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基于财务共享模式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
- 来源:互联网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财务共享模式,企业财务,信息化创建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12-26 11:03
摘要: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不断发展,企业为了在竞争十分激烈的市场中占据地位,不得不对企业的管理体系进行强化及完善。特别是在企业的财务工作层面,信息化管理早已成为大数据时代的重要形式。因此,企业应加快创建财务信息化管理体系的进程,推动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本文主要阐述企业财务信息化创建的必要性,进一步提出对相关对策的研究。
引言
在当前大数据环境下,数据作为企业生产和运行过程中十分关键的数字资产,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受到企业的广泛重视。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迅速推广,实现企业信息数字化是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动力,也是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导向。提高财务信息化水平不仅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也象征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基于此,在大数据时代企业应该主动进行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
1. 大数据和财务信息化创建概述
1.1 大数据实际指的是在指定时间使用相关设备收集、管理以及解决数据的融合,其最明显的特点则是存在多样化、海量以及增长率较高的信息资源。现时期,大数据获得了普遍推广,其中的“大”并不是仅仅指海量数据信息,还具有高效处理数据、推动数据价值提升的含义。贾培花(2022)认为,从实质上来说,大数据借助高效处理半框架化和非框架化数据开发出较多信息的优点,使得自身在很多模块中获得有效使用[1]。
1.2 财务信息化创建
财务信息化创建即为借助先进的互联网技术监管和干预企业的财务活动,使财务信息质量提高。财务信息化创建不仅可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效率,降低人力资源消耗,并且有助于规范财务管理活动及行为,对提高企业经济成效有很大推动意义。
2.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信息化创建的重要性
2.1 提升财务数据处理的成效和质量
大数据在实质上是对各方面信息数据进行结合和研究。刘颖(2022)提出,在当前信息化社会的环境下,企业想要达到财务信息化的可持续稳定发展,就必须加快进行财务信息化的创建工作。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会出现大量数据信息,若要将这些数据信息进行开发且使用,就不得不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处理。而大数据技术正好能够处理此种情况,可以创建一个信息化、智能化的企业信息系统,对企业有关信息数据进行结合与评价,对提升企业财务数据处理成效和质量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2]。
2.2 提升企业综合管理水平
在当前大数据环境下,企业可以合理使用多种先进技术创建优质的信息化氛围,进而做好信息数据的综合采集和结合工作。企业的相关人员也可以使用大数据技术获得精确且全方位的数据,以此为创建决策提供牢固的数据支持。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不但可以促进企业财务信息化创建进度,拉近企业和客户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而且还有助于自身业务的创新与管理水平的提高。
2.3 提升企业经济收益
在当前时代下,企业可以使用大数据技术提升财务信息化的创建速度,提高财务管理成效,借助提高内部资金的周准率促进企业较好地达到自身预期效益。使用大数据进行财务信息化创建工作,不但有利于减少财务的出错频率,保障财务决策的实际可靠,还有助于提升企业综合成效。
3.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信息的共享模式
3.1 财务共享中业务流程的挑选
企业在把财务信息共享作为财务管理的工作模式以后,财务管理工作成效以及精准度有效提高。财务工作成效的提高,能够减少企业财务的人力资源损耗,降低一些财务管理成本,有效集成化的信息数据管理模式也可以使财务以往不良行为的出现率明显下降[3]。一些企业将财务信息化共享模式使用在企业自身的运行风险预估以及管理上面,也获得了明显的管理效果。所以,企业对于财务信息共享模式的使用应该积极融合自身的真实情况。
