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提升农村电商人才培养路径探究——以福建龙岩为例
- 来源:互联网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技工院校,农村电商,人才培养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12-26 11:02
摘要:本文从福建龙岩农村电商及技工院校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现状出发,对农村电商人才培养问题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技工院校在培养农村电商人才过程中,通过与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密切合作,加强师资建设和本土课程体系建设,让学生充分了解最先进的农村电商运营模式,加强区域农村电商行业合作,提升农村电商行业影响力,以及对学生进行爱国爱乡教育,提高学生的农村电商创业素养,实现提升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目标,更好地服务地方农业产业。
引言
在国家政策的积极引导下,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国家乡村振兴策略,国务院发布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将“培育农村电商人才”纳入“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计划”,充分体现了培养农村电商人才的重要性[1]。技工院校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如何加强区域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服务区域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技工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以福建龙岩某技师学院为例,对技工院校加强农村电商人才培养路径进行探究。
1. 龙岩农村电商及技工院校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现状
1.1 龙岩农村电商现状及问题
龙岩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以山区为主。根据扶贫工作统计,全市共有380个贫困村。但同时,这里又有着优良的自然环境及丰富的农产品资源。随着国家政策扶持的深入,龙岩在诸如交通运输、信息基础设施、物流输送体系等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基础建设等硬件方面,得到极大改善与有效提升。截至2022年8月,龙岩已建成12个电子商务产业园,电商企业发展到36000多家,农村淘宝服务站159个,直接从业人员近4万人,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29.7亿元,同比增长49.6%,其中农产品网络零售额6.95亿元,同比增长36.8%[2]。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加速了本区域对相关人才的迫切需求。
1.2 技工院校电商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
技工院校是职业教育的中坚力量,承担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3]。据福建省教育厅信息显示,目前龙岩全市共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5所,其中4所技工院校,8所职业中专学校。职业中专学校自2017年开始实行学业水平考试升学制度,人才培养目标以升学为主。因此服务区域经济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就由技工院校来承担。据了解,4所技工院校每年能培养毕业的电商专业学生约在410人左右,其中有300人为公办某技师学院培养输送。这部分毕业生能留在农村开展电商的不足15%,远远无法满足本区域农村电商人才需求。
2. 技工院校农村电商人才培养问题原因分析
2.1 政校合作不深入
为了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各级政府都出台了不少促进农村发展的措施。但大多数措施都是在完善基础设施设备以及提升农民种植养殖技术方面着手,而技工院校人才培养机制与政府乡村振兴政策落实匹配有限。
2.2 专业规划与发展受限
根据农村电商人才的培养目标,从业人员需要熟悉农村商务基本流程及农村电商运作模式,需要具有较强的职业技能及人文素养,当前技工院校电商人才培养的方向与农村需要的电商人才有所偏离。
2.3 校企合作不精准
技工院校常有的电商校企合作对象通常为公司业务较成熟的电商企业,大多尚未与近年快速发展起来的农村电商相关企业进行接洽。因此在进行电商人才培养过程中,校企合作未能培养出农村电商所需要的精准技能。
2.4 师资缺口大
本土成长起来并熟悉本区域农村状况,且理论知识体系和实践操作能力兼备的电子商务教师基本没有。教师只能借鉴极个别成功的农村电商从业经验来对学生授课。
2.5 各自为营,校校联动缺乏
根据教育资源匹配情况,技工院校等职业学校之间因人才培养目标差异,在专业建设和发展方面存在各自为营的情况,校与校之间缺乏有效的专业建设沟通,这对区域农村电商人才的培养造成局限性。
2.6 课程体系不合理
现阶段技工院校电子商务课程体系,以借鉴电商行业较发达地区的课程体系为主,这些课程体系无法与当地特色农产品、传统文化等进行有机结合,这样的培养较难使学生有效结合自身资源将农产品转化成商品并推广。
2.7 毕业生本地就业少
