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微技术应用 助推学校信息化发展——以青龙满族自治县第一实验小学为例

  • 来源:中国教育科学
  • 关键字:学校,信息化,发展
  • 发布时间:2022-11-29 14:05

  一、学校简介

  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第一实验小学(以下简称“一小”)建于1922年,现有教学班66个,学生4305人,教师231人。经九十余载寒暑易往,三万多个昼夜交替,积淀了一小深深的文化底蕴。近年来,学校以应用需求为导向,创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模式,以“国家级教育信息化试点校”为契机,持续开展基于微技术应用的数字校园建设,取得了突出成效。

  二、信息化环境建设

  1.硬件环境

  一小现建有千兆核心、百兆到桌面、无线网络全覆盖的校园网络;标准化的网络中心,拥有服务器6台,用于承载各种应用系统;学校每个教室配有多功能一体机,建有云智慧教室、校园电视台、微课录制室、自动录播室等信息化功能教室。为每位教师配备了办公计算机,教师智能手机使用率100%。

  2.平台搭建

  校园网站既是学校对外宣传的网络窗口,也是数字教育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和协同工作等的平台。校园网站(www.qldysyxx.cn)包括门户、互动社区、文库、在线课堂4大部分。门户网站在开源的、基于B/S结构的帝国网站管理系统(EmpireCMS)进行搭建,此系统以其安全、稳定、强大、灵活等特点而被政府、企业、学校等广泛使用。社区采用了腾讯旗下Comsenz公司推出的专业社区建站平台Discuz!论坛系统。文库类似百度文库、豆丁文库等,该校文库采用Discuz!论坛集成插件“DS文库”系统实现。在线课堂选择的是与Discuz!论坛集成插件“视频点播”系统。校园网站各部分均采用行业内优秀开源系统搭建,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软件部分基本零费用。同时,校园网站所有板块均可在移动端访问。

  该校相继开通了学校的微信企业号、微信订阅号、微信服务号,通过这“三微”与校园网站进行深度融合,为学校的宣传、资源的共享、办公自动化等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实现功能

  1.互动社区

  校园网中的互动社区为每个教研组和备课组添加互动板块,让教师拿起手机或计算机就可以便捷同其他教师进行文字交流。通过互动社区,打破了传统备课与教研模式,开展了网上集体备课、网络教研等活动。网络教研就是教师在备课和教研时均可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开展随机教研、主题教研和联片教研活动。利用互动论坛,同科、同校、异校间随时解决教学中的疑问、困惑和教学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并形成经验论文。教师们有了主动性,乐于对自己认为优质的内容进行分享,不再只是机械地完成任务,每一次的研讨、每一位教师的参与都是对新型教研模式的一次推进。

  2.教师空间

  校园网中的教师空间目前主要实现了博客功能,为教师提供了展示自我、传递思想、自我成长的平台,教师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文章,将自己在平时的教学心得、感悟以及一些做法总结归纳出来,通过空间访问、微信分享等方式让别人认识自己、欣赏自己,同时也能将自己的学术观点、教育思想进行推广。

  3.在线课堂

  校园网中的在线课堂是视频的点播平台,一切基于视频的应用都以在线课堂为基础。如:基于在线课堂的听课评课议课、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基于微课的课后辅导等。在线课堂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就以听课评课议课为例,没有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不再因工作繁忙又必须实地参与听课而烦恼,不再因为研讨不能同时聚齐而被搁置。在线课堂打破了区域界限,整合了更多的优质的教学理念,真正实现了资源的共建共享。

  4.“一小文库”

  校园网中的“一小文库”主要用于汇聚教师的教学文档资源,包括教学设计、导学卡、课件等。教师集体备课的资源也汇聚于此,可避免教师到网上大海捞针般的搜索,减少教师获取教学文档资源的时间,提升了备课效率,资源的共建共享的成效显著。同时,还可用于学校对各位教师电子文档的检查。

  5.鼓励微信办公开通“三微”服务

  鼓励教师微信办公,建立了各种工作群,如:班级群、教研组群、家长群、学科群等。通过班级群发布课程知识及课后任务,师生进行讨论交流,答疑解惑以及学情反馈。通过校内工作群方便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教学研讨、直播教学、资源共享。通过家长群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可以及时向学生家长反馈学生在学校的各种表现。微信群不仅搭建了师师、师生交流的平台,也架起了家校互通的桥梁,为师生、生生、家校交流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通过微信订阅号定期向社会发布学校的各种新闻、办学情况等,加强社会对学校的了解。通过服务号和企业号实现学校的办公自动化、智慧校园移动化。

