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就是力量
- 来源:专案经理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艺术,动画,人才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10-07 19:05
系所整并打造专业定位
台南艺术大学动画艺术与影像美学研究所(后称南艺大动美所)的前身为「音像动画研究所」与「音像艺术管理研究所」,于2010年进行整并,是台湾第一所兼融动画、互动媒体及电影艺术实践的高等教育机构,以创新及跨领域方针培养台湾动画影像人才。
动美所影像视觉专业的罗禾淋老师分享到,台湾做为日本及美国动画作品的代工基地,吸收日本动画产学串联机制,承袭美国讲求创新创意的培育特色,诞生属于台湾动画的混血教学体制。在台湾,学生们要能成为会说故事的导演,说的更要是自己的原创故事,成为独当一面的动画人。动美所音乐专业的陈家辉老师则提到,台湾的最大优势就是「自由」,在开放的环境下,动画作品呈现更多元,有助艺术创作的能量累积。
如此自由的创作环境下,南艺大动美所的教育宗旨即「培育明日动画、科技艺术与影像文化策展人才。」
完整课程培养独立创作能力
除了环境,课程更是学生成长关键。过去在法国学习音乐的陈家辉老师提到,「声音」近年在动画作品中越趋重要,动美所藉由开设声音相关课程,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敏感度、接触相关专业名词,提升与声音导演直接沟通的能力,不仅扩展学生专业,透过课程跨领域的学习,累积进入业界的沟通力!陈老师也提到,南艺大动美所的学生未来不仅仅只制作动画作品,多的是接触互动媒体作品的机会,操作「声音」的比例相当高。在艺术大学里,被鼓励跨领域的修课,如《声音美学应用》这门课,就常有其他专业的同学修课,创造不同专业间的相互合作,有助吸收知识,跨领域的合作切磋,更是宝贵的经验!
而影像专业的罗禾淋老师则分享,南艺大动美所的课程设计,重视「趋势观察」,老师们根据产业环境进行课程调整。举例而言,台湾动画产业的结构性不如日本完整,日本在每季都有新作问世,而台湾的动画作品需求远低于此。故,课程设计上,动美所开始针对台湾产业现况调整。「目前台湾在动画界还是以代工居多,好莱坞的电影特效、各国的电视广告动画,常有台湾的代工踪影。此外,近年不少演唱会背景、歌曲MV,也开始以动画呈现,具有发展性。」针对这些动画需求,罗禾淋老师开设了《VR360叙事与影像传播》、《动态影像与光雕艺术》等相关课程,培养学生在叙事型动画之外,不同类型的动画设计能力。为了帮助学生进入业界能走更宽、更广的路,南艺大动美所不遗余力。
在完成既定的修课外,想在动美所取得毕业证书还有着「毕业制作」的考验,课程所学都是为了毕业制作的累积!陈家辉老师及罗禾淋老师都认为,毕业制作是成为动画导演前的重要过程 。以项目比喻,每位学生都是毕业制作的项目经理,需要自主发想、寻求资源及制作,并在半年至一年的时程完成。学生的指导教授扮演验收质量的角色,协助给予修正意见,制作过程中与不同领域专业人士的合作沟通,更是踏入业界的基础奠定。
如同罗老师所说:「动画导演不只是动嘴或画画分镜,必须完全了解动画制作的全程及细节,为有实战才能知道不同环节可能发生的问题。」唯有实际完成一部作品,洞悉作品制作过程,体现研究所课程训练的是能独当一面的动画导演、能快速接轨产业的动画人才。
竞赛,把握曝光机会
「艺术大学非常鼓励学生竞赛的,就台湾的创作资源,竞赛对学生的生涯能有直接帮助。」罗禾淋老师说。以「补助」为例,相关单位的作品补助申请都是竞争制,众多优秀提案中,能获选的终究有限,因此在国际赛事的发表经验,自然能成为亮点,脱颖而出。不仅如此,参与竞赛为作品争取荣耀、参赛者间交流学习、认识不同领域的专家,产生更多的合作可能,都有助作品创作,具有正向循环效果。
另一方面,陈家辉老师则提醒学生,尽管参与竞赛是受支持的,但不该忘记参与竞赛的精神是成果展现,为比赛而比赛是他不鼓励的。「学生希望将这一段时间的努力成果,被更多人看见,比赛确实可以提升曝光度。」「比赛可说是一种目标设定,能为学生带来更多创作的动力。」陈家辉老师认为,竞赛本身具有交流学习成长的优点,但它是有方向或主题性,不是全开放性的艺术创作。因此,陈老师鼓励学生针对自身作品挑选适合的竞赛进行参与,以竞赛展示成果,不为竞赛改变创作本质,才是参与竞赛真正的价值!
内外串流 接轨业界
无论如何,一切学习都是为了有大展身手的机会,在接轨业界上,南艺大动美所也大大倾注资源。实习方面,尽管课程上没有强制学生实习,但挟着台湾第一所的动画制作系所的优势,培养了众多业界人才,学长姐们的工作室是最强资源。当学生主动提出实习意愿,所方都会协助安排,参与业界动画制作又比毕业制作的经验更需把握。罗禾淋老师也分享其观察,「拥有实习经验的学生,对于产业的熟悉度较高。」罗老师强调,学生实习的重点不单纯是到工作室学东西,能认识其他相同专业的同侪,未来大家会进入相同产业,现阶段有机会熟悉,未来都有帮助。
无独有偶,南艺大动美所每年还会固定举办动画论坛,去年2020年就在台北及高雄各举办了一场,内容是邀请校友及业界专业人士做主题式演讲,采对外开放形式,各界都可以参加。其宗旨在于提供在校生听取学长姐生涯规划及吸收产业人士经验。而动美所本身也会针对每年的产业趋势变化进行主题设计,期望透过论坛维系学校、学长姐及在校学生的关系,有利串联接轨业界!
成功=99分努力+1分天分
扎实的课程及时间的磨练,一位动画人的成功绝非偶然,尽管人常言:「艺术是需要天分的。」然而陈家辉老师认为,艺术就创作层面而言,的确需要创作者天生的敏感度,但这不代表艺术是否倚靠天赋是非题。其以自身音乐举例,个人随着成长及社会化、不同文化背景熏陶,对音乐的敏感度、灵敏度都会下降。陈老师建议,保持自身对事物的开放性,用直觉去感受,不论是视觉、听觉,不框架自己、不排斥尝试、不设限地感受,艺术不光靠天分,更能后天学习提升。
罗禾淋老师则建议想进入动画产业的青年们:「做动画并非一开始就想象做出一个大项目,重要的是思考想要什么、想传达什么?」此外,罗老师认为,「艺术不只靠天分,能享受独处更重要。」艺术家独处的时间很多,比起天分,忍受孤独前行是种考验,也是种修行。艺术不是快速产出,需要时间淬炼、经验堆砌,罗马从来就不是一天造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