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战争
- 来源:新潮电子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流量,战争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3-01 09:21
根据笔者从中国移动获得的统计数据广东移动2010年上半年40%以上的数据流量来自腾讯QQ业务,而不少地方移动公司信道资源的最大份额消耗者仍是QQ,从技术角度来看,手机QQ采用一种名为“心跳机制”的联网方式,QQ手机客户端每隔数秒便会发送空白数据包至运营商服务器上,以确保用户即使没有信息传输也会一直在线,这样的机制占用了各地运营商大量的信令和数据通道,甚至已经影响到了其它应用的用户上网。
一位广东移动运营商员工表示,“每到晚饭后时间,就有大量用户手机上QQ并且由于挂等级、聊天、玩游戏等原因始终保持在线,无线信道出现了,影响了其他用户上网,而心跳机制使得运营商无法像其他应用那样,在用户没有主动产生流量的时候将信道资源释放出来。于是每到晚上我们都会接到大量其他用户关于无法上网的投诉电话。”
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尽管中国移动和腾讯相继辟谣,但是业界仍然没有停止对这一事件的猜想,很多业内人士从中国移动和腾讯否认这一消息时并不坚决的态度猜测,这一传言绝不是没有根据。在以数据业务为主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关于流量,运营商和移动应用服务商必有一战。
运营商的“傻”管道
笔者从中国移动获悉从2009年年底到20lO年中,中国移动GSM网络的利用率从68%提升到78%,其中移动QQ是用户使用手机上网的主要应用之一。而腾讯使用中国移动的数据业务流量是免费的,用户除了交纳包月流量费之外无需再交纳其他费用,另一方面,中国移动还需要为大流量访问腾讯托管在其他运营商机房的服务器向其他运营商交纳网间结算费用。
事实上,除了腾讯QQ,还有手机视频、手机游戏、手机邮件等移动互联网应用也在以同样的方式占用运营商的带宽资源。不仅是中国移动,也不仅是腾讯,只不过因为这二者分别是经营商和移动应用服务商中规模最大的两家,因此他们的争斗才显得备受关注。
不过,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逐渐沦为比26时代更“傻”的数据传输通道,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在2G时代,内容提供商不仅提供内容还对此收费,而进入3G时代之后,大量免费移动互联网应用呈现爆发式增长,靠服务收费在现在的移动互联网上已经变得不可能,这从根本上砍断了运营商通过和内容提供商分成获取不确定收入的机会,只剩下了固定的流量费用。
换句话说,随着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得越来越好,用户可以使用的带宽越来越大一流量越来越便宜,速度越来越快,运营商的APRU值却越来越低这是任何运营商都无法长期忍受的。从2G到36持续进行的移动通信网络升级与扩容,运营商仅在网络建设与维护领域的投入就达数千万亿,加之为此付出的网络资源,人力资源,业务投诉处理与服务等等,所有成本很难统计而且更是占用了有限的无线频谱与信道资源但是付出如此巨大建立的管道却无法为运营商带来更高的收入,反而成为了发展的累赘。
移动应用为王
毫无疑问运营商已经在转变思路,希望能够自建服务向用户收费。运营商在数据业务上花费了很多精力,也有了很多尝试,但是直到目前为止,运营商的数据业务尝试依然没有成功案例,以中国移动为例,从飞信、手机游戏、MobiIe Market到OPhone,没有哪一个应用能够如同2G时代的短信、彩信等业务一样给运营商带来实实在在的进账。
从目前看互联网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以手机为平台的移动终端,其核心价值不在通道,也不在终端,而是终端上运行的应用。在这个新的移动产业链中运营商拥有管道一内容提供商拥有服务和用户,但是买单的却不是他们其中的任何一个,而是移动广告商。
这样一来,运营商的通道就成了完全的数据通道,因为服务商在短时间内无需也无法通过向用户收费来获取利润,再加上小额支付已经不再是运营商的专利,服务商通过成熟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如支付宝等提供的手机支付渠道可以绕开运营商的计费系统一运营商就无法在服务商的利润中获得分成。
另—方面,运营商不甘于沦为内容供应商的打工者,也不甘于“被管道化”,而是希望自己可以运营内容。在应用为王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运营商与内容提供商已逐步演变成为竞争对手。此次传出的中国移动和腾讯之争就是这场竞争的前哨战,而根据相关业内人士的观点运营商将迟早对内容提供商按照传输的内容进行收费。
中国移动研究院相关专家表示,由于无线带宽资源的有限对内容提供商进行分级收费管理也是优画无线带宽资源使用效率的有效手段并且对内容提供商而言也将是一项非强制性、可选择的服务。“对内容提供商进行分级收费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变相收费我们运营商在向内容提供商进行相应收费的同时将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比如可以对相关应用开辟绿色通道,在接入优先级、QoS、SLA、故障处理、计费模式等方面提供VIP服务,优先或更高质量地保证相应应用的用户体验,”
流量分级或能缓解困境
众所周知,移动通信所使用的数据信道资源并非如同传统互联网的带宽一样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无限制扩容因此,在规划移动通信发展的同时,必须考虑到用户增加给移动运营商网络带来的流星和带宽压力。
近几年来,智能在终端的成熟、量产已经将移动互联网发展的瓶颈顶到了移动通信网络的承载能力上。不少国外运营商也已经遇到了这个问题,除了通过扩容网络、升级到TD-LTE和Wi-Max等办法提升网络带宽和传输速度之外,也考虑采用向内容提供商收费的方式来缓解运营商面临的无线带宽压力,
O2英国CEO Ronan Dunne就表示,某些内容提供商也许会乐意为他们的业务承载量付费,这样他们就能够确保其服务质量高于竞争对手,Dunne的观点基于O2目前面临的问题:从前担心网络利用率不高、网络业务承载不够丰富,现在开始担心网绍不堪负载‘不能承载更多丰富的应用。随着下载流量的无限制增大,O2的网络承载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2010年5月26日,O2宣布对一些下载量极大的无线互联包月用户采取用量限制的措施:2010年9月,O2公布了更为严格的流量控制政策,P2P和视频流服务的传送在网络忙碌时段被控制在50kbit/s左右,通过定义忙闲时和区分协议种类的方式来限制非合理用户的使用,这—方法值得为中国运营商所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