  6.APP推广

  鼓励教师使用各种有利于教育教学的APP,如有道云笔记、问卷星、一起作业网、伴鱼英语、班级管理大师、喜马拉雅等。

  有道云笔记是简单快速的个人记事备忘工具,并且能够实现PC、移动设备和云端之间的信息同步,通过云笔记的分享功能快速分享到微信群。教师可以利用它记录学生情况,分享给家长;个人的感悟分享给同事。

  问卷星,最好的数据收集工具。教师可以利用它对学生学情进行了解,调查家长对学校教学建议、学生参加保险情况等,只要想收集数据,都可采用它。

  班级优化大师,高效的班级管理工具。教师实时发送点评,自定义评价类型进行全方位评价,评价报表一键导出,教师、家长实时同步预览,灵活建组开展小组化教学,发布作业实时检查,科学的奖励机制形成良好的班级自治化管理体系。

  一起作业网,减负增效的好帮手。练习内容多样化,教师一键推荐作业,组卷测验自动生成,系统自动批改生成综合报告,师生、家长即时掌握完成情况。

  鼓励英语教师重视伴鱼英语在促进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作用;鼓励学生开通喜马拉雅频道,进行朗读训练等,学校定期组织开展APP学习、推广、奖励等活动。

  四、经验与成果

  1.搭建平台拓展互动渠道打通资源共建共享的流转通道

  学校通过搭建互动社区并提供手机微信登陆,为教师提供了线上交流与互动的平台,每个教研组和备课组都有属于自己的互动板块,教师可以在相应的版块自由讨论。教师讨论生成的过程性资源可有效保存,与微信群交流的高效性相互补充、相得益彰。鼓励教师将自己的教育教学的经历、经验、心得体会发布到自己的博客空间,并将其链接进行分享,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让家长和社会更好地了解教师、学校、教育教学。学校利用文库平台,配合教师奖惩机制,有效实现了学校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的共建与共享。学校通过搭建应用平台破除了各种资源共建共享的技术瓶颈;通过创新资源共建共享的政策、机制,最大限度调动了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创新工作思路提升学校的信息化水平

  青龙满族自治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相比于发达地区,用于教育信息化的经费严重不足。学校利用开源免费的Discuz!论坛及其插件搭建学校信息化平台,并不断探索各种免费的APP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真正实现小投入、大产出,有效破解信息化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学校充分挖掘现有功能教室(录播室、微课室、校园电视台等)的作用,不断创新学校数字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模式。配备专职的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学校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建设及应用推广工作。

  3.多措并举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校长是推进学校信息化的指挥者,一小校长以身作则,利用各种培训、学习、参观等机会,不断提升自身信息化领导力。学校在组织教师参加上级相关培训的同时,加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校级培训力度,更新教师信息技术观念,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鼓励教师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实践中掌握技术,发掘功能。

  4.骨干引领发挥辐射作用

  通过在线的研讨交流、师徒结对、信息化团体(微课同盟、班级管理大师团等)等方式,依托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一小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工作获得了喜人成绩。2012年,被评为河北省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先进学校。同年,被确定为全国首批信息化试点校;2014年,被评为市级电化教学先进单位;2016年,高标准通过省级教育信息化试点校验收。学校有300多人次获各级管理先进个人、优质课、优秀论文等奖励;多项国家、省级课题已顺利结题。学生信息技术社团制作的电脑绘画《青龙腾飞》《育龙湾社区》等多项作品获国家、省、市级奖励。

  未来规划

  深化数字化校园建设,逐步探索适合学校的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模式。实践智慧课堂实验教学,通过实现教师快速备课、师生实时互动、即时评测、实时激励、家校互通、资源共享等功能,轻松构建具有互动、探究特性的全新智慧课堂。实现全校师生及家长网络空间人人通,最大限度地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以及师、生、家、校多方互动,实现学校教育信息化向共享、互动、实效、融合、创新的实质性迈进,真正实现课程从学科本位向育人本位转变,落实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

  一小会继续探索信息化教育教学新模式,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把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推向一个更高、更新的发展阶段。

  (作者单位:青龙满族自治县第一实验小学)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