学需求,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与家长的互动交流,准确掌握学生的实际数学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情况,为学生分层提供科学的已经。在学生分层环节要充分考虑数学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一般将学生分成3 个层次,通常用A、B、C 组来表示,其中A 组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知识积累,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进行自主学习探索,保持较好的学习效率;B 组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处在班级中游,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形成对数字知识的高效构建;C 组学生学习意识和能力较为薄弱,存在一定的学习困难。同时教师要构建动态化的分组机制,要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小组结构进行实时的调整,提升分组的科学性。
4.2 教学目标的分层
明确的教学目标为授课活动开展提供科学的引导,教师要利用自身专业素养和教育经验,深入研究教材内容,结合课程标准要求,根据学生分组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分组教学目标。例如在四边形面积的教学中,对A 组学生要设计开放性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不同四边形面积间的关系进行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对B 组学生,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使学生掌握相应面积计算公式的同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调动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对C 组学生,主要是以面积公式的学习和掌握为主。
4.3 教学方式的分层
教师要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分组情况,对教学方式进行针对性的选择。在A 组的教学设计中,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较强,教师要重视对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锻炼思维能力,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要注重教学活动的开放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有效适应A 组学生的发展需求。在B 组的教学设计中,要结合B 组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利用知识间的逻辑关系,重视对授课内容的挖掘,对学生的思维意识进行引导,帮助其养成正确的思维方式,掌握知识构建和问题解决方法。在C 组的教学设计中,主要以基础知识的构建为主,降低学习难度。例如在整数四则运算的教学中,对 A 组学生主要是以运算规律的自主探索为主,布置预习任务,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对B 组学生可以利用为微课资源,构建翻转课堂,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对运算规律和相应的例题进行共同探索。对C 组学生要重视对基础知识的传授,教师要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有效控制练习难度
5 结语
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的科学运用对提升教学质量起到积极作用,教师要结合分层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活动进行科学设计,对学生进行科学分层,制定层次性的学习目标,合理选择教学方式方法,增强课堂授课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马崇良. 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 中外交流, 2019, 26(38):379.
[2]张小燕. 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考试周刊, 2020,(20):93-94.
[3]王国民. 基于分层教学法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探讨[J]. 读写算, 2020(22):101-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