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去扫街 街头摄影的技巧与经验谈

  • 来源:新潮电子
  • 关键字:街头,摄影,技巧,经验
  • 发布时间:2011-03-01 11:02
  说起摄影里的“扫街”,不少影友非常熟悉,这句“黑话”可不是环卫工人每天的工作,而是特指在街头的拍摄,讲求画面的真实性,多数不进行摆拍,而是在逛街中,捕捉日常生活中种种动人的细节和瞬间。

  扫街很简单,拿起相机走到街上,对着拍摄对象按下快门即可。但扫街也是摄影里最难的一个种类,街上人来人往,纷繁杂乱,要在其中捕捉到动人的瞬间,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正因为难,街拍也造就了众多中外摄影史上鼎鼎大名的摄影大师,如纪实摄影之父创立“决定性瞬间”理论的亨利。卡蒂埃。布列松,无数次拍摄中国的马克,吕布,日本著名自由摄影大师森山大道等,无不将大量时间放在街头摄影上,通过捕捉普通人的日常瞬间,留住了一个又一个经典瞬间,作品感动了无数的人。甚至可以说。通常帮助人们记住那些历史和时代的摄影作品,往往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件,而是记录常人生活的细节、记录时代特征的街头摄影作品。这正是街拍摄影的魅力所在,你是否也准备来一番尝试?

  街头摄影的观念和思路

  毋容置疑,街头是反映时代文化和地域特征的最重要场景,自然也成了纪实摄影师经常光顾的地方。但刚开始扫街的时候,很多人往往会有找不着北的感觉——拍摄对象丰富杂乱,许多事件在同时发生,转瞬即逝、我们应该如何能寻找并在最恰当的时间记录下哪些最精彩的瞬间呢?

  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先陈述一下布列松提出的“决定性瞬间”这个基础理论。他认为,世界凡事都有其决定性瞬间,即被摄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在这一时刻恰到好处地构成一幅最佳画面,摄影师用极短的时间拍下这一瞬间,并使其成为永恒。

  布列松终身都坚持抓拍,而且他的作品将完美的构图与传统的绘画美学相兼容,使这些瞬间令人惊叹。“决定性瞬间”理论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被提出以来,虽然被不断质疑和打破但直至今日,仍然是中外一代又一代纪实摄影师入门的必修一课。

  对于扫街,我们首先必须确认的是拍摄意图和主题,否则必然流于浮光掠影和走马观花。有些摄影师会执着于拍摄即将消逝的历史建筑和人文瞬间,也有些摄影师专心记录那些最有我们这个时代特点的人和事,还有些摄影师会在街头寻觅展现人性光辉、感人的庸常生活细节,或者记录突发事件、冲突和纷争……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只有记录能感动自己的事物,才能够使照片能感动别人。摄影作品里包容着东西方艺术共有的人道主义精神,平等、悲悯、同情等折现人性的感情永远不会过时。

  但是,街头摄影也必须具备自己独特的视角,尽量选择别人没有拍过的主题、场景和拍摄方法,通过照片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也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在数码影像潮涌的今天没有个性的照片必然会被淹没,不会给观众留下太多印象。

  街头摄影器材的选择

  由于街头摄影的瞬息万变和丰富多彩,快门时滞较短的单反或旁轴相机是扫街的首选,体积小不宜引人注意的旁轴相机是理想的选择,当然数码DC扫街也可以胜任不过DC由于快门时滞相对较长,需要对相机有相当的熟悉程度和对事件发生准确的预判,才能留住最精确的瞬间。另外,扫街往往要用到连拍,相机的连拍速度也应该被考虑。

  在传统的摄影理论里,街头摄影一般建议使用28mm~50mm焦段的镜头,因为这个焦段的镜头往往具备更立体的景深和符合人的视觉习惯,使得记录的场面具备真实感和空间感。相对而言,太广或长焦镜头一般不建议使用,广角镜头往往会带来强烈变形和画面内容过多杂乱,一般只适用于狭小的环境或追求广角变形带来的视觉冲击力的场景,而长焦镜头往往由于视角过窄,不利于交代环境,同时长焦的视角压缩了景物间的透视感,容易使画面丧失现场感和空间感。

  不过,镜头的选择也要视乎个人风格,如果喜欢保持距离感或主体难以靠近的拍摄,长焦镜头也是不错的选择;如果喜欢广角的视觉冲击力或者对画面控制得好的话,广角镜头扫街也是可以的。

