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原则、实施策略研究
- 来源:互联网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内部控制,原则,实施策略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12-26 11:03
摘要:高校属于独立的经济主体,为了使财务工作能够有效开展,需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财务内部控制面临新的变化,只有确保内部控制工作能够有效完成,财务工作的质量才会得到显著提高。换句话说,高校内部采取有效的财务内部控制措施显得尤为重要。创建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让高校财务管理质量得到提升,规范财务制度,才能让高校实现健康稳定的发展。本文分析了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意义、存在的主要问题,实施原则和实施策略,以提升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质量。
引言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在发展中面临诸多挑战。互联网环境下,学校创建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对高校现代化治理水平有巨大影响,高校需要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完善,使学校能够拥有科学的内部控制环境,让财务数据信息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学校才能更好地防范各种风险的发生。为响应财政部陆续出台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政部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等政策,目前很多高校纷纷创建内部控制系统,但因高校面临很大的业务量,涉及较为广泛的内容,导致高校在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中面临诸多问题,内部控制制度具备的作用无法最大程度发挥出来。因此,互联网环境下,高校需要与自身发展状况相结合,使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变得更加完善,让财务控制工作能够有效开展,进而使高校现代化治理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1.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
1.1 优化高校内部控制环境
互联网环境下,财务控制环境对于财务政策的实施和创建产生很大的影响。基于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下的管理方式过于复杂,效率不是很高,高校拥有的财务内部控制环境不是很完善,在实施财务管理政策方面面临很大的制约力量。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组织结构需要改进,各环节应该实现协同配合,使得决策者和执行者能够展开密切的沟通和交流,为财务工作提供优良的环境,使得工作人员能够发挥自身的潜力,进而提升财务管理工作效率。此外,结合财务信息化管理措施,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效实施,控制力度相比以前有所提升。上级财务管理者需要对财务管理岗位工作状况有深入了解,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实施有效的举措,促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进而获得更好的财务内部控制效率。
1.2 有效规避高校财务风险
互联网环境下,市场经济发展速度不断提升。高校内部经济活动越来越复杂,在高校内部管理环节中存在诸多问题,并且漏洞较多,面临的财务管理风险较大,一些学校存在私自使用公款和贪污腐败等行为,需要从本质上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学校的财务风险防控意识。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措施,对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行整合,使得内部控制体系变得更加完善,从而拥有优良的管理环境,强化财务内部控制力度,避免发生账实不符以及错账、漏账等现象,各个岗位之间能够互相监督、互相制约,使得腐败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1.3 完善高校财务规范管理
最近几年,高校规模越来越大,管理方式得到创新,业务范围越来越广,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在综合治理方面面临诸多挑战。基于此,高校存在管理不规范现象比较多,例如管理资产不够规范,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配置,资金挪用现象比较多等。采取科学的财务内部控制措施,可使资金得到合理的管理,使业务变得更加规范,岗位职责划分明确,资金管理环节变得更加完善,科学监控资金的具体使用状况,同时对业务工作进行监督和控制,使得高校综合管理规范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2.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主要问题
2.1 对内部控制重视不足
高校承担培养人才和科学研究的重要职责,直接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所以和企业相比存在一定区别,企业利用指标对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行衡量,而高校的财务更多的是核算功能,没有最大化发挥管理功能。高校财务部门人员数量不多,并且在经费报销和会计核算方面投入过多的人力,内部控制工作严重缺乏人才,对内部控制工作不够重视。内部控制工作中岗位不相容,并且没有制定完善的轮岗制度。互联网环境下,高校的内部控制呈现网络化。同时,高校因为财务人员数量紧缺,一人身兼数职的现象比较多见,岗位没有做出明确的划分,导致财务人员不够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情况。在高校财务制度中,轮岗制度虽然得以实施下去,但是在具体的执行环节中面临很大的难题,导致财务工作面临很大的风险,对于建设优良的内部控制环境产生很不利的影响。
2.2 各部门间缺乏沟通
互联网环境下,信息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高校各个业务部门采取信息化管理措施来管理自身的业务,学生采用学生管理系统,教务处采用教务系统,科研处采用科研系统等。然而,现在高校业务部门中财务系统和业务信息系统没有进行有效连接,两者互相分离,致使高校面临信息孤岛状况。此外,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没有一致的目标,相互之间没有密切的交流。财务部门开展的活动只是在业务部门开展经济业务之后凭发票进行报销,这种监督方式属于事后监督,无法对事前、事中以及事后进行科学的监督,不利于创建预警制度,无法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
潜在的风险主要有:第一,高校财务系统和采购系统没有实现有效连接,财务部门收到业务部门的委托实施采购措施,对于业务活动的内容、支出和当年的预算匹配情况无法进行确定,也无法结合财务系统报销数据对相关信息进行提取,进而无法实施系统预警措施。财务部门无法从采购系统中获取付款方式、采购金额等信息,也无法了解到第一手信息,只能利用人工审核方式对采购信息进行了解。
第二,高校的财务系统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没有实现高效连接,财务部门无法对固定资产变动信息进行及时提取。此外,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和财务系统关于核算固定资产的口径不一样,使得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无法科学统计相关资产,对财务数据的有效性产生很不利的影响,无法合理管理固定资产。
第三,高校的财务系统和科研系统没有进行高效连接,科研部门无法利用系统对科研经费的到账情况进行及时了解,必须从财务人员口中了解有关信息,如此对于统计科研经费工作而言面临很大的难度,财务部门需要将科研经费立项信息录入到财务系统中,如此只能从科研人员手中进行传递,这样一来,财务部门、科研经费管理部门和科研人员之间会出现很多重复性的工作,导致信息的精准度有所下降。财务部门无法利用科研系统对科研经费预算情况进行了解,在报账环节中无法预估科研经费的报销工作。