以下挑选几个大型企业财务信息共享中心创建的具体案例展开研究。
一方面,业务流程共享形式。如华为公司根据自身发展情况,挑选财务信息共享形式使用在自身业务发展过程中,以寻求创建全球化的业务发展框架。华为创建了企业财务信息共享服务中心,在共享服务部门中,都制定了大数据信息处理体系与技术网络,为信息共享服务提供了硬件支撑,使企业能够真实掌握全国范围的业务进展及财务状况,基于企业的发展需要有效调节业务开展对策和资源融合,提升了业务资金的成效,减少了财务核算工作量。
另一方面,部分业务流程共享形式。企业财务信息的共享程度及公开程度应该根据自身状况以及信息安全与业务特点而确定,而并非是全部业务均能够一致核算。例如宝钢集团等传统制造业企业,其生产周期较长、程序较复杂,此外原材料市场价格与商品市场价格较为稳定,企业在使用信息共享形式过程中,并不是每个程序均符合汇集处理与一致核算。
3.2 财务共享既是全部地区的集中共享,又是一些地区的集中共享
唐天韵(2021)认为,企业财务信息共享管理范畴及管理地区的选择通常包括两个模式。第一,创建高度集中的全域性财务信息共享中心,归纳企业的所有运营任务;第二,通过多个单独的财务信息共享中心一同构成,确保业务程序不断开展。除了以上形式,又产生了全委托模式的财务信息共享服务中心,具体针对子公司以及中小型公司的资金管理、审计以及财务报表等各项工作。
4. 企业财务信息化创建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与原因
4.1 企业各个部门与财务部信息化关联度不高
在财务信息化创建当中,企业各部门各自为营,没有达到一致口径,造成财务信息数据的共享不足。企业的各个部门应做到数据统一、互通有无,然而具体的情况是,尽管企业信息化的工作在持续开展,工作成效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针对财务信息数据的梳理还不够精确与到位。探究其中因素,则是企业各部门与财务部信息化关联不密切,导致财务信息化的作用未能有效发挥,而且因为财务信息数据处理的质量与精确度不足,导致企业管理层难以借助财务数据做出战略性的决策与规划,无法综合掌握企业具体运行情况,长远来看,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没有益处[4]。
4.2 企业财务信息的共享性不足
因为企业的数据信息较为丰富,而有些数据信息难以被精确地搜索到,若工作成效不高,就使得财务数据共享不能马上实现。企业在财务信息化创建的过程中,各个部门之间对数据信息的处理交流不顺畅,造成财务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无法“一键共享”。信息化创建只是在不同部门之间进行,企业对此并没有顶层规划。王玥芸(2021)提出,在现阶段,大多数企业依然使用陈旧的管理方式,其发展理念无法做到与时代一同进步,对企业财务信息化创建存在负面作用。部分企业的管理层或者主管甚至觉得财务数据是最重要机密,不能共享,一旦共享,将有海量的数据信息泄露,使企业生存受到一定影响。这些传统理念也是企业财务信息化创建不能达成的因素之一。
4.3 企业财务信息化出现安全风险
在大数据环境下,一方面企业财务信息化进程在不断推动与完善,财务信息数据处理均是借助信息化的措施与技能而完成的。信息化技术具有传输速度较快、传输成本低、便于储存、容易使用以及共享性等优势,使企业的工作成效与管理质量有了显著提升。而另一方面,企业财务信息化进程中的安全风险也是必须着重思考的问题。在现阶段,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企业财务信息体系随时有可能被来源于企业内部及外部的黑客进行攻击,这对企业而言是相当重要的。财务信息数据作为企业的核心,万一财务信息数据被恶意改动或是泄露,就会为企业带来不良影响。因此财务信息化中的信息数据安全应该被企业高度重视,企业在开展财务信息化创建过程中,需最大化地减少财务信息安全风险,保障财务信息安全。
4.4 企业财务信息化创建人才培育不足
企业的生存发展与专业技术人才有直接的联系,在财务信息化创建进程中,人才是十分关键的一部分,信息化实现的深度及强度乃至结果,均脱离不开专业技术人才的掌控。实践过程中,企业对相关人才的培育力度不够,使得财务信息化创建人才严重匮乏,信息化进程受到严重影响,这其中的原因有企业受自身资金所限,也有管理人员对企业未来发展规划及战略定位等很多原因。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企业对财务信息化创建专业人才培育的注重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5. 大数据环境下的企业财务信息化模式创建
5.1 增强企业对财务信息化的正确了解
企业的运行发展需要顺应时代的改变,在企业财务管理层面,首先应了解信息化发展对企业的必要性。财务信息化融合大数据时代的优点,不但能够推动企业财务管理类型的多样化,还能够促使企业财务管理达到数据共享,使企业各部门借助数据的直接性准确了解自己部门的发展状况。基于此,王斌(2019)提出,企业应通过建立正确的财务信息发展观念,使财务工作人员了解财务信息化的重要性,掌握正确的财务信息化,更加快速、精确地对企业财务数据进行研究与剖析。
5.2 注重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引入先进的财务软件与技术
