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研究应用
- 来源:素质教育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小学语文,思维导图,因材施教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04-08 20:21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重要的工具莫过于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具有不同结构的表达方式,能够体现出学生不同的思维特征。思维导图的结构可分为线性、发散性和平面形三大类,教师结合教学实例具体分析不同结构思维导图的特点、适用情形和体现的思维类型,有助于了解学情,抓住学生不同类型的思维特点因材施教,从而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本文从实际出发,探讨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发展。
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可以尝试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理清文章的结构,进行文章内容的解析、实现语文知识的归类,进行作文提纲的提炼等,从而实现对语文知识的归纳和梳理,进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率。下面,我就从以下几点来谈一谈思维导图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在识字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
小学阶段识字量较大,长期以来老师的教学方法简单枯燥,一般都是按照传统方法从生字的偏旁入手,逐一地分析拆解。在学习生字的教学环节,教师习惯用于让学生反复抄写,学生反复机械式抄写,知识进行简单单调的记忆,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产生讨厌的情绪,严重地影响了学习积极性的发展,对于生僻字的记忆能力还是很困难。在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加强学生的记忆能力以及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有效的达到巩固记忆的目的。小学低年级阶段,利用思维导图提示作用来识字在教学过程中充满乐趣。例如字谜游戏可以融入思维导图,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在学习“树”字的时候,老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提示:与树木有关、与木器有关等等。除此之外,在进行复习的时候,会遇到一些同音字或者形近字,教师同样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辨别和加深记忆能力。
二、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思维导图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往往有这样的困惑,通读一篇文章后,不知道它的主干在哪里。特别是阅读一些比较长的文章,学生们不知道应该怎样选取主要片段进行深度理解。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辅助我们理解课文,就会很容易提炼出主要信息,从而降低阅读的难度。比如在学习《穷人》一课时,我们就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先来厘清人物桑娜、渔夫、西蒙之间的关系,再找到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明晰桑娜等待丈夫—探望邻居—抱回孩子——渔夫归来这样的文章结构,从而把握文章的脉络。之后我们着重探究桑娜的心理活动,通过反复诵读句子,借助思维导图提炼桑娜心理的变化:等待丈夫时的焦急担心,看到西蒙的两个孩子时的怜爱,抱回孩子时的忐忑,通过这样的细节描写,体会桑娜和渔夫的善良。这样的课堂,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教学的目标也得以有效达成。再如学习《赵州桥》一课时,让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明晰每一段的内容。由于这是一篇说明文,文章的语言非常简洁,每一自然段的内容都清晰明了,学生自读后,即能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借助思维导图从桥介绍历史和地位、桥的外形、桥的构造和对桥的赞美等方面勾画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种自学的方式也是学生比较喜欢的。同时学生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进行展示,体现了思维导图构图的灵活性。课上我们可以借助思维导图让学生找出本课运用的说明方法,并找出相关的句子,观察每一组句子的特点,了解每一种说明方法的特点。之后让学生运用这些说明方法进行练习创作,实现了学以致用。另外,随着部编教材的投入使用,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有了更多的要求。为了检验学生的阅读成效,我们也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所读的内容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出来。因为有了思维导图的介入,学生很容易就能梳理出读物的内容和描写上的方法以及精彩的部分。之后可以利用读书汇报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汇报,简单形象且美观生动。
三、利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是现代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和关键。通过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为写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挖掘各个方面的能力,包括阅读的能力、想象的能力、选择的能力等,所以我们可以说写作能力是学生的综合能力的体现,科学地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将作文的提纲进行清楚的呈现,不少学生在写作之前都需要列提纲,但是他们不知道如何列提纲,如何才能够简单明了。其实科学的使用思维导图就能够比较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比如说,我在教导学生列提纲的时候,会给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首先,我会要求学生拿出一张大白纸,白纸上面不要有任何的内容,其次我会让学生拿出至少四种颜色的笔,然后,我会让学生拿一支黑色的签字笔,在准备好这些东西以后,我会让学生开始思考自己写作的题目是什么,在这一题目下如何进行起承转合,我会要求学生将时间用一种颜色写下来,地点用另外一种颜色,而事件的发展用第三种颜色,中间的转折,还有最后的结尾等都可能需要另外一种颜色,通过线条和一个个关键词的连接,学生就能够比较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作文应该以怎样的架构进行,这充分体现了思维导图的放射性的思维方法的特点。当然这是在学生刚刚接触思维导图的时候需要利用的,在学生已经有比较强的写作能力的时候。我会让学生在心中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然后进行写作。在复习的时候我会让学生将以前的思维导图拿出来看看,通过分析和对比,看到自己的进步,同时也看到自己之前存在的问题。
结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导图得到了广泛而有效的应用,它是一种教学探索,也是一种创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概括整合能力、阅读与习作能力等,构建了系统化的语文知识体系,最终提升了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南晓丽.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低年段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2017(3).
[2]刘美.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外语文(上),2018(11).
本文系濮阳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成果之一,课题名称:《小学语文利用思维导图备课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PJCJY20210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