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数字乡村与乡村治理模式的研究

  • 来源:互联网周刊
  • 关键字:数字乡村,乡村治理模式,西藏乡村发展
  • 发布时间:2022-12-26 11:01

  摘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政府对乡村治理的机制创新、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提出新要求,数字乡村建设有助于推进农村治理体系现代化,提升农村治理能力。本文通过探究数字乡村与乡村治理模式,从而推动西藏数字乡村的发展,巩固乡村振兴的成果,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

  引言

  为立足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战略要求与推动数字中国的建设,2022年2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明确提出为扎实推进乡村发展,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2022年8月,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印发《数字乡村标准体系指南》,明确指出在2025年初步建成数字乡村标准体系,形成标准支撑和引领数字乡村发展的良好局面。

  乡村治理模式是实现乡村高效治理的强大助推力。在数字化时代,将互联网与乡村治理相结合,形成新的治理模式,是实现乡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数字乡村的建设,为乡村振兴打开了新局面,提升了乡村治理能力。

  依据西藏统计年鉴(2021)、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西藏乡村人口数为234.47万人,占总人口的64.27%,乡村人口在西藏所占比例超过一半[1]。所以寻找适合西藏乡村发展的治理模式,大力发展西藏数字乡村,对于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和提升西藏政府的治理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研究西藏自治区的乡村治理现状,结合当地的环境,分析目前治理所存在的问题并研究相应的对策,构建出真正适合西藏数字乡村发展的治理模式。

  1. 西藏乡村的数字化治理现状

  西藏位于西南边陲,幅员辽阔,人口极为分散,地广人稀,复杂的地理环境导致西藏乡村发展落后。本文从目前西藏数字乡村在建设中取得的成果与遇到的困境来分析西藏乡村的数字治理现状。

  1.1 西藏数字乡村治理的成果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首次提出“数字乡村”概念以来。西藏积极开展数字乡村建设,建设成果表现在: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加快。2021年西藏自治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显示,截至2021年末,全区常住人口为366万人,其中移动电话用户为333.43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为91.4部/百人,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15.31万户,比上年增加19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家庭普及率达92.35部/百户。固定互联网光纤宽带112.8万户,增加19.7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229.8万户,增加20.7万户。全年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77993.9万GB,比上年增长38.2%。年末手机上网用户299.5万户[2]。农村地区宽带接入用户37.2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2.4万户。全区移动电话基站数超过6.06万个,5G终端用户数达到107.97万户,光缆线路达27.14万公里。

  1.2 西藏数字乡村的建设增长率变大

  《县域数字乡村指数(2020)》报告中显示,西藏的县域数字乡村发展增速较快、增长潜力大,在县域数字乡村指数年度增长速度最快的5个省中,西藏自治区年度增长速度排名第二,数字乡村指数年度增长率达到9.9%。县域数字乡村指数增长最快的百县中有91个县域来自西部地区,且主要集中在西藏自治区等地。其中数字乡村增长率排名前100的县域中,西藏有22个县域上榜,乡村治理数字化指数增长率排名前100的县域中,西藏自治区上榜县域有6个[3]。在《数智乡村白皮书》中显示,从2016年到2020年间西藏数字乡村的增长幅度达到7倍以上[4]。

  1.3 西藏乡村的治理模式发生了转变

  数字乡村将党建、政务服务、村务管理、法律服务、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等方面与互联网相结合,转变了传统的治理模式。西藏自治区昌都边坝县积极与电信公司进行合作建立数字乡村,改善了当地人的生活。昌都市金岭乡玉股贡村占地面积大,地势险峻,气象灾害多,天气变化大,村民想要聚集在一起开会特别困难,每位村民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聚集到村委会。在数字乡村平台建成后,村民可以足不出户在数字平台上举行线上会议,学习会议精神,参加党组织举行的“三会一课”等[5]。玉股贡村通过建立数字乡村的线上政府服务体系,为村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保障了村民的安全,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将传统的治理模式转变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各部门共同治理的治理模式。

  1.4 西藏数字乡村治理的困境

  1.4.1 西藏数字基础设施不完善

  从全国来看,西藏数字化水平偏低,偏远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第五十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为2.93亿,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8.8%[6]。虽然西藏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推进下不断发展,但是在偏远乡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率与使用率仍然偏低,偏远农牧区依然存在没有接入网络、网络信号差和网络速度慢等问题。

