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施工中的导流和混凝土运输技术问题研究
- 来源:中国高新科技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水利施工,导流,混凝土运输技术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9-29 18:23
摘要: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数量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加。导流以及混凝土运输是水利施工中面临的重要难题,相关施工企业还需要加强对这两部分施工作业的重视力度,进行导流与混凝土运输技术的不断优化与完善,从而确保水利工程的顺利开展,文章主要就水利施工中的导流以及混凝土运输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
导流与混凝土运输技术是水利工程施工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水利工程多是在河道的上流区域进行施工,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还会受到当地的地形水文、地质条件以及气象环境等外界因素的影响,给水利工程施工作业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只有在结合了实际施工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导流以及混凝土运输技术的合理选择,才能够确保整个水利工程施工作业的有序开展,确保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
1 水利工程施工特点概述
近年来,我国水利行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还存在有实践性强、涉及面广以及影响因素多的特征,需要施工企业做好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前勘探工作,严格控制的施工流程,确保水利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除以上特点外,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还具备以下应用特点。
(1)河流上部区域的水利工程建设过程还存在建筑技术比较复杂的特征,施工质量一旦无法达到施工设计标准,势必会影响到整个水利工程的运行安全性以及使用寿命,并且会进一步提升水利工程项目的后期维护成本。因此,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要对各个施工流程进行严格控制,确保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
(2)因为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多是在河道的上流区域进行项目建设,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与影响,在水利施工过程中还要做好基层排水以及下流供水等预防工作,达到保证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的目的。才能确保水利工程项目有序开展。
(3)水利工程施工过程还有地质条件复杂的特征,并且可能出现滑坡、渗漏以及断层等地质问题。施工单位应做好对地基的处理工作,确保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能够达到预期施工标准。水利工程施工过程需要在结合不同环境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施工方案的针对性选择,确保工程项目的整体施工效益。
2 导流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施工应用
2.1 明渠导流法
明渠导流法作为导流施工技术的重要应用类型,适用于一些有宽广滩地的平原河道或者两岸平缓的施工场地。该技术的主要适用条件是河床覆盖层比较深并且不容易采用分期导流的方式进行处理,或者坝址河床比较窄并且具备有以下4种条件之一的,均可采用明渠导流法进行工程施工:①施工周期比较短,而且施工人员缺乏挖洞专业设备以及相关经验;②导流流量大,地质条件不适合采用开挖隧洞;③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通航以及排水操作;④河道沿岸存在有古河道或者垭口等。
在采用明渠导流法进行水利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要求在明渠布置过程中能够先对导流轴线的位置进行充分考虑,还需要尽可能缩短避开一些地质条件比较差的区域进行施工,这样也能够在确保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基础上,减少山体滑坡坍塌等灾害发生。为了确保水流的顺畅性,在采用明渠导流法进行工程施工时轴线跟主流夹角则需要控制在30°以内,明渠转弯半径也要进行合理控制,确保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此外还需合理控制进出口高程,在结合进出口高程的基础上进行施工期通航以及流量等因素的合理确定,在对上述因素进行综合性考虑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地下水的开挖量。最后,如果在软土地基情况下进行工程施工时,还可以采用复式断面以及梯形断面等多种施工方式进行作业,达到预期的明渠导流法的应用效果。
2.2 隧道导流法
