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配合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对发热患者心理应激影响的研究进展
- 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心理护理,规范化护理健康干预,发热患者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11-05 10:59
【摘要】 在对近几年大量相关研究总结的基础上,对心理护理配合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干预对发热患者心理应激的影响展开探讨。首先介绍了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对发热患者的应用,其次介绍了心理护理在发热患者中的应用,最后就心理护理配合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干预对发热患者心理应激的影响展开探讨。
发热是临床常见的由传染性疾病所引起的主要疾病类型。发热通常会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应激反应,如焦虑、恐惧、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且患者对于该疾病通常会表现出明显的恐惧心理,再加上对疾病发展的未知性,导致患者通常会表现出明显的心理应激反应。而这些应激反应通常会引起患者机体方面各种不良反应,如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及机体循环系统失衡等,进而不利于患者身体康复。大量研究表明,通过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及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对发热患者心理应激反应具有明显效果。
1 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对发热患者的应用
1.1 规范化健康教育内容
学者任丽果[1] 对患者学习需求进行调查后发现,很多患者在对发热相关知识的学习上面所表现出的积极性和热情度均比较高。因此,结合发热的特点,以及该疾病的预防措施,患者用药方法,使用酒精对皮肤降温时需注意问题,和患者居住、饮食方面改善方法等,就这些知识整理成完整的文字材料。另外,还通过借助于新媒体技术,专门制定了移动性学习材料,比如以微博、网站等形式发布发热健康相关知识,加强对这方面材料、知识的宣传力度。学者孟庆晖[2] 认为,不同年龄阶段、学历水平的患者对知识的掌握度、理解能力和接受度不同。因此医护人员在为患者制定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内容时,应结合患者学历、年龄及需求特点来为其提供给个性化的健康知识宣传内容。比如针对学历水平较高的患者,可从疾病产生的原理层面出发为其讲解相关健康知识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以提高患者对于健康知识的重视性和认知水平。而对于学历层次较低的患者,健康教育内容应尽量简单、简练,以便于患者理解。针对老年或儿童患者可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为其进行健康教育知识宣传,这样可便于患者理解。而对于中年和年轻的患者,由于他们更注重健康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所以应从专业的角度出发为其讲解健康教育内容在促进疾病康复方面的机理和作用,以使其信服。另外,可通过让患者关注医院微信公众号或组建患者交流群的方式,由一名负责护士定期推送健康相关内容,同时与患者进行线上互动,为患者答疑解惑。
1.2 多样化健康教育方式
学者王丽[3] 认为,对于发热患者健康教育方式选择上,可采用一对一个体教育和集体教育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第一,专门在候诊区设置宣教地点,然后由专职护士采用面对面方式对其展开集体宣教,宣教内容一定要形象、简单、通俗,并将护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以及药品作用等为患者阐述清楚。第二,利用门诊诊疗期间对患者展开一对一健康宣教,比如在导诊阶段,为患者进行态度方面的知识宣传,不仅有利于患者情绪的稳定,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其对相关知识的接受度。候诊时,主要为患者宣传降温及预防方面的护理知识,同时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展开积极沟通,在对患者需求了解后,根据其需求特征予以相应的护理干预。比如,对于接受水平低、文化层次低的患者,主要为其讲解护理技术。就诊期间,护理人员就居住环境、饮食及用药护理等相关方面知识为患者进行讲解。学者林少娟[4] 认为,在对发热患者采用多样化的健康教育方式时,根据患者学历情况、认知水平、需求情况的不同采用灵活的健康教育方式,为患者展开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较传统单一性的健康教育模式具有明显优势。
2 心理护理在发热患者中的应用
学者赵夏[5] 认为,发热患者心理应激反应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与患者的恐惧、疑惑等心理情绪有关。而严重的负面心理情绪则会降低患者机体免疫能力,不利于症状康复。通过对患者采用科学、合理的心理干预措施,不仅有利于其体温的有效控制,而且也有利于避免因过多使用退热药而造成不良作用。发热患者心理护理措施:(1)热情接待患者,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医护人员协助患者进入病房后,就病房环境对患者进行介绍,并为患者营造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避免患者受噪声刺激,可缓解其紧张、恐惧等心理情绪[6]。另外,可以为患者分发一些疾病预防、治疗等方面的宣传册,并对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进行介绍,以增长患者的治疗信心。