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走:两个世界之外的第三个选择

  两个世界

  不是为了讽刺单身狗,欧格斯·兰斯莫斯(Yorgos Lanthimos)的经典黑色幽默电影《龙虾》里的近未来世界,只要在45天内未能“配对”成功的单身人士都会被变成一种动物,而多数人会选择成为狗。只有少数人选择变成比较稀罕的动物,比如说本片主角大卫(Colin Farrel饰),他选择成为龙虾。

  大卫的哥哥变成了狗,大卫带着它住进配对酒店,想要回归“正常”生活——也就是有配偶的家庭。但这不容易,因为你要找到和你“同类”的人相爱,这个同类的标准可以很荒诞,比如说都爱流鼻血,于是大卫的朋友约翰通过假装流鼻血赢得了一个真爱流鼻血的女孩。大卫决定也要伪装,结果在他费尽心机假装是一个冷血的人,几乎成功骗得一个真冷血女人视为同类的时候,这个女人为了考验他而虐杀了他的哥哥。大卫忍不住流泪了。

  电影从这里分裂成两个世界,忍无可忍报复完冷血女人的大卫只有一条出路,就是逃离配对酒店,投身丛林“孤游者”组织Loner group。那边是另一个极端,相对于严禁单身的主流社会,“孤游者”被女首领严禁相爱,任何暧昧行为都会受到残酷的惩罚——即便口头调情也会遭受 “火吻”之刑。而大卫再次触犯天条,他爱上了一位和他一样近视的女人(Rachel Weisz饰)。

  结局是开放式的。女人受到女首领惩罚,弄瞎了眼睛——或者真的治疗了近视,但总之都是剥夺了她与大卫的“同类”性。因此即使大卫替她报复了女首领,然后两人一起逃回城市后,两人依然受这种“非同类不能相爱”的成见困扰。于是大卫决定戳瞎自己以跟爱人成为同类,电影在他将要下手的时候停止,同时我们发现在外面等候的女人好像并没有瞎掉。

  认为孤独可耻而设计了种种规则迫使人配对的世界,跟认为相爱可耻而狠下毒手的世界,两者其实殊途同归,而且都默认了“非同类不能相爱”并以此胁迫有可能超越成规真心相爱的人。这两者都在自己的领域形成逻辑自洽,不符合者就是异类,要么赤裸裸地“异化”成动物,要么死。

  超越日常

  但开放的结局提供了第三个可能性。这是我看到男主演 Colin Farrel接受采访时说的话我才恍然大悟的。记者问:他最后戳眼睛了吗?Colin道:“坦诚地说,我的一种想法是他戳了。另一种想法是他没戳,当镜头切回Rachel Weisz,他已经在一辆离开的uber上,以最快的方式溜了。并且我还有第三个想法——他不戳并且骗她戳了。我个人觉得是最明智的选择。即使不骗她也没关系,我是下不去那个狠手,但我爱你也是真的啊。为什么一定要遵从这个社会的规定,有一样缺陷的人才能爱到最后。我们的爱情一定会比这个社会的规定伟大,两个不同的人也能相爱啊,我们一起对付这个糟糕社会的刻板印象和愚蠢规定吧。”

  原本的世界分裂成反乌托邦和反反乌托邦两个设定,只有真正的革命者或者爱者,才能有如此超越的想象。本质上,这是对我们所谓的日常命运的清醒反思,因为我们的现实社会也在进行这两种非此即彼的所谓抉择,你必须有所归属,但不是归属于爱,而是归属于别人对爱、对人生的诸多定义。你真的要这样吗?

  “龙虾”的隐喻

  让我们回到电影的名字:龙虾,这不是一个随手拈来的搞笑象征,而是本片一大隐喻,和另一大隐喻:盲瞎,息息相关。

  当大卫被酒店管理员问到45天之后还是单身的话想变成什么动物,大卫回答:“龙虾,因为龙虾有百年寿命,流着蓝色血液,和贵族一样;而且终身有生育能力;而且我特别喜欢大海,从小就擅长游泳。”这是一个貌似深思熟虑的执念,在大卫的描述中龙虾简直比一般人类还要幸福。他也没有忽略在地球上龙虾最大的天敌就是人类,因此他常常有意无意提到他想去意大利的某村终老——冷知识来了,在世界某些地方,煮龙虾是违法的,比如意大利的Reggio Emilia村。

  但大卫也潜意识屏蔽了龙虾的一切缺点,比如说龙虾是豌豆脑,大脑有的还没有圆珠笔尖大,它的神经系统发展和蚂蚁无异。也就是说它是一种缺乏智力和感受力的动物,很明显大卫自己并非如此。

  还有最关键的:龙虾视力很差(但嗅觉和味觉却很发达)。有的盲眼龙虾生活在澳大利亚2000多米深的海洋中,由于深海中没有光亮,这些龙虾的视力已经退化到眼盲的程度。这些龙虾体长7~12厘米,靠水波的细微变化来觅食或躲避敌害。除了眼盲的特征外,它们的突出特征是大螯——一对大螯中,一只形态正常,而另一只则演化成了形状怪异而细长的螯足。这种螯足就像是一把长锯子,长度和体长差不多。盲眼龙虾就是靠有力的爪子和螯足来捕食和对付敌害。他们除了眼瞎之外还有一个特点——长寿,某些盲眼龙虾能够存活约75年,最高纪录是140年。

  折换到电影里的隐喻系统,这无疑是在对我们说:你要保持孤独又享受幸福,前提得要对周遭盲目——对爱的真相盲目,也对乌托邦世界的种种荒诞盲目。甚至,你要被所爱的人要求盲目,如果不盲目,就会是酒店管理员夫妇那种崩溃。

  就像Colin Farrel接受采访时说的第二个结局可能:“他没戳眼睛。如果你把视觉看得比爱情重要,选这个也无可厚非。记得吗?当近视眼女孩被首领弄瞎之后,她质问首领:为什么你这样对我?为什么不是这样对他?——其实女主也存在自私的一面,也许他们的爱情没有那么浪漫。人的本性也许正是孤独和自私的。”女首领带女主角去做视力手术,也许的确一个骗局,但最起码在女孩得知自己被惩罚失明的一刻女首领的考验成功了,接着她才能继续考验大卫。

  事实上,约翰的爱人和“女儿”就选择了对真相“盲目”,她们在大卫赶来揭穿约翰假装流鼻血的时候,一致对外赶走大卫,也许是因为她们觉悟到爱根本跟 “物以类聚”无关。所以从另一方面看,她们并没有盲目,她们看到被异化的世界试图磨灭的真相。在《龙虾》的结局中,大卫和近视女孩未必不能选择自私一点,两人清醒地看看这个世界,孤独者除了向婚姻妥协,除了成为狗和龙虾还有很多选择。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