伴随着当前财务信息化的合理应用,对财务工作人员的规范也逐渐严格,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不但要会基础的财务知识理论,在数据的研究、企业财务管理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层面也应具备一定的规范,企业应定期开展专业的财务信息化培训,推动企业财务信息化的持续发展[5]。企业财务信息化发展除了需专业的财务工作专业人才外,还必须具有先进的财务软件与技术。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企业应创建科学且符合企业未来发展的财务管理结构,引入ERP软件进行管理,使用会计电算化以及MRPII等先进技术达到财务信息化,使用SAP、甲骨文以及金蝶等技术,如图1所示。
图1当中企业使用财务信息化技术创建信息化财务体系,将体系划分为六个部分,将财务工作持续简单化,推动企业财务信息的数据收集与处理,使企业各个二级单位的实际财务信息和企业整体的数据密切关联,比如企业原材料的采买、产品的生产以及销售等部分的财务信息及时和企业整体的财务信息之间创建密切联系。
5.3 创建财务数据共享平台
在开展财务信息化创建过程中,企业应借助创建财务数据共享平台动态采集、结合、研究以及使用价值链上的多项数据信息,以此有效共享企业内部财务信息,打消财务不同分支业务之间的信息隔阂,预防产生“信息孤岛”的情况,以此为企业决策和财务管理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基于此,企业应该融合具体发展情况、内部业务规章以及岗位设置等内容,强化设计财务信息化平台,将相关程序和业务区块融入平台中。与此同时,企业还需要冲破各个部门之间的堡垒,促成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传输,以此有效发挥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的效用,进而严格监督每个部门在对应业务过程中的成本费用和资源应用情况,从而获得实际的财务数据。除此之外,企业应和供应方进行密切沟通,建立综合的信息化处理对策,确保财务数据共享平台创建工作井然有序地展开,进一步提高企业财务数据处理成效。
5.4 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建设
目前,国家对企业财务信息化发展的有关政策方针还不够健全。企业依法开展财务工作,才能推动企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因此,健全企业财务信息化的有关政策方针十分关键。与此同时,企业信息化发展与企业内部的规章体系的管理存在密切关联。企业财务信息化工作开展过程中,因为牵涉的工作相对复杂,所以应创建科学合理的规章体系对财务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具体表现在对财务数据研究的专业性、公正性等方面,还有信息化软件的应用。
5.5 合理开发财务信息化平台
企业想要达到财务信息化的最终目标,就应科学合理地研发财务信息化平台,为企业财务信息化发展提供优质的系统发展空间。财务信息化平台将充分发挥体系效用,比如简化财务工作过程中的核算管理、数据报表管理、成本管理以及报账管理等多项工作,为复杂的财务工作提供成熟健全的管理平台,使企业管理人员可以清楚直接地了解工作进程,有效体现企业的收支盈利状况。与此同时,创建财务信息化平台还能减少财务工作压力,解决审核报表时间漫长与线下工作成效不佳问题,企业财务工作的经费也得到了平台的监管。
结语
总的来说,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的财务工作应持续创新与完善,企业应建立正确的财务信息化发展理念,注重对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引入可行的财务信息化软件与技术,在国家的财务信息化管理体系引导下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的优点,积极制定对应的规章体系,应用先进技术科学研发财务信息化平台,创建大数据时代下的财务信息化形式,从而推动企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贾培花.基于财务共享的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2,25(7):64-67.
[2]刘颖.信息化环境下企业财务共享管理模式分析及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2,(1):85-87.
[3]唐天韵.信息化背景下制造业企业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探析[J].中国产经,2021,(12):64-65.
[4]王玥芸.基于信息化视角的宁夏制造业企业财务共享模式优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1,(1):147-148.
[5]王斌.企业财务共享模式下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路径探究[J].产业创新研究,2019,(11):67-68.
作者简介:龚小寒,硕士研究生,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共享、财务智能、财务数字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