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激趣策略探析

  林媛冯培强

  (广西北海市银海区银滩镇下村小学广西北海536000)

  【摘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把知识赋予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中,让他们从中学会探索知识的方法,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目的,提高算用结合的实效。

  【关键词】方法、情境、激趣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286-6288 (2023)03-007-01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把知识赋予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中,让他们从中学会探索知识的方法,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目的,提高算用结合的实效。

  1、角色参与法

  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创设学生所熟悉、喜爱的生活情景,让学生担任一定的角色,在角色体验中学习数学知识。“让讲台成为舞台,让教室成为社会,让学生成为演员,让教师成为导演”。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如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让学生扮演旅游公司的导游,在旅游活动中,引出生活的一系列问题,如租车问题、旅游所要准备的物品(饮料、食品)问题。让学生在发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过程中,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2、故事激趣法

  根据小学生爱听故事的年龄特征,将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创设故事情景,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优化数学教学的目的。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教师根据《西游记》的故事创设了教学情景:“唐僧师徒在取经途中,由于天气炎热,大家都感到口渴。师傅叫孙悟空去摘一些野果来解渴。第一次,孙悟空摘了8 个桃子,让猪八戒分,他很快就分好了。第二次,孙悟空摘到一个西瓜,让猪八戒分,他不知道该怎么分了。同学们,你们替他想一想该怎样分呢?” 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教师继续这个故事:一个西瓜,师徒四人分,孙悟空说:“为了公平起见,我们应该一人1/4”。结果猪八戒以自己胃口大为由说:“我要多吃些,我要吃1/6,最少也要吃1/5”。孙悟空听了连说:“好!好!”马上切了1/6 给猪八戒,大家高兴地吃起来。孙悟空指着猪八戒说:“傻瓜!傻瓜!”这是为什么?一段生动的故事,创设最佳数学情境,使得学生对分数的大小比较有了形象的认识。

  3、问题探索法

  根据“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好奇产生疑问,疑问促进思考” 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将教学置于一定的生活情境之中,利用儿童天生的好奇心,使其自主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来,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从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教学“确定位置”时,在学生已经了解掌握几和第几这一知识点后,教师出示火车票、飞机票,提出问题:“我这儿有一张火车票,车票上写着 04 号车012 号下铺。根据这些信息,你怎么确定位置?”学生答:“只要到4 号车厢里去找,第12 号的下铺就行了。”“我这儿就有一张登飞机的号码牌,上面写着5d,那你知道该怎样找到座位呢?”又有学生站起:“肯定是飞机上第五排的第四个座位。”“上面并没有写‘4’呀!那你又怎么知道的呢?” 学生骄傲地说:“上面的5,肯定就是第五排,那个d,就是a、 b、c、d 的d,第四个的意思呀!”问题情境为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供了可能,为学生认真观察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了示范。

  4、活动体验法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课堂上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以认知主体的身份亲自参加丰富生动的活动,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获得对数学知识和经验的理性认识和情感体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一定的进步和发展。如教学“连乘应用题” 时,教师创设去“超市” 购物的情境:三(1)班有4 个小组,每组10 人,“六一”节那天,学校给这个班200 元为每个学生买礼物,圆珠笔每支1 元,旺旺雪饼每包2 元,溜溜球每个 3 元,根据这些条件你们打算怎么买?学生们在轻松的“购物” 情境中,对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理解得更加透彻、学得更加轻松。

  5、实践操作法

  根据“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创设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进行摸摸、做做、量量、画画、折折、拼拼,从中发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直接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如教学“认识物体和图形”时,教师选取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如小皮球、乒乓球、积木、牙膏盒等各种形状的物体,把它们放在一个袋子里。先让学生摸一摸,说说自己的感受,有的说是软的,有的说是硬的,还有的说是圆的,还有的说是有角的……这样,让学生在看不到的情况下通过动作进行体验。然后,又让学生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拍一拍、放一放、闻一闻、推一推、滚一滚,充分调动学生的全部感官参与。接着,设计了一组游戏活动:用各种形状的物体搭东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组合:有的一个人搭,有的几个人一起搭,结果搭出了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物体。这样既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也让学生在操作中认识物体和图形的特征,使情感体验在感悟中获得发展。

  情景教学应用于小学数学算用结合的过程,既是一次科学实验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火花碰撞、经验共享的过程。只有让学生亲历数学的探究、发现与实践过程,他们才有可能真正懂得数学的价值和意义,才有可能学会自主地发现与获得数学知识。

  参与文献

  [1]潘忠,课堂教学应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小学数学教育,2005.10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