  1.4.2 政务平台存在更新维护不及时等问题

  从政务平台来看,依据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的《关于2022年第一季度全区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抽查情况的通报》显示,全区共有在线运行的政府网站253个,在随机抽查的122个网站中,抽查结果合格的网站有84个,合格率达到68.85%。在抽查的政府网站中仍大量存在内容长时间不更新、互动差、不能解决实际困难等[7]。

  1.4.3 西藏乡村的治理模式仍然较为传统

  目前西藏自治区内大部分的乡村依然是行政主导型的治理模式,即以政府为主导,村民表达诉求的渠道较少,参与乡村治理机会少且参与的积极性较低,以接受政府、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的组织与管理为主。目前西藏乡村实施的治理模式没有与数字化较好结合,没有供村民表达诉求和参与网上投票等活动的乡村治理平台[8]。

  2. 推动西藏数字乡村治理模式发展的意义

  2022年9月国务院《数字乡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中明确了数字乡村治理的建设标准,主要包括乡村“互联网+党建”、乡村“互联网+政务服务”、网上村务管理、乡村“互联网+法律服务”、乡村公共管理数字化以及智慧应急管理等方面。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来分析目前数字乡村治理对于西藏乡村治理模式发展的意义。

  2.1 乡村“互联网+党建”

  互联网与党建结合,对于党建工作的落实与发展提供了新路径[9],村党组织通过互联网来传达会议内容、上传组织信息,村民就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了解村党组织的发展现状、学习会议精神与参加线上党建活动等。村党组织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上传多样化的信息,为村民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这些举措不仅可以加强村民的思想道德建设,也有利于壮大村党组织的队伍。同时通过互联网搭建党员与村党组织、村民与党员之间的交流平台,畅通党员与村民的诉求表达的渠道,不但可以让党员、村民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帮助村党组织及时了解民情民意。

  2.2 乡村“互联网+政务服务”

  政务服务以“互联网+”的形式呈现,是实现“一网通办”、让村民少跑路的重要举措。在西藏自治区内所运行的网站中,以自治区级、市级和县级政务网站占多数,村级的政务平台较少。而政务平台向乡村延伸,可以让村民对于村中各个组织的干部构成与工作内容有更好的了解,村级政务平台的搭建也会更加便利村民的生活,让西藏偏远乡村的村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办理户口、医疗、教育等业务。

  2.3 网上村务管理

  互联网与村务管理相结合,村务的相关内容可以实时地向村民公开,让村民及时了解,同时畅通的监督投诉渠道可以使村民的意见被及时收集。将村务管理从线下拓展到线上,弥补了村民不能积极参与治理、村干部不能及时得到村民关于乡村治理意见的反馈和无法及时解决村民所遇到的困难等线下治理存在的缺陷。而将村务管理逐步发展到线上可以解决这个难题,帮助村民充分了解乡村的发展状况与在职干部的信息,并及时对乡村的发展提出自己的意见,提升村民在乡村治理中的参与度。

  2.4 乡村“互联网+法律服务”

  西藏大多数农牧区地理位置偏僻加上自然环境的限制,导致专业的法律人员较少,村民接触法律的机会也就比较少,法律意识淡薄。这样的现状致使村民在面对需要维权的情况时,不会使用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益;村民之间产生矛盾时,时常只能自己私下解决,反而激化了矛盾,影响乡村和谐稳定的发展,不利于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推进。而通过线上的渠道来宣传法律知识、提供法律援助,可以有效解决农牧区专业法律机构少、法律人才缺失的问题。同时可以帮助村民增强法律意识,正确行使选举权、监督权等权力,积极履行乡村治理的义务,树立起主人翁意识。

  2.5 乡村公共管理数字化与智慧应急管理

  公共管理与应急管理作为乡村治理的一部分,公共管理与应急管理的现代化发展对于推动乡村治理的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西藏自治区内农牧区面积大、地形复杂,受地势影响天气多变,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气象灾害种类多,干旱、洪涝、雪灾等灾害性天气频发。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防范突发风险、做好风险预警、提高农牧区乡村中应急体系的及时性与高效性是至关重要的。数字化与应急管理结合,建立实时的乡村应急管理系统,在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来临之时,用数字化技术分析风险程度,预测风险等级,发布预警保护信息,采取相应措施减轻灾害带来的消极影响,保护农牧民的生命健康财产安全。

  3. 助力西藏数字乡村治理模式的路径选择

  在乡村现代化的建设中,需要探寻制定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的乡村治理模式,从而推进西藏数字乡村的发展。

