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兴趣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 来源:中国教育科学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兴趣,语文,阅读教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11-29 14:02
良好的阅读兴趣与习惯的培养,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还能陶冶了情操,让学生有着更多的渠道去获取不同的知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文化水平及素养,同时也对学生的自觉学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课程改革后,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这时,阅读兴趣与习惯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积极、努力地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而养成学生爱阅读的良好学习习惯。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的利用了学生的自我表现的心理特点和被表扬后那种久久无法退去的心中的喜悦的心理。于是在教学中我时常会布置不同的任务给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去完成,并在课堂上积极地创造条件给不同程度的学生去完成、表现,让他们真实的体会到只要自己真的去认真学习与阅读,那么他都有机会展示自己,从而被表扬、被崇拜与被肯定,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自信心、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
二、创造阅读的兴趣
阅读,是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的。时间的充足,环境的安静,读物的喜爱,都是阅读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教学中,我们应给学生有效地阅读提供良好的环境与条件。比如,在学生的借阅书籍上,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不仅随时向学生开放,而且学生还可借阅自己喜欢看的书籍回家看,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在班级中,在学生的“传递”书籍上,教师可在班级设置一个图书角,让学生们自愿的把自己喜欢并看完的书籍放在图书角,方便学生们课间阅读之外,还大大增进了学生的友谊和有共同探讨的话题,让学生不仅省钱能看更多的书籍,学到更多的知识,而且还从中体会到了阅读的乐趣;在学生的课余时间上,除了布置相应的任务外,我们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去阅读,给足他们阅读的时间;在学生的阅读能力上,教师除了课堂教学中的教授外,我们可以每周至少一节课来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可以是写体会、感悟,也可以画成绘本来展示等,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运用榜样的力量启发兴趣
前苏联作家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凯勒也曾说过:“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獈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1]赵晓娟.享受快乐阅读提升语文素养——核心素养下培养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之我见[J].教育革新,2019(12):39.]教师在让学生喜欢上看书同时,老师更应该爱看书,因为教师在学生心中有着榜样的作用。在我们教学生活中,教师的言行举止总能让学生在潜意识里去模仿。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在讲解课文内容的同时,适当地穿插些课外的又让学生感兴趣的知识,这样不仅吸引了学生上课的注意力,而且还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在课间时分,老师多与学生接触、聊天,有效地运用学生崇拜的心理去灌输“其实,老师读了那些课外的书籍,如果你也读了,你也能像老师这样娓娓道来。”教师用间接地方式告诉学生,多读书、多阅读是一件让自己增长见识的事,也是提高自己认识事物的一种渠道,让自己与众不同的一种方式。在课堂上,教师有效地运用“言传”让学生有意识的去模仿,又能在课间与学生交流中运用“身教”进行行动。在学习生活上,教师不仅有效地通过“言传”、“身教”等方式让学生模仿、行动,而且还大大提高了学生阅读书籍的兴趣,使学生在书籍知识的海洋中顺利的扬帆起航。
四、运用好奇心理,调动阅读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好奇心驱使着他们想认识和了解更多的未知事物。教师用循序渐进地方式进行引导,积极、努力地培养学生的学习阅读兴趣,并充分调动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促使他们多阅读课外读物。例如: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时,我们给予他们出些简单而又易错的谜语,当学生们不知所措时,教师不直接揭晓答案,而是告诉他们答案在图书馆的哪本书里写着。在课间的聊天沟通中,多讲些对于学生来说有趣又新鲜的东西,如:“原本窄的马路两旁上生长着茁壮的树,但是为了乡村的发展,现如今要改成宽的马路,同时又不能减少绿化,请问你会如何做呢?”像类似的能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抛给学生,告诉他们哪本书籍有这内容,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会努力的去寻求“答案”。在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中,学生便渐渐地养成了自觉阅读书籍的良好学习习惯。
五、巧用知识拓展,培养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
日常的教学生活中,学生总会对哪篇文章特别感兴趣或者特别喜欢。这时,教师应适当地引导学生并推荐一些与课文内容知识相关的课外读物,适当地将学生的兴趣吸引到阅读课外书籍中去。例如:高年级学生有着自己的思维,他们喜欢的书目需要具有想象空间。利用这一特点,学习了课文《牛郎织女》之后,推荐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皮皮鲁传》等;在学习了课文《夏天里的成长》之后,教师推荐学生《夏洛的网》等。当然,教师推荐给学生的课外读物,都应该是在符合学生各年龄段的心理上的特点,不应盲目地、随便地推荐。
六、展示阅读成果,激励阅读行为
学生在阅读兴趣中所产生的催化剂、助力器,无疑是在于教师的表扬与鼓励。它能在学生的阅读中起到推波助澜、事半功倍的作用。当教师发现学生无意识地、自觉地表现出他的阅读行为与能力时,我们应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在日常的授课中,我们应多给学生创造一个展示阅读成果的空间,给他们提供平台。例如:在班级中每隔一个月,开展一种或多种活动(如:“读书讨论会”等);定期为坚持阅读书籍的学生颁发“阅读之星”等;学校也可以让家长参与到陪伴学生的阅读中来,定期颁发“最佳亲自阅读之家”等荣誉称号。用实际行动及时地鼓励学生,引导学生积极阅读。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适当地引导、鼓励学生多将自己在课外所积累的好词佳句,恰当地运用到日常的生活中、写作中去。在班级或校园中,特设一个读书展示台,定期让学生推荐几种阅读成果进行展示,可以是丰富多彩的绘本、读书笔记、读书感悟……让喜爱阅读的学生获得满满地成就感,促使那些爱读书的学生继续努力的阅读。让那些不太爱阅读的学生,在这种耳濡目染的环境下熏陶,逐渐地被影响、被感染,在从众与好胜心理的驱使下,他们将积极地加入到爱阅读的大队伍中来,让阅读变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七、结束语
阅读,让知识与日俱增;阅读,让思维积极活跃;阅读,让学生见识渊博;阅读,让人们积极向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兴趣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但我们能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提升自己,我们终将会取得那份胜利。
(作者单位:寿宁县大同小学)
[参考文献]
[1]赵晓娟.享受快乐阅读提升语文素养——核心素养下培养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之我见[J].教育革新,2019(12):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