  街头摄影的抓拍,偷拍与沟通

  一般来说,扫街时需要抓拍的瞬间特别多,要求场景自然真实,不干涉拍摄对象,那些最自然、最能体现生活特征的才是最有价值的。深入生活,是抓拍的灵魂和真谛。

  抓拍的时候必须眼明手快,该出手时毫不犹豫,力求抓住最精彩的瞬间。笔者为了练习快门的精确性,曾经多次在乘坐火车时拍窗外的电线杆,力求每次快门按下,电线杆正好位于画面中心处才算及格,有兴趣的朋友不妨试试这种练习方法。

  抓拍事先可以预判的。这就要求拍摄者必须要熟悉事件的发展趋势,预测接下来大概要发生的事情,对该何时按下快门心中有数,才能胸有成竹抓住想耍的瞬间。

  当未遇到合适的光影和场景时,等待也是扫街常有的事情。选一个合适的场景,等待合适的人物出现或者合适的事件发生,再用抓拍拍下是扫街是经常使用的拍摄方法。但也不要在某个场景逗留过久,毕竟是扫街,多随意走动,要拍到一张好片子往往是一种缘分,说不定更精彩的瞬间就会在下一个街角发生。

  扫街的时候要拍摄陌生人,这对于摄影者似乎是一个心理障碍,很多人往往是仓促按下快门拍下被摄者惊愕诧异的表情。在这种情况之下,笔者认为沟通技巧往往是最重要的。一些有趣的场景或者需要近距离拍摄陌生人的时候,一两句简单的问候和善意提问,充满友善的笑容,常常可以拉近与被摄者的心理距离,对方如果不是在做非常规行为,一般会同意拍摄。对于在镜头前特别拘谨的人,可以在边聊天时边按下快门,多拍几张就可以得到理想的表情和动作,如果坚决不同意拍照的,应该停止拍摄或者按被摄者要求删除照片,这是对他人最基本的尊重。

  街头摄影的常用技巧

  扫街中,突发的场面处处可见,往往连举起相机和自动对焦都显得太慢,因此盲拍的技巧非常重要。所谓盲拍,就是不看取景器也能大概预测某个角度能大致拍到什么画面和构图,这项技能需要练习同时也需要对相机焦段非常熟悉,可以在没事的时候拿相机先预测场景再盲拍+然后对照,如此反复锻炼一段时间可以较熟悉的掌握,盲拍在街头摄影中应用非常广泛比如在很靠近被摄者又不希望对方注意的拍摄,还有对飞速瞬间的拍摄。有时候我们也可以利用盲拍进行很低角度拍摄(特别适合LCD不能翻转的相机)当角度足够低的时候,可以使得被摄事物显得高大,产生独特的视角新鲜感,还能使用天空为背景从而避开周围杂乱的环境。

  此外,你也可以采用举高双手跳起来盲拍,得到俯拍的角度,当然,这点要视乎你的体力状况,哦,还要注意安全。

  虽然如今相机的自动对焦速度越来越快,但在很多场合还是没有时间对焦,这时如想获得理想的抓拍,就要视乎你对相机的熟悉程度。笔者的做法是相机从来不关机,而且苦练西部牛仔的拔枪手法,以便从相机包里飞速抽出相机,当然也有稳妥点的做法,就是应用超焦距原理,比如50mm镜头的光圈为F8的时候。如果对焦在3米距离处,那么3米到无限逛的距离都是合焦范围,使用这个特性应进行手动对焦,免去对焦的环节。

  结语和题外话

  对于街头摄影而言、最困难往往不是拍摄技巧,而是你看待它的角度。街头的景观如此丰富而且多变,你选取了什么主体,你选择了哪个瞬间,往往没有规律可循,而是取决于你的学识、气质、乃至人生阅历和价值取向。功夫在摄影之外,街头摄影在某种意义上其实已经脱离了艺术的范畴,它与社会学、人类学、历史、政治、经济、哲学等等学科的相关更为紧密,一张照片承载的往往不仅仅是愉悦人们的美感,还有许多来自真实世界的信息,使人沉思,让人关注,为之动容,产生共鸣。

  有人问某位摄影大师拍摄某张作品的光圈快门数据,大师回答:“这张照片拍摄快门是五十年又二百五十分之一秒”。也许这个对答能给我们一些后发。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