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建设如何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 来源:科学与技术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建设,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01-01 17:11
摘要:伴随我国经济走势持续攀升,区域性经济发展差异,成为阻碍国家经济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的首要问题。部分发达城市与落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巨大,乡村振兴成为国家扎实搞好经济建设的焦点。本文立足于探析农村公路建设与乡村振兴的重要关系,分析影响乡村振兴背景下制约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的有关问题,考量相应对策,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村公路建设质量贡献绵薄之力。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路建设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三方面: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管理不到位、公路交付竣工后养护工作质量较低、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差强人意等。应对上述问题的关键方法,需要基层政府提升对农村公路建设工程投入力度,彻底消除形式主义对农村公路建设的影响。
一、搞好农村公路建设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一)修筑农村公路与当地经济产业转型的联系
由于国家建设初期,选择以牺牲农村地区发展为代价,全力推动城市现代化进程,造成现下农村经济建设和发展水平全面落后于城市。区域性经济增长差异化巨大,是制约农村发展的首要因素;人力资源、发展启动资金与科学技术等促进地区经济建设进程的必要条件,地方农村均不占优势。部分区域基层乡镇产业结构单一,因客观因素导致新兴产业难以立足。传统农业无法发挥支柱产业优势,促使农村地区经济长效发展,保障当地群众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基于上述原因,面对农村经济发展初始条件窘迫的局面,修筑农村公路是打通乡村振兴、区域经济发展“命脉”的关键举措[1]。
(二)农村公路建设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1、扩充农村发展资源
农村经济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加强乡村道路建设、构建城市与乡镇沟通桥梁、改善基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环境,可以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良好契机;通过加大力度提升农村公路建设质量、扩大惠及范围,组建城市和农村发达的交通网络。城市和乡村资源配置供给结构,因公路建设等硬性条件的有力支持,将趋于合理与均衡。农村经济建设需要的发展资源,如人力资源、科学技术等,凭借四通八达的交通条件,不断流入乡村经济发展必需的各个角落。
2、开拓新型产业模式
基层传统农业发展管理模式,同样能够依靠农村公路建设打开新局面。农村特色农产品,可经由农村公路向外界销售,依靠公路建设打破农村闭塞落后的刻板印象;通过便捷的交通设施开发当地旅游资源,吸引外地游客游览农村风光,增加旅游经济收益。乡村经济产业结构不断转型、完善,当地居民经济来源渠道持续拓宽。农村公路建设不仅促进传统农业发展,并深层发掘农村地区其它产业潜能,令原有区域性产业结构重组,使农村公路建设成为乡村振兴起始点。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路建设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管理不到位
农村公路建设经费问题,是决定公路建设质量与效率的关键因素。当下我国部分地区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仍旧存在对建设工程立项、执行、资金到账等一系列流程监管不规范,经费支出监督职责不明确的项目资金管理问题。部分农村公路建设工程专项资金经由多方筹措、项目实际施工内容具有交叉性,均会为工程建设资金管理不善创造条件。农村公路建设工程关系基层经济布局规划,建设经费实际投入与质量应呈现正比关系。由于建设项目本身体系庞大、责任重大,资金消耗需依靠严谨的管理制度与相应规范,充分发挥出每一笔支出的作用。运作经费监管不到位,势必将造成建筑资源浪费、工期延误等严重影响工程顺利行进与建造质量的问题[2]。
(二)农村公路交付竣工后期养护工作质量偏低
介于农村公路使用环境与乡镇生活条件等客观因素,当建设项目竣工交付后,农村公路养护工作是维持工程建设成果、保障使用质量的关键环节。部分农村人口聚集、数量众多,代步工具与交通设施种类复杂;普通群众养路、护路的主观意识薄弱,对农村地区的公路建设等级与承重性能基本不做了解,恣意使用超出公路负荷性能的大型运输车辆等,对农村公路损伤程度极大。上述现象是造成农村公路耐用性差,常需要大型修缮的主要原因。基层政府忽视农村公路养护问题,投入资金与公路实际养护需求不对等;乡镇路政部门尚未建立完善的道路养护机制,农村公路养护工作不到位,逐渐形成农村公路重“建”轻“养”的不良现象。
(三)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差强人意
公路建设不仅是实现乡村振兴宏伟目标的先决条件,也是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有力象征,是基层搞好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部分乡镇为追求卓绝的工作政绩,短期内规划大量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没有结合农村发展实际需求,工程布局形式化严重。向上报批的诸多农村公路修筑项目,产生工作量繁重、工期过短、资金短缺等严重制约公路建设质量的负面因素。农村公路建设质量不达标,不仅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同时令农村公路建设工程难以发挥实质性作用。乡村群众无法从公路修筑工程中获得实际福利,基层经济发展受到交通不便的强力制约。
三、应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路建设问题的相应策略
(一)完善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管理规范
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管理模式革新必须遵从一个宗旨:确保工程筹措经费充分利用,保障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因此在制定项目建设资金管理规范与制度时,需要从明晰经费去向着手,保证每一笔款项的收入与支出情况清晰明了。成立项目资金监管小组,指派专人负责理清款项与项目间的衔接关系;明确将资金管理责任分配到个人,针对个别专用款项到位不及时情况,按时跟进款项到账进度,避免因项目资金管理不善延误工期,耽误公路建设正常行进。
(二)重视农村公路养护工作,提高群众护路意识
公路打开乡村振兴进程中区域经济发展的“大门”,是连接发达城市与农村、重置资源配给结构、发掘发展潜力的关键渠道。农村公路实际投入使用后,基层政府相关部门应重视公路养护问题。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机制,定时定期派遣专业人员开展公路管护工作。针对实际生活中违反公路养护管理规定的行为,坚决按照既定规定予以相应处罚。采取科学、先进的宣传手段,向基层群众普及农村公路养护的重要价值与有关事项;呼吁村镇居民团结一致,自觉遵守公路养护规范。使当地村民清楚了解农村公路修筑,对于改善自身生活条件的意义,知悉基本公路使用规范的必要性,从根源增强农村公路耐用性能[3]。
(三)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农村公路建设质量
农村公路实际施工阶段,应采用有效手段增进工程建设质量。农村公路建设工程项目可通过完善招投标流程,以公平、合理的方式选择实力雄厚的施工队伍;组建公路施工监管小组,全方位实时对公路建设各工序环节开展质量把控,保障工程行进过程中每一阶段的施工安全和效率。扎实做好农村公路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工作,全面对交付工程施工细节认真检查。针对工程施工不合格处,或未按照预先制定的施工方案,随意改动施工方式,没有及时与上级协商沟通,应严格遵照管理制度坚决执行返工处理。建立工程终身责任制,对公路投入使用后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予以保留追究工程有关负责人终身责任的权利。
结语
农村公路建设为当地居民日常出行提供便利,完善基层交通网络,构筑发达城市与相对落后乡村沟通联系的重要桥梁。公路建设能够有效促使农村经济产业结构重建并趋于完善,为传统农业注入新活力,使新兴经济产业惠及村镇居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切实为基层群众谋求实在经济收益,稳步迈入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
参考文献
[1]王国炜,张茂然,唐杨,张国梁.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县域农村公路网的规划[J].工程建设,2021,53(02):44-48.
[2]起志龙.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村公路建设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4):122-123.
[3]陈田星,管峰,王伟.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公路+X”发展模式研究[J].智能城市,2020,6(22):53-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