  3.1 加快西藏农牧区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提升村民的数字素养

  发展西藏数字乡村建设,提升数字治理能力,最主要的是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要清楚西藏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因地制宜制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案,积极与通信企业合作,优化乡村网络布局,提升已有的网络基站和光纤宽带的运行速度,扩大农牧区光纤宽带的覆盖范围,提高网络速率,推进5G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将网络建设向偏远农村延伸,降低宽带网络的安装成本,努力做到让每家每户都拥有畅通的网络。

  对于西藏乡村来说,数字乡村治理目前还是新事物,政府需要加大普及力度,邀请专业学者为村干部和村民开展讲座,在社交平台发布宣传视频,利用目前全国乡村已有的优秀数字治理平台展示政府服务、村务管理以及监督建议等功能,让村民对于什么是数字治理、怎样进行数字治理有充分的了解,同时展示已有的数字乡村的建设成果,让村民明白数字乡村是惠民利民的,提高进行数字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同时开展智能设备的教学,让村民学习并熟练使用相关平台的功能,提升村民的数字素养。

  3.2 积极建设维护乡村的数字平台

  数字乡村的发展不仅仅依靠前期的建设,更需要后期的维护与发展,只有积极维护数字平台,才能让数字乡村走得更远,才能推进乡村治理的现代化发展。数字乡村建设的相关人员应避免乡村治理平台出现长时间不更新、栏目下无内容、信息滞后和服务项目分布不合理等问题。同时加快各级政务平台的联系和整合,提供各个项目准确统一的服务入口,提供准确详细的办理说明与流程。打造简洁的网络界面,提供藏汉双语、语音播报等功能,确保村民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3.3 根据西藏自治区的发展状况因地制宜制定适合的治理模式

  随着农村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加入乡村治理中,乡村治理的主体逐步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数字化的治理方式可以促进各部门、各主体、村民与村干部之间的双向交流,提升村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共同治理的合作治理型模式,在建设过程中要确保村民在乡村治理中的参与,激发村民对于数字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改变以往自上而下的单向治理模式,畅通各级之间的互动渠道,建立高效的反馈机制,让村民的诉求与意见可以快速反映并得到高效反馈与解决,让村民感受到自己在乡村建设中是不可或缺的,是受重视的,是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只有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性作用,数字乡村治理才能得以发展与进步。同时促进治理的公平性与精准性,理清村党支部、村委会、村民与各社会组织之间多种部门的权责关系,确保主体之间目标的一致性,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共同为乡村建设的现代化而努力。

  结语

  消除数字鸿沟,建立安全高效的数字信息交流体系、畅通的信息交流渠道,是实现数字乡村治理的关键所在。在数字乡村的建设中,既需要消除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也需要打破各系统之间的“信息孤岛”。首先,要建立与数字治理相关的各主体、各部门之间良好的沟通交流体系,确保上下级之间数据信息的流动与共享,从而提高治理的准确性与科学性。同时建立数据保护机制,制定数据保护制度,确保信息的安全性与完整性。其次,制定数据的收集与分类管理标准。在乡村治理中,收集有效而精准的信息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精准的分类,通过数字化的分析,辅助决策,帮助决策更加科学化,减少村干部过度依赖经验导致的决策失误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最后,结合西藏自治区内各个乡村的实际发展情况,明确发展目标,因地制宜,制定适合的、科学的数字信息交流体系。

  参考文献:

  [1]西藏自治区统计局.西藏统计年鉴(202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1.

  [2]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西藏调查总队.2021年西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西藏日报(汉),2022-04-25(5).

  [3]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数字乡村项目组.县域数字乡村指数(2020)研究报告[R/OL]. http://www.ccap.pku.edu.cn/nrdi/docs/2022-05/20220530144658673576.pdf.

  [4]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京东科技.数智乡村白皮书(2021)[EB/OL].(2021-12-21)[2022-07-31].https://www.sohu.com/a/573097011_121393046.

  [5]中国电信.雪域高原上的“数字通路”——中国电信“云平台”助力西藏乡村数智振兴[EB/OL].(2022-06-06).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8441886.

  [6]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OL].[2022-08-31].http://www.cnnic.net.cn/n4/2022/0914/c88-10226.html.

  [7]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22年第一季度全区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抽查情况的通报[EB/OL].[2022-04-11].http://www.xizang.gov.cn/zwgk/xxfb/gsgg_428/202207/t20220711_313685.html.

  [8]李帅,邢倩,李长贵.“互联网+”对乡村党建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时代报告,2022,(2):73-75.

  作者简介:闫佩欣,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基金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西藏数字乡村与乡村治理模式研究(编号:202210694018)。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