(2)予以心理关怀。护理人员应理解患者紧张、恐惧等心理,尊重其主观感受,与患者积极展开心理沟通,明确导致患者不安情绪的原因,了解其心理状态,对存在紧张、焦虑等情绪的患者采用松弛训练法。为患者耐心讲解导致其体温上升的原因,以及体温升高后出现的症状情况,同时就辅助护理及治疗措施及原理进行解释,如:冷敷头部、乙醇擦浴、温水擦浴等,并告诉患者应积极配合护理和治疗,方能使疾病快速痊愈,纠正患者对发热疾病的错误心理。(3)定期探访。医护人员除了要进行一系列护理工作外,还需定期对患者进行访视,并了解患者病情和恢复情况,当发现问题后立即汇报给医生[7]。学者龙振宜认为[8],医护人员在探访期间与患者进行心理交流,为其提供心理安慰,可帮助患者消除其孤独感和烦恼。另外,医护人员在与患者交流时注意使用亲和的语言,输液时操作要娴熟、规范,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告诉患者积极接受检查和治疗,轻拍其后背促进患者咳嗽,多给患者一些陪伴和心理上的鼓励,多和患者谈论一些轻松的话题,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4)心理支持。对于部分情绪明显烦躁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对其复杂心理予以理解,对每位患者热情对待,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尽可能为患者提供细致周到的护理服务,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
3 心理护理配合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干预对发热患者心理应激的影响
发热属于临床上常见的传染性疾病,该疾病一般可通过空气、直接或间接性接触等方式传播,发热所致应激反应主要包括:心理应激(恐惧、焦虑、疑惑)和生理应激(呕吐、虚弱、恶心、食欲不振)等,因此临床上应注重对发热患者护理工作,以减少患者的应激反应。心理护理是指通过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了解患者心理情况,并提供针对性护理措施,以达到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的效果,从而降低患者的应激心理。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患者个人情况采用多样化的方式为其就发热疾病病因、护理、预防等相关知识进行宣传,增加患者对该疾病的认知水平,以缓解其紧张、焦虑等应激心理。大量研究发现,通过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和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对缓解患者心理应激具有明显效果。其中,学者李淑清[9] 通过对50 例对照组发热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对50 例发热患者在心理护理基础上采用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发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症状评分均具有明显差异,且观察组患者心理焦虑评分改善效果较对照组患者更明显,提示通过对发热患者实施心理护理配合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应激反应。另外,学者卢娜[10] 通过研究发现,接受心理护理配合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的发热患者较单纯接受心理护理的发热患者心理应激反应(如恐惧、焦虑、紧张等)改善效果更明显,也进一步证明了心理护理配合规范化健康教育对改善发热患者心理应激起到明显效果。
4 参考文献
[1] 任丽果. 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在发热门诊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6):89.
[2] 孟庆晖. 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在发热门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47):214-215.
[3] 王丽, 孟颖. 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在发热门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5):231-232.
[4] 林少娟. 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在发热门诊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2):117-118,121.
[5] 赵夏, 况桂英. 心理护理在呼吸内科发热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0):148-150.
[6] 杨颖. 心理护理干预对发热患者心理应激的影响[J]. 中国社区医师,2018,34(32):134-135,137.
[7] 邓秀红, 程颖, 王雪玲. 心理护理干预对发热患者心理应激的影响[J]. 当代医学,2011,17(35):123-124.
[8] 龙振宜. 对发热隔离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时的语言艺术[J]. 南方护理学报,2003(4):28-29.
[9] 李淑清. 发热门诊患者护理中规范化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分析 [J]. 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5):329-330.
[10] 卢娜, 林志萍, 陈榕. 规范化健康教育对脑出血患者护理的影响 [J]. 中外医疗,2014,33(29):175-177. [2021-05-20 收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