据统计,某技师学院电商专业学生85%以上来自该地区各县、市的农村家庭,这些学生年龄小,在家务农体验少,生活方式受城镇化影响较大,加之电商行业发展快速的基本都是在城市,因此,他们综合就业条件和职业发展因素,往往更喜欢去城市就业,对返乡从事农村电商工作的兴致不高。这与农村电商就业方向单一,没有形成集聚的农村电商产业群有很大的关系。即使目前政策导向鼓励电商人才返乡就业创业,但是能真正扎根农村、持续有效发展电商产业的,却非常少。
3. 基于技工院校服务地方产业,加强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的对策
3.1 完善政校合作机制,积极支持配合政策落地
加强农村电商人才的培养,技工院校首先应主动融入区域乡村振兴战略,健全校政合作机制,协同政府制订人才培养规划,协同落实人才培养政策,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积极创新产教整合和校政合作机制。主要举措有:(1)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围绕地区电商产业发展,在专业招生、人员培训、人才输送等方面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2)共建产业服务园,落实人才培养计划。比如,技工院校与人社部门共建数字人才产业园,合力开展互联网营销师资培训等。(3)参与技术下乡活动。比如,2020年龙岩市人社局与县政府部门,联合多部门单位举办“百名专家进百村暨农村实用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帮扶活动,除了送医疗、送农技服务,还聘请技工院校专业教师送电商知识和技能下乡,直接面对现有农村从业人员及农民进行知识传授和技术支持,取得良好效果。技工院校积极参与此类活动也能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力,为进一步开展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打下基础。
3.2 加强学校和行业合作,强化专业建设
农村电商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作为用人和培养人的两大主体,行业和学校必须有密切的合作。技工院校的人才培养是密切契合社会需求的,更需要与行业深入合作,通过行业最新资讯指导强化专业建设[4]。近年来,某技师学院与商务局、电子商务协会密切合作共建,共同审定、认证人才培养方案,使得电商专业的发展更加贴合龙岩区域发展要求,招生规模从原有的每届1个班50人发展到6个班300人,极大提高了人才培养规模和水平。在此基础上,联合举办电子商务师比赛,以赛促学,提供平台加强全市整个电商行业和教育的交流,扩大本区域农村电商的全面发展。同时技工院校在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加强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方面,还可以协助新型行业形成符合当地特色的农村电商行业群体,牵头定期举办新农人节,创建区域性农村电商的集中展示平台,邀请一些创业成功的农村电商人分享自己的创业经验,包括电商人应该具备的职业技能和素养、电商企业运营模式、风险内部控制方法等,给一些在电商道路上仍找不到方向的创业人提供经验,提高本地区农村电商从业人员的积极性,扩大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的受众面,使其不再局限于在校学生。
3.3 加强学校与龙头企业合作,带动专业发展
技工院校可以结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二十条的建议,与龙头企业签订协议,构建一个专业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产教融合平台、技术与服务相融合的资源整合平台、实用性与竞争性并存的人才智力平台,加强与涉农企业的合作,让学生学习成功涉农企业的电商管理经验和创业模式,增强学生在农村电商企业就业的主动性。例如,近年来,某技师学院引入全国最大的自营式电商企业——京东集团,共建校园实训基地,推进了校企融合实训环境、平台和载体建设,大大促进了电商专业建设,为电商专业教师提升和校企合作模式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同时,在该地区,诸多集生态农业发展种植养殖与销售于一体的新型农业公司成熟发展起来,如龙岩悦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漳平市三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宏胜家庭农场等一大批优质“新农人”企业,这些新型企业对提升农特产品的商品属性、提升农民收入、助力乡村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所涉区域乡镇农民平均增收8000元以上。技工院校可加强与这些企业合作,积极打造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实训平台,用本土企业电商发展成功的模式,制定切实符合本区域的人才培养方案,有效促进教育、人才、产业、创新有机衔接,走出一条特色的职业教育及人才培训的创新之路,培养一批高水平农村电商人才,助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和乡村振兴。
3.4 提升师资水平,打造培训团队
技工院校电商师资队伍非常重要,只有形成一支理论和实践能力兼备的教师队伍,才能更好地培养农村电商人才。技工院校要致力于打造双师型教师,鼓励教师到本地的一些电商企业进行定岗锻炼,学习最先进的经营理念,并将其融入日常的教学中。教师们也要积极投入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事业中,深入农村了解农民和农产品,定期下乡下村指导开展农村电子商务活动,合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农村电商产业基地,努力成长为真正的专家[5]。如某学院电商教研组教师组建电商技术服务团队,积极申报某省科技特派员团队,为当地企业提供电商知识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政府还可以组织本地区优秀电商企业家、教师以及培训机构讲师到农村电商发达的江浙等地借鉴经验,采用一对一帮扶、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让本地电商创业人以及教师队伍快速成长。