2.3 缺乏有效内部监督
在内部控制工作中,内部审计属于特殊方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能够有效控制内部工作,也是现在内部监督过程中一种独特的监督方式。现在高校内部审计面临很多问题,首先,审计部门不具备较高的独立性,也没有完善的内部审计部门,很多都是由学校纪检部或者办公室开展的内部审计工作。其次,内部审计部门人员数量不多,无法科学监督和评价高校的内部工作。另外,内部审计不够全面,不够及时,在内部审计部门工作开展环节中,大多都是对个别项目进行抽查审计,或者对领导干部的离任进行审计。
3.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实施原则
结合《高校内部控制实施指南》《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以及《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的相关规定,与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内部控制工作的具体展开情况相结合,根据高校业务活动特征,高校在开展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时需要坚持的原则包括:
3.1 全面性原则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内部控制制度需要包含会计工作内容和相关经济业务,此外还包含岗位工作人员和有关部门人员,与业务工作中的风险点相结合,在实施环节中需要做好反馈以及监督工作,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效地展开,使得高校管理工作中能够全面渗透内部控制措施,同时在各个岗位和各个部门中得以渗透。
3.2 制衡性原则
内部控制需要科学地制定单位内部会计工作岗位,对具体的岗位职责做出明确的划分,使得不相容的职务能够互相分离,不能出现一人身兼数职的现象。此外,相关部门需要对财务工作进行查证与核实,上下级之间需要展开密切的监督,不同的岗位之间互相约束,使得高校各个组织机构能够切实履行自身职责,互相监督,互相制约。
3.3 成本效益原则
尽管严谨的内部控制手段能够收获较好的内部控制效果,但是在修订和维护环节需要较高的成本。因此,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完善时需要结合相应的成本进行慎重考虑。一方面,高校需要对风险程度进行科学的划分,进而能够选择合理的控制点。对学校经济活动中面临的风险进行密切关注,另一方面,学校需要对控制措施做出改进,简化相关手续,使得内部控制效率得到显著提升,从而降低有关费用。
3.4 适应性原则
因为有关规定是结合我国高校行政事业单位及企业制定的,不是专门为某个单位制定的,因此,高校需要与自身的发展状况相结合,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慎重考虑,采取有效的实施措施,不可以随意照抄照搬,需要与具体情况相结合,针对学校管理活动和外部环境需求做出改进。
4.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实施策略
4.1 提升高校内部控制意识
学校的管理层和治理层需要对管理思想做出改变,提升内部控制意识,对学校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尤为重视,结合廉政建设和内部控制建设,为高校创建优良的控制环境,使得高校风险防范力度得到显著提高。一是利用互联网,提升宣传范围,领导发挥带头作用,促使其他成员能够意识到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在具体的内部控制工作展开环节中相互监督,确保学校资金能够得到合理的利用,使得学校能够实现规范化管理目标;二是善用互联网,确保各个岗位的职责能够切实履行,制定科学的风险防范措施,岗位人员互相监督,互相约束,使得财务内部控制工作能够有效开展;三是引入互联网,创建内部控制工作小组和领导小组,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改进,提升内部控制意识,使得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效实施。
4.2 提高财务预算管理水平
互联网环境下,财务需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需要对财务工作人员的岗位做出明确的划分,使得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效实施,结合货币资金管理问题对岗位分离和授权审批权限给出明确规定,需要定期盘查库存现金,确保账实相符。就收支管理问题需要提升内部控制质量,防止出现私自设立小金库等现象。此外,学校需要制定合理的预算管理制度,对预算编制环节中的工作职责以及有关内容做出明确划分,使得财务部门内部之间能够展开密切的交流和沟通,对预算工作做出合理的编制,使得预算执行的可操作性得到显著提升。高校还需要完善预算系统,完善预算绩效标准制度,创建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使得高校预算管理水平和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4.3 健全内部控制监督机制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需要对财务内部控制监督制度进行改进。关于内部审计问题,需要创建完善的监督部门,配备专业性较强的审计人员,重视网络环境下的财务风险,从而更好地防范风险的发生,上级主管部门需要采取外部监察措施,对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工作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加强外部监督和内部审计工作,确保两者之间能够高效衔接在一起,如此才能使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有效开展。
结语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内部控制发生了新的变化。如果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不到位,采取内部控制措施,不但能够对公共权力的运行情况进行规范,同时也使权力运行制度变得更加完善,使行政权力监督措施能够有效实施,使学校的管理质量和办学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如果高校实现健康稳定发展和财务内部控制严重落后之间存在矛盾,对高校发展就会形成很大的制约力量。各个高校需要进一步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提升内部控制工作质量,使高等教育事业能够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郭铭芝.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信息化实现途径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2, (2):163-165.
[2]张冬梅.高校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措施探究[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2,(2):91-93.
[3]王浩明.以财务信息化建设为契机加强高校财务内部控制[J].金融文坛,2022, (1):68-71.
[4]姚小娴.基于会计信息化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分析[J].科技资讯,2021,19(36): 68-70.
[5]刘日晴.新形势下高校财务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137-138.
作者简介:陆茜,硕士,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马雪荣,硕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科技创新、技术转移。
基金项目:1.常州大学思政工作研究会2021-2023年度课题——党风廉政建设视角下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研究(编号:21DJSZ41);2.破解“卡脖子”技术困境的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机制研究(编号:21BGL0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