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赏识教育的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其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也一直在进行创新。应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从赏识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创造出轻松、愉悦的的课堂气氛,从而促使学生积极的投入到教学之中,使学生在教学中不断积累学习信心。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赏识教育的意义和方式进行了分析,旨在探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灵活地运用赏识教育,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还很脆弱,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往往会产生自卑心理,主体意识渐渐淡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方式。发自内心地关爱学生,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将学生身上的优点最大化,践行“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赏识教育的意义

  赏识教育的运用,是在承认学生之间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同时是帮助学生获得自我价值感的基础,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1]。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始终坚持以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从而导致部分教师在教学时,热衷于“满堂灌”,学生的学习地位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和尊重,课堂教学氛围沉闷,对于语文方面的教学,有着一定的阻碍。但是教师如果将赏识教育运用到教学之中,就能够保证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始终坚持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有利于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对于消除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立情绪,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2]。同时,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有利于学生积极的投入到教学之中,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赏识教育的方式

  1.教师需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初级阶段,因此对于周边的事物缺乏足够的认识,并且在生活阅历方面也相对比较缺乏。因此小学生在看待事物时,通常都是按照其自身的思维方式进行看待,从而导致对事物的态度,存在着一些天真的想法。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该尝试采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自身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帮助教师迅速发现学生的优点与长处,有利于做好学生教学方面的工作,对于学生不成熟的想法进行引导和改正,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3]。比如,部分学生虽然在考试成绩方面有待提升,但是其本身能够写出优美的字体。教师可以通过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通过这种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发展自身的优势,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进而更加努力的学习,为学生日后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赏识教育

  学生在宽广的知识领域总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在他们展现出个体差异的时候,教师总可以发现其中值得赏识的地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看图说话写作方面,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设备对“指鹿为马”这个成语进行讲解,然后可以请学生们来分享一些自己生活中与该成语相关联的人和事。在学生发言以后,为了鼓励学生们积极进行成语的探讨,教师要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肯定和表扬,对学生的观点持开放赏识的态度。引导学生运用自身的经验看待问题,从而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更加细心地观察生活,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挥,将真挚的感情融入作文内容中。对于一些学生的好作文,教师可以向全班同学推荐,鼓励大家互相学习,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另外将赏识教育运用于作文点评中,对学生的写作成果进行肯定,其不足之处提出建议,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同时也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进行语文方面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成绩的进一步提升。

  三、结语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小学语文教师为了促进学生们语文成绩的提升,从而将赏识教育应用到了教学之中。教师通过赏识教育对学生的行为积极鼓励,满足了学生渴望得到赏识的心理需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意识到自身的价值,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雷庆宇.浅谈赏识教育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策略[J].中华少年,2015,15(26):95-96.

  [2] 邱怀英.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4,12(12):87.

  [3] 宋晓平,张继涛.赏识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讨[J].吉林教育,2016,16(13):36.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