在进行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作业过程中,如果两岸地形比较陡峻、山岩坚硬,可以选用隧道导流法进行水利工程的导流处理,为了降低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还可以将隧道导流与永久隧道相结合进行施工。在采用隧道导流施工技术时,首先需要对施工区域的地形进行综合性考虑,一般隧道轴线需要按照直线进行布置,在不得不转弯的情况下,还需要将直线段的转弯半径控制在隧道宽度的5倍以上,而且宽度转弯弯度需要控制在60°以下。此外,进行隧道轴线的布置,一般需要选择一些地质条件良好的区域来进行轴线布置,隧道轴线与岩石表面的倾角应大于45°。最后需要合理控制隧道进出口以及河床主流流向位置,要求夹角不得过大,确保隧道导流法的应用效果。
2.3 分段围堰法
分段围堰法也被称作是分期围堰法,主要是采用围堰对建筑物进行分期围护施工的方式来获得预期的导流效果,在缺口导流以及底孔导流工作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意义。在缺口导流布置过程中,为了避免汛期河水暴涨而无法宣泄等因素对于施工进度所造成的影响,在还可以在没建成的坝体上面设置预留缺口,建筑物自身的施工条件与结构、导流设计流量以及水利工程项目的泄水强度也会直接决定混凝土坝体缺口的面积。在应用分段围堰法进行工程施工过程时,要对高低缺口的高度差进行明确,避免流量相差过大导致压力分布不均匀等问题出现。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高度差要控制在4~6m,在进行底孔导流布置时,二期导流一般需要采用临时底孔以及永久底孔作为写泄水道,在采用临时水孔进行导流处理时,需要对底孔的位置与高程进行合理计算,在数量比较多的情况下需要将底孔分布在高程不同的位置,借此来减少封堵水压力,确保水利工程项目的导流施工效果。
2.4 涵管导流
在采用涵管导流法的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在涵管道布置过程采用涵管导流法进行土坝以及堆石坝工程的施工作业,促进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提升水利工程的性能。现阶段的涵管导流施工中主要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要求施工企业能够对钢筋混凝土的特性有充分认知,避免各种混凝土浇筑的质量问题发生。进行建筑物基岩的沟槽开挖工作时需要采用衬砌额的方式进行施工,随后以封上混凝土顶盖的方式来形成涵管。因为涵管自身的泄水能力比较低,因此多适用于一些导流流量比较小的导流任务。在涵管外壁每隔一段距离还要进行节流环的设置工作,减少渗流对于导管质量造成的影响。
3 混凝土运输应用技术概述
3.1 进行混凝土运输设备的选择
为了获得良好的混凝土运输效果,首先需要进行混凝土运输方式的选择。现阶段常用的混凝土运输方式主要有水平运输以及垂直运输两种类型,并需要结合实际运行类型进行运输设备的合理选择。水平运输是指将拌和好的混凝土从拌和地点运输到施工位置,一般采用混凝土泵、搅拌运输车以及汽车等设备进行作业,在运输过程中要做好各项养护工作。在垂直运输过程中主要采用的运输工具包含有塔机、缆机等设备,在进行混凝土运输过程中,一般需要将运输距离控制在1.5km以内,混凝土的坍落度也需要控制在5cm左右,这样能够将运输时间控制在合理范畴内,避免运输过程中各种因素对于混凝土质量造成的影响,也可以降低混凝土离析现象发生的可能性。
3.2 混凝土运输技术概述
为了确保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效果,混凝土运输中需要在混凝土完全凝固之后进行,而在混凝土卸载过程时,要求卸载高度控制在2m以内,避免卸载过程对混凝土质量造成影响。除此之外,在混凝土卸载中要求混凝土的出口角度跟卸载地面能够保持垂直。为了减少离析现象的发生,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需要确保车辆运行的平稳性,尽可能采用拉紧皮带以及加密拖辊等方式来减少皮带的跳动发生。除以上措施外,做好混凝土运输车辆的防晒、防雨工作,有助于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对水利工程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4 结语
综上所述,导流施工跟混凝土运输技术作为水利工程施工体系中的重要内容,要求相关施工企业能够加强对该方面工作的重视程度,在结合水利工程项目施工需求以及施工区域地质特点与环境因素基础上,进行导流技术以及混凝土运输技术的合理选择,这样才能够为后续的水利工程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与施工效益的进一步提升。
作者简介:王凯(1979-),男,山东济宁人,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水务局,研究方向:水利工程。
参考文献
[1]杜广敏.导流和混凝土运输技术在水利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珠江水运,2016(24):59-60.
[2]陈春丽.水利施工中的导流和混凝土运输技术问题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9):623.
[3]苏二营,赵春华.水利施工中的导流和混凝土运输技术问题探讨[J].居业,2015(16):76-77.
[4]赵年悦,王强.对水利施工中导流和混凝土运输技术问题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2):3397-3398.
[5]季强.环保节能型纤维混凝土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林产工业,2021,58(1):11-14.
(责任编辑:刘振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