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倒

  有人说:没点毛病谁看王家卫,对于王家卫,有人封他为神,有人却认为他矫情和做作,2000年的《花样年华》一直被认为是最王家卫式的电影。

  电影《花样年华》讲述了周慕云和苏丽珍两人蠢蠢欲动的内心,用谎言维系着表面婚姻,他们克制又小心翼翼,虚无又现实,电影里的镜头放得很慢,像一种无声的试探和摸索。《花样年华》直击内心的不是电影情节,而是电影情绪。与其说王家卫在用电影讲故事,不如说他在用电影表达情绪,他的每一部电影都有一种或者多种的情绪,也或多或少有每一个人的某个阶段影子。但在这部电影的末尾却有着非常醒目的字样“特别鸣谢刘以鬯”。

  刘以鬯——“香港文坛的教父”,也有人称之为“末代书生”,他时常称自己是“卖文为生的稿匠”。 他说日间写娱乐别人的作品,晚间写自己喜欢的作品。

  电影《花样年华》虽然并非与小说《对倒》改编,但创作灵感源于刘以鬯的小说《对倒》,《对倒》说的也是一男一女的故事,一个是从上海移民来香港的中年男子,一个是在香港本地长大的少女。一个在回忆过去,一个在幻想未来,他们各自在一条平行的时间线,互不相识却擦肩而过。而电影《花样年华》同样说的是一男一女的故事,一个是有夫之妇,一个是有妇之夫。电影的表现形式与小说《对倒》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相同处,而这种擦身而过的间接关系在电影和小说里面都有细节的呈现。

  “对倒”是邮票学的专有名词,指一正一倒的双连邮票。小说是由两个独立的故事交错而成,故事双线平行发展,是回忆与期待的交错。“对倒”也可以是电影的语言,是光线与色彩,声音与画面的交错,也是时间的交错,在小说里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男女主角的独白和内心,而在电影里通过光影交错,我们可以窥探到男女主角的内心,甚至用一种独有的解读方式去解读他们的一举一动,他们之前不需要太多的语言对话,通过形体和表情便交错了一场复杂的内心和故事。

  电影也好小说也罢,让人看到了太多的破碎感,就像生命的裂痕和擦身而过的现场“一本1972年发表的小说,一部2000年上映的电影,交错成一个1960年的故事”。

  这样的间接关系和破碎感,看懂的人爱不释手,在这种平行的人物关系里面隐藏着多少你我他的故事,我们同样在人生的轨迹里面相遇又各自离开,甚至没有过多的交集,年老的在回忆过去,把过去当成了慰藉,而年轻的再憧憬未来,把幻想当成了真实,人生不就是这样吗?在同一个时空是交错,在不同的时空中汇聚,周而复始……

  如果生命中有一道裂缝,愿我们的内心都有一道光,能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