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贵的远方和丰盛的附近

  有多少人和我一样,从2020年开始一直在盼望着春天的出游,而时间在疫情的蔓延下,大部分的出游计划都因为一些不确定的因素而被冰封。

  好不容易等到带娃出行去山东走亲戚,刚到济宁的第二天,我们一家就被静默在了酒店,整个济宁被按下了暂停键,生活太过于戏剧,戏剧到别说去孔庙,我们连在市区都没有转过,开车10个小时到济宁,酒店住了一晚便在第二天一早又开车回了上海,这便是我们这三年去过的最昂贵的远方。

  在这个生活充满着太多随机性的时刻,“计划不如变化”在这三年里变成了人们最核心的词汇,“诗和远方”都写进了诗里,却因此走不进生活里,我们都没有像这三年一样期待时间能够快进,快进到没有疫情,快进到自由呼吸。被明码标价的“诗和远方”也变成了一种未知的挑战,因为你不知道会不会在某个地方你会遇到如同上海这三个月封控一样的隔离,会不会到了远方,你却无法想回就回。

  因为疫情,每到节日我们便会收到这样的倡导:非必要不返乡,就地过节。于是就地便成为了我们这两年听得最多的词汇。附近——成为了我们开始去关注的地方。

  有人说2022年最大的感悟是“春天都过去了,我们都在家门口被无限搁浅了”,于是我们忽然发现我们需要调整自己对于生活和熟悉边界的理解,拥有发现“附近”的能力,让家门口变得鲜活而有人文气息。或许在疫情之前我们渴望出一趟远门,渴望到那个截然不同的城市去感受被放逐的自由和松弛心灵的魔力。而疫情时期,我们就地就近地去放逐自己的心灵,去跨越自己最熟悉的边界,感受独特的就地风俗和人文景观,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打开方式。让生活的随机性变成了人生的风景线,把我们曾忽略的风景捡拾回来。

  当我们开始有了发现周围的美时,我们会发现忙碌生活的另一个状态,另一种人文景观,也因此我们可以去了解当地的风俗,即使在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你未发现的远比你知道的更多,你未感受的远比你经历的更多。在这样的季节,安心于现实的馈赠,你能在这种计划不如变化的时代,找到属于你当下的 “诗和远方”。

  因为你的就地也曾是别人的“诗和远方”,于是忽然间看到了被焦虑捆绑的三年毫无意义的内心封锁,接下来的日子,我们或者可以更平和些,可以更无畏些,可以用心去发现属于我们这个城市里诸多不同的地方,去重新拥抱现实,也去重新感受生活给我们的馈赠。那些流动的、让人沉迷的、属于我们的缘份也正在悄无声息地用一缕温暖的春风吹拂到我们身边,让我们为之感染……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