3.5 加强校校合作,形成集团服务
农村电商产业属于一个聚集行业,只有将各个地方的优秀产业进行融通,才能让更多的农产品、旅游产品走出去。技工院校在培养电商人才过程中要积极与其他院校进行合作,采取市-县级校校联合的模式共享电商资源。各级院校可以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分别梳理农村电商各个岗位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要求,并同时填写对应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为下一步专业标准编制、课程体系构建奠定基础。各级学校根据所处城市、农村区域的各自优势,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在实际运用中充分利用教育资源,通过集团服务机制,推进区域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发展成为一个整体,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如某技师学院与龙岩地区各职业学校保持密切联系,通过中心教研组活动,加强师资交流和学习共进。同时对县域学校承接的农村电商培训任务予以师资支援,确保高质量完成农村电商人才培训任务。
3.6 构建本土课程体系,精准培养匹配人才
技工院校的课程体系直接决定了技能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为实现培养更加贴合本地区农村电商发展需求的电商人才,将本区域地方特色、文化底蕴、风土人情、农特产品信息等知识点,融入技工院校课程体系建设中,在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引导下,将这些元素融入典型工作任务,提升学生对本土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与本地区优质企业的合作,也为学生在实践中全面深入了解本土文化提供保证。例如,近年来,某技师学院与国内龙头电商企业京东集团共建驻校实训基地,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改革,共建校企融合课程体系,将企业岗位知识及所需技能与本校学生情况进行有机结合,构建校企融合课程体系,开发符合本区域电商人才培养要求的校本教材8套,对区域电商进行精准匹配人才培养。
3.7 加强学生思政教育,引导学生返乡就业创业
技工院校在进行农村电商人才服务地方培养中,要充分发挥思政“三进”工作的效用[6],对学生进行爱国爱乡教育,加强学生对家乡本土文化的了解,增强爱祖国、爱家乡的信念,争取电商人才留在家乡。例如:可以借助当地的传统文化进行教育,如客家娶亲、迎春、特色民俗、区域特色文化等,让学生感受当地文化的博大精深。宣传当地文化的同时,也引导电商专业的学生积极返乡就业创业,借助电商的方式让这些传统文化走出家门,让全国人民知晓。实现技工院校为本区域培养的人才用得好、留得下、有发展的目标,带动农村电商持续并有生命力地健康发展。例如,某技师学院17级学生莲讯,在2020年毕业实习时,接触到新媒体电商行业后,就想通过电商平台将家乡特产传递给更多人,毕业后留在了家乡,扎根在田头,在抖音直播平台上坚持着。截至2022年9月,该生抖音账号粉丝已超过100万,不仅实现了自己“创业不用去远方,家乡就是好地方”的返乡创业梦想,也带动了当地经济,解决了一批人的就业问题。
结语
技工院校在提升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通过多维度的合力,形成政、行、校、企联动一体的农村电商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创新产教融合和合作机制,培养更多的本土区域农村电商人才,为革命老区农村电商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切实提高农民收入,全面提升农村生产力、经营能力和可持续发展,促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参考文献:
[1]包博博.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1,(33):119-121.
[2]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福建龙岩:新消费新业态激发经济新活力[EB/OL].[2022-08-11].https://news.cctv.com/2022/08/11/ARTIf2mVpV20WgSBUONkVZ3D220811.shtml.
[3]罗志强.关于技工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J].信息周刊,2019,(2):0289.
[4]吴加权,陈红娟,胡永盛.关于高职院校培养农村电商“双创”人才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20,(12):53-58.
[5]鲁晓萍,何平.技工院校电商专业学生跨境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究[J].市场调查信息:综合版,2021,(3):85.
[6]刘辉.技工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训教学中一体化模式探讨[J].中外交流,2019,(5):31.
作者简介:傅仙玉,本科,讲师,研究方向:电子商务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