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教学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 来源:中小学教育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数字化教学资源,初中历史,应用策略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04-08 16:07
【摘要】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教育界技术的革新空间。数字化教学资源为初中历史课堂的探索提供了技术和资源支持,能够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当转变教学理念,充分挖掘数字技术应用在历史课堂上的可能性,提升课堂教学方法的技术含量,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率,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在轻松的历史学习氛围中爱上历史,感受历史的魅力。
初中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一直以来,教师都习惯于以传统的单向输出方式进行教学,学生未得到课堂参与机会,很难提起学习兴趣,学习成绩难以提升。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能够突破教学效果低下的难点,从而带来一个真正的高效历史课堂。本文将通过实践探究和分析,找寻数字化教学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的可能性,进而为广大初中历史教师提供借鉴。
一、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历史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历史是由人创造出来的,其中蕴含的哲理和文化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初中历史试卷中必不可少的材料解析题,这一板块是学生能否获得良好历史成绩的关键。历史材料往往来自于史料,而日常的历史教学却很少涉及史料的拓展,单单重点的史实内容的教学和记忆就已经撑起了历史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很难涉及对于史料的拓展。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创设出史料情境,带领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历史、学习历史,提升历史能力。
例如,在学习《宋元时期的都市与文化》一课时,在本节课中,学生要感受宋元时期繁华的大都市生活,文化昌盛,经济繁荣,科技先进。单单机械式地将宋元时期都市与文化的相关史实灌输给学生,难以真正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来展示宋元时期的视频史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之中,从更加全面的角度解读史料,得出结论。在多媒体上,宋元时期的宋词元曲、服饰、民间文化、科技产物等一一生动呈现,学生全神贯注,感受着宋元繁荣的文化。在浏览完课件后,学生对宋元时期的都市与文化已有了初步印象。接着教师再通过多媒体呈现出《清明上河图》的电子版本。壮观的北宋汴梁城风貌带给学生深深的震撼。教师将图画细节放大,向学生解释:“这一部分是我们刚刚学到的宋元时期当中北宋的繁华的都市场景图,其中蕴含了许多的历史知识。”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清明上河图》详解视频播放出来,学生通过视频解析,深刻了解了繁荣的北宋都市,对本课知识的学习兴趣显著提升。
二、延伸教材内容,拓展历史视野
初中历史一直维持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必须改变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重新调整教学理念和方法,创新教学内容,从而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水平。对于初中生来说,历史思维必须在思考中得到培养,单纯讲解教材内容难以真正带给学生新的思考角度,也就无法达到培养历史学科思维的效果。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延伸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反复思考和探究中加强历史思维,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教师在讲授《抗击八国联军》的相关内容时,除了完成教材内容的讲解外,教师还应当意识到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紧密相关的义和团运动。历史的发生总是有缘由的,而义和团运动就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原因背景之一。教师将义和团的相关史料内容进行补充,播放相关纪录片来加深学生的印象,作为本课知识的背景资料。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组织一场小型辩论赛,以“义和团运动对中国带来的积极影响大还是消极影响大?”为辩题展开辩论。学生在赛前利用互联网搜集相关历史史料资源,为辩论提供充分的史料依据。在搜集资料阶段,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了义和团运动的始终和缘由,能够更加辩证地看待义和团运动的发生,避免陷入片面思维当中。比赛开始后,学生各自以史料支撑表述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利用自己的知识储备辩驳对方的观点。一场精彩的辩论赛结束之后,全班学生在这场辩论赛当中收获了更加全面的知识,明白了学习历史应当从多个角度进行延伸思考,从而避免思想僵化,提升历史思维能力。
三、开展合作活动,提升探究能力
历史教材不可能囊括所有的历史知识,而是有选择性地呈现。学生即使能够做到熟练掌握教材,对答如流,但是缺乏了自己对历史的理解和思考,也一样是死记硬背,无法在历史学习中拓展自己的思维,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教师要善于发挥自己的引导能力,让学生在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过程中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升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透过表层的历史知识去体会历史的魅力,在历史学习中敢于思考、勤于探索,来激活自身的思维活跃度。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的《动荡的春秋时期》时,教师事先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制作微课,通过生动的视频来展示春秋时期各国的更替演变。在微课中,随着时间线的推移,各国的疆土持续发生着变化,同时古代技术和思想也在不断更新和演替,学生们在多重感官的刺激下,产生了浓烈的探究欲望。最后,微课上呈现出一个问题:春秋时期格局动荡,技术和思想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请问这些变化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学生根据自身的历史知识储备和逻辑进行推理总结,你来我往,热情地进行讨论。教师随机参与到小组讨论当中,鼓励有想法的学生大胆发言,纠正学生想法的错误之处,从而来提高讨论效果。到了总结环节,教师要求每组都要进行回答。通过学生的陈述,可以发现,动荡的春秋时期是由多因素构成的,比如生产力的发展使得有些国家势力崛起、技术的改进也影响了社会结构的变化。每一组的答案都是在认真探究中做出的结论,相较于教师单方面的讲授,能够起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结语:综上,数字化教学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营造出更佳生动的历史情境,从而帮助学生收获学习历史的动力,让学生在利用数字化资源中自主探究,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在历史学习中成长为一个全面发展的未来人才。初中历史教师应当敢于转变教学理念,加强实践探索,未来一定能打造出更加高效的历史课堂。
参考文献:
[1]刘琛.数字化教学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中小学电教:下,2017(6):44-44.
[2]边芸.数字化历史课程资源的运用及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0):129-130.
[3]周洋.贺艳:遗产数字化——今人重回历史的途径[J].文化月刊.2021,(05):10-11
[4]彭云.数字化环境下如何上好历史课——参加数字化教学课堂展评活动有感